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政会:“唐国公,事情关乎王大人和高大人,还是您一人知道为好。”
于是,刘政会跑到李渊的身旁,在他的耳边说起了悄悄话:“王威和高君雅私通突厥,引得突厥骑兵前来寇关。”
李渊故作惊讶的吼道:“什么?岂有此理!”
众人一看,情况有些不对,急忙问发生了什么事儿。
李渊:“哼!王威和高君雅居然和突厥人私自勾结,意图献上太原城!”
这屎盆子扣的,真的是不讲道理啊!
私通敌国是掉脑袋的大罪,不管事情是不是属实,我把你先缉拿起来,然后再慢慢派人调查,众人必然不会反对,更何况大家都是李渊的亲信……
拿下王威和高君雅,先押进大牢,待情况查明,再给予处置!
王威:“唐国公,我等被人诬陷了啊,一定是想要造反的人,想要借刀杀人!”
瞧瞧,死到临头,还不知道谁要弄死他……
如果造反的人不是李渊,那说明王威和高君雅是十足的蠢货。
如果造反的人是李渊,说了也白说,说的越多,蠢的越深!
李渊会手下留情吗?
呵呵。
如果是在军营里面,李渊装着军装,拿着刀枪
,听说有人叛变投敌,可以直接送上一刀,解释的理由很简单,哥们是武将,身上又是武将的装备,砍人脑袋是职业习惯,手快了而已,对不起……
看起来,李渊穿着文人的衣服,还是不敢太嚣张啊。
当时的形势完全是一边倒,满堂的幕僚和将军,没一个人替王威和高君雅辩护,大家目送他们二人进了监狱,只能在心里默默致敬。可怜的监军大人,住进暗无天日的牢狱,和外界隔绝一切联系,又没有人替他们上访,落得什么样的下场,还不是李渊的一句话?
有趣的是,就在王威和高君雅被关押后的第二天,晋阳城(今山西太原市晋源区)迎来了一批贵客:数万名全副武装的突厥骑兵,他们一字排开,从晋阳城的北门而入,逡巡一圈之后,从东门飞奔出去。
李渊是什么反应?
很奇怪,李渊并没有下令进攻或者防御,而是让裴寂和刘文静率领一部分士兵镇守在晋阳城门之上,城内不设任何旌旗,严令士兵站好自己的岗,不得东张西望,坐看突厥骑兵进出城门……
随后,李渊给前来投奔他的土匪头子王康达下了一道军令:带着
你本部的一千多人埋伏在北门附近,等突厥军队过的差不多时,出去狠狠地戳一下!
617年5月16日中午,突厥骑兵差不多都已经穿城而过,王康率领手下的兄弟冲了出来,打算将突厥人吓个半死……谁料想,突厥骑兵毫不示弱,当即调转马头前来求战,一番恶战之后,王康手下800多人当场阵亡。
李渊等人早已经探得消息,可晋阳城为何会城门大开?
这,似乎是个很好理解的历史之谜……
突厥人向来喜欢钱财,可此次前来,为何会不带走一片布帛?
此事,颇为蹊跷啊!
这一次,突厥人变得温润如玉,如我佛慈悲,除了杀死了前来交锋的将士,基本上没有屠杀百姓,也没有放火闹事,可即便如此,突厥人还是把老百姓,还有那些不知情的官员们吓得半死。
惊吓、怒火,全都因王威和高君雅而起!
果真是叛徒啊!
狗日的,该死啊!
害人精,还留着干嘛!
一时间,群情激愤,热烈异常,大家似乎都在讨论,什么样的死法比较适合王威和高君雅。那些对李渊持怀疑态度的官员,也开始转变心态,他们纷纷进
言,希望李渊能够诛杀王威和高君雅,为战死沙场的将士偿命。
李渊表示,他片刻功夫都不想耽搁。
王威和高君雅,几乎是在第一时间被人弄死在大牢之中。
王威、高君雅和突厥人勾结一事,纯属诬陷,关于这一点,所有的史书都没有避讳。问题是,突厥人在第二天侵犯晋阳一事,究竟是冥冥之中的巧合,还是李渊和突厥人暗中勾结,恐怕只有李渊自己知道
心腹大患已死,李渊也该正式登场,镇虎躯,散王霸了!
李渊:“各位同僚,当今天下,盗匪横行,十个土匪头子,就有九个称王称帝,我李氏一门深受陛下的隆恩,想和大家一起为皇室效力,刚好要起兵勤王,王威和高君雅二人却猜忌我拥兵自重,想要给我定罪!本来,我只是怀疑他们私通突厥,可没想到,突厥人竟然这么快就兴兵来犯,这是老天爷让我弄死他们啊……不过,我李渊向大家保证,一定会想办法赶走突厥人,还太原城一个安宁!”
话,说的确实很霸气侧漏,可李渊的心里还是很虚的,真要和突厥人硬刚,损失可能会很惨重吧,算是起兵遇挫,出师未捷
?令人振奋的是,突厥人此番前来,并不是为了攻城拔地,他们在晋阳城外待了几天,估摸着捞了点好处之后,扬长而去。
铲除了内奸,赶走了外患,实在是可喜可贺啊。
太原城中的官员们成群结队,重新拜了李渊这个码头,恭贺他雄霸河东!
李渊呢,他也要去拜一拜别人的码头。
这个码头不是别人,正是北边的东突厥始毕可汗。
据史料记载,李渊给始毕可汗写了一封信,大致的内容如下:
始毕可汗啊,你因何而来,又因何而去?如今天下,分崩离析,黎民百姓因此遭殃,如果咱们这些人不做点好事的话,上天岂不是会谴责我们?和你说实话吧,我打算率领大军平定天下,并把大隋陛下从扬州接回来,到时候,两国继续和亲,岂不是美事一件?不错,确实和您闹翻了,可隋文帝对您还是挺好的,这份恩情,您应该还记得吧?如果您能够支持我,答应不侵犯我的百姓,我平定叛乱所得的子女和钱财,全都给可汗送去!”
李渊写完信之后,封题改为“某启”。
启,在文言文里,有汇报思想,表明心迹的意思,姿态很低。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