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有一天,愤怒的宇文歆写了一道奏折,声称李元吉在太原胡作非为,已经引起了百姓的集体怨愤,再不治理,恐怕就会被老百姓先革了命......为了安抚老百姓的情绪,李渊下诏,罢免了李元吉留守太原的职务。
问题是,李渊是因为李元吉的能力而重用他吗?
自然不是......
血缘关系,是世上最靠谱的利益纽带,那怕是父子相残,兄弟内斗,皇权斗争之后,利益还是在自家人的手里!更何况,李元吉是李渊的乖宝宝,外人的一道奏折,怎么可能让李渊不再信任自己的儿子!
在大面儿上,李渊痛斥了李元吉混账透顶的行为,也表示了痛心疾首。
然而,明眼人都瞧的出来,李元吉虽然被一撸到底,可李渊并没有任命新太原留守的意思,说到底,太原留守是为李元吉量身定做的岗位,谁要是敢乱打主意,恐怕死的会非常难看......
没过几天,太原城就传来了消息,说是一帮德高望重的长者为老四求情,说这小子在岗位上兢兢业业,老百姓都很感念他的恩德,希望渊哥可以给他戴罪立功的机会。很显然,这帮老者年轻的
时候,可能和李元吉一样,喜欢不务正业,还把不务正业看成一种事业……
渊哥颇为高兴,于是借坡下驴,重新任命李元吉,让一切都回到了原点。
当时,刘武周和小弟们率领五千精兵来到了黄蛇岭(今山西太原市榆次区北),都不用派探子调查,这帮人肯定是奔着太原城来的!
李元吉召集将士商议对策,直接点名车骑将军张达,希望他能为主子分忧。
张达:“分忧可以啊,给我先分点兵马!”
李元吉:“兄弟,给你一百人,不能再多了!”
张达:“骑兵还是步兵?”
李元吉:“步兵!”
张达:“这不是去送死吗!我不去,打死我也不能去!”
李元吉:“去不去,不去我就先打死你!”
......
张达很无奈,这已经不是赶鸭子上架的概念,而是逼着你飞蛾扑火啊!
据史料记载,张达到达前线之后,率领一百名将士和刘武周刚了一下正面,不过很快就被敌军给歼灭。
战役过后,一地鸡毛,张达看着躺在地上的尸体,胸中怒火丛生,特么的,这些都是鲜活的生命啊,就因为李元吉的无能和固执,全都葬身荒野.....
.
愤怒的张达投靠了刘武周,并主动充当向导,攻破了榆次县城。
据史料记载,张达到达前线之后,率领一百名将士和刘武周刚了一下正面,不过很快就被敌军给歼灭。
战役过后,一地鸡毛,张达看着躺在地上的尸体,胸中怒火丛生,特么的,这些都是鲜活的生命啊,就因为李元吉的无能和固执,全都葬身荒野......
愤怒的张达投靠了刘武周,并主动充当向导,攻破了榆次县城。
李元吉只有16岁,自打从娘胎里出来,都没见过这么大的世面,更别说上阵杀敌,热血厮杀......他听说刘武周马上就要到达太原城,吓得惊慌失措。
李元吉叫来了并州司马刘德威,豪气干云地说道:“刘武周来了,咱们用不着害怕,你呢,带着城中的老弱病残守城,本王亲自率领精锐出城迎战!”
619年9月16日,三更时分,夜沉如水。
李元吉乘着夜色的掩护,偷偷摸摸地离开了并州城。
不过,他离开的时候不是带着三军将士,更不是去偷袭敌军。在他的背后,是数十辆装着金银细软和珠宝美玉的马车,以及乘载着妻子、儿女等亲
信家眷的软轿。至于随行的军士,唯一的目的就是保护李元吉安全返回长安......
李元吉挑的日子还真是恰到好处,他前脚刚走,刘武周就来到了城下。
被抛弃的大臣和老百姓别无选择,只能主动开城,投降了刘武周。
太原城宣告失陷……
太原是李渊的龙兴之地,李家的根基,重要性仅次于长安。
哥们还在长安城调兵遣将呢,你们这么快就把太原玩丢了,真是神乎其能啊!
太极殿内,李渊和一帮贴身近臣正在商议此事。
当时,李渊怒火冲天,他实在是不敢相信,这帮人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弄丢太原。客观的说,李渊从一开始就选择相信自己的儿子,所以才会把他任命为太原府总管,至于总管府的僚属,呵呵......
李渊怒吼道:“混账!都是一群混账!元吉毕竟还年轻,不懂政事,所以朕才派窦诞和宇文歆辅佐他。并州有数万大军啊,仓库的粮食至少够你们吃十年的吧?才三个月啊......你们就一败涂地!”
没人敢接话,大家都知道李渊还没说完呢。
李渊恨恨地说:“朕听说,是宇文歆主动提议放弃并州的,
是不是?可恶至极,朕一定要杀了此人,以儆效尤!”
这就有点过分了,有时候是领导说了算,领导也有胡来的资本,可也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明目张胆地护犊子吧,当大家都是空气呢......
礼部尚书李纲,为人忠正耿直,一副天生的谏臣模样。
在李纲看来,李渊护犊子的行为实在是太把大臣当外人了,再这么闹下去,群臣的尊严就会掉落一地,关键时刻,还是得稍微振一下臣纲:“陛下,臣以为,多亏了宇文歆,陛下才没有失去齐王殿下!”
李渊差点气笑了:“李爱卿,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李纲:“据臣所知,齐王殿下在并州骄奢放纵,窦诞不曾有半点规谏,反而为他极力掩饰,这才闹出了大乱子。宇文歆虽然规劝不力,可他毕竟把情况都写成奏折,呈报给了朝廷,又有何罪责可言?更何况,这是您和齐王殿下的家事,旁人都不太好说话,可宇文歆却不顾一切的为您着想,这难道不是忠诚?如果陛下要追究他的责任,恐怕不会让群臣心服口服!”
皇帝,尤其是不敢乱杀大臣的皇帝,对“群臣”的情绪还是得顾虑的。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