窦先生的一股邪火瞬间升起,当场下令要将张道源、张志昂并之前被俘的邢州刺史陈君宾一块儿送到阎王那边继续当差。
眼看着几个人就要去报到,关键时刻,一个厚道人出场了。
这个人叫凌敬,是夏政权的国子祭酒,为人十分忠直多智,觉得这么做不太合适,立即就上前进言:“俗语有云,桀犬吠尧,各为其主。这些人能够守城不降,都是忠臣。如今大王要杀了他们,日后又将如何勉励群臣?”
“我到了城下,他们却还执迷不悟,拒不投降,害得我军劳师动众,其罪有何可赦?!”
好家伙,火气还不小。
凌敬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开始新一轮的泼水降温工作:“如今大王命令大将军高士兴前去易水抵御罗艺,假使罗艺刚到,高士兴就投降了,大王您觉得可以吗?”
一语点醒梦中人。窦建德马上意识到凌敬是对的。你对待一类人中一人的态度,往往决定这类人对待你一人的态度,所谓感同身受,情感共鸣并非只是空穴来风。所以窦建德放过了忠于李唐的张道源等人,与此同时,他也进一步赢得了全军上下的忠诚。而这一点,将会给未来的李渊父子带来巨大的麻烦。
不
过对于真正出身于农民的窦建德而言,遥远的未来到底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打理好自己手头的这片地。再准确点说,就是先搞定南面李神通还是先收拾北边的罗艺。因为不久之前窦建德刚刚再次在衡水被罗艺击败且几乎在同时他又得到了李神通逃往黎阳的确切情报,所以在解决这两个对手之前,窦建德迫切要解决的是两个人中间拿谁开刀的问题。当时窦建德军中的主要将领普遍认为应该就近解决罗艺,以便稳定大军的后方,等完全清除了罗艺的威胁,再集中主力南下,与李神通决战。但窦建德不这么认为。他敏感的察觉到,罗艺虽说同样投降了唐朝,却绝非真心归附,如果自己贸然去攻打罗艺,只会促使罗艺跟李渊的关系走得更近,因而莫若不去顾忌罗艺连续不断的小规模骚扰,直接拿下黎阳和李神通,消灭唐朝在关东的嫡系主力部队,再回去征讨落单的罗艺,这才比较靠谱。
客观的说,窦建德的这次决断极为准确,因为后来事情的发展几乎完全在窦建德的预料之中。
武德二年十月,在李渊悉发关中士兵送李世民去与刘武周决战的同时,窦建德也带上了他的全部家底
开赴黎阳找李神通决战。
据相关史料反映,窦建德先生行军有一个显著的特征,能让人在城上大老远就能识别出这是窦建德来了。具体说来,这一特征是这样的:每次出行都必定兵分三路,其中左右两边是步骑精壮之士,而夹在左右两路中间的则是军中辎重以及羸弱之兵。且三路人马互相之间大致相隔二里的距离。
对于这样的一个行军阵型,本人曾经想了很久也没能看出这里面的妙处了,直到一次同一位爱好足球的朋友偶然间谈及此事时这才有所突破。据我的这位朋友介绍,窦建德的这种行进方式很类似于巴西队经典的“四二四式阵型”,虽说本人对足球不是很了解,且我这朋友说的很多细节现在大都忘却了,但是有一处我还记得很清楚,那就是这种阵型的特点,攻守平衡且便于转换。
事实证明,窦建德的行军队列的确具备了这一特征。而且也就是这一阵型,挽救了他的性命。
事情就发生在窦建德攻打李神通的战役中。当时窦建德的主力部队刚刚到达黎阳隔壁的卫州,而窦建德先生由于是亲率一千骑兵打先锋,因而此时已经出现在了距离黎阳只有三十里的地方。就在那里
,窦建德遇到了自己人生中最为惊险的一次体验,因为就在那天李世勣手下的一号骑兵将领丘孝刚正在那一片执行侦查任务。
应该说,这次偶遇完全打乱了双方的既定计划,因为实际上两队骑兵都是来查探敌情的,现在居然面对面碰上了,实在是有够巧的。于是在互相瞧了瞧,经历了短暂的惊讶后,丘孝刚率先发起了冲锋。
丘孝刚不愧为李世勣部下骁将,在他娴熟的马槊功夫的施展下,唐军方面仅靠着二百侦查型骑兵就瞬间击破了窦建德的马队,直赶得窦建德同志本人狂奔了近百里,然后大伙儿一起撞上了另外一批人马——————窦建德的右路部队。
这下,哪怕丘孝刚的手下全变成丘孝刚,估计也扛不住了。丘孝刚及其部队当场全灭。而窦建德则在暴怒之下立刻传令全军转变攻击目标,不再扫清外围的卫州等地,而是要开门见山,直取黎阳!
如此一来,李世勣步步为营,处处挖坑的御敌策略就此宣告作废,黎阳也因为这次偶遇被迫同强大的窦建德军拼力死磕,随即被磕碎。城中除李世勣发挥名将特技,迅速反应领着数百骑兵顺利渡过黄河脱险外,其余的人都陷了。这些
被俘的人中不但有魏徵、李神通之类的后世名臣,还有两个极为重要的人物:李渊的亲妹妹同安长公主以及李世勣的老爹李盖(本姓徐)。后来的事实发展证明,身为长期从事抢劫工作的资深从业人员,窦建德把这两位人质的肉票价值进行了最为充分的利用。
对于足智多谋、忠贞无二的李世勣,窦大王素来有些耳闻。而当他得知李世勣居然能在自己大军的重重围困下顺利脱逃时,窦建德更是对这位李世勣欣赏有加。于是惊喜之下,窦建德给外逃的李世勣出了一道难题:要事业还是要你爹。
平心而论,这一题目的难度系数大致趋近于0.1,而就本人所知,那个占据“1”的考生应该就是刘邦同学了。因为这位刘同学曾以其极富创新性的思维给出了出题考官项羽老师一个痞子气息十足的答案:当年你我约为兄弟,那么我爹即为你爹,如果你一定要拿你爹做烹饪食材,到时请务必分我一杯羹啊(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据说项老师在收到如此天才的回答后,险些当场喷血而亡。
八百多年后,面对同样题目,李世勣做出了不同的选择——————返回黎阳城。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