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彠的家境非常殷实,父亲武华是那种能说会干的精明商人,家中的事儿,基本上不用几个儿子操心,小的时候,武士彠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拿来读书,尤其是兵法韬略,过目不忘。
怎么样,读完书,做官吧?
对不起,武士彠是商人的孩子,虽然社会地位不低,可在那个年代,想要步入仕途,实在是难比登天。十多岁的时候,武士彠不得不面对现实,要么娶妻生子,安稳的过完下半生,要么继承父业,做生意人……
武士彠并不是坐吃山空的啃老族,他的性格非常独立,年轻的时候,他经常独自一人,挑着豆腐担子,沿着村子一家一户的叫卖,长年累月,算是把做生意的头脑给练发达了。后来,隋炀帝在全国各地搞起了土木工程,武士彠看到了其中的机会,于是借着并州木材资源丰富的机会,做起了官府的买卖。
不得不说,晋商的脑子还真是挺灵活的。
隋炀帝的土木工程就没有停过,武士彠的生意也是越做越红,后来直接跑到洛阳,干起了中央政府的买卖。据猜测,武士彠不远千里地跑到洛阳,不光是为了做朝廷的生意,恐怕还想走上仕途,
圆了自己做官的梦想。
在洛阳,武士彠几乎是散尽了积蓄的钱财,最终敲开了不少达官贵人的大门,其中最重要的一扇门:隋朝宗室杨达(杨坚的族兄,武士彠后来娶了杨达的女儿杨氏,这才生下了武则天)。
通过杨达,武士彠不仅获得了洛阳城的长期木材供应商资格,还能结识到洛阳的高级官员,贵族勋略,正是在杨达的府中,武士彠和李渊有了第一次会面!
商人和官员,这是自古以来牟取暴利的绝妙配置。
李渊一眼就看出来了,武士彠不是一般的商人,他读过书,而且颇有见识,谈吐和气质,和达官贵人没有太大的区别。最主要的,这家伙实在是有钱,谁不想多交几个有钱的朋友?
武士彠也看出来了,李渊的祖上担任过柱国大将军,李渊本人也是正儿八经的唐国公,虽然说眼下没有在朝廷担任实职,政治地位也不高,可谁能保证以后是什么光景呢?像李渊这样的人,结识的成本最低,可一旦成功,收益将会让武士彠充满幸福感……
事实上,李渊担任过好几任州刺史,常年不在洛阳城,武士彠也得天南地北的跑,二人虽然互有好感,可
始终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614年,李渊的人生开始出现转机,他奉诏前往陇右,途经太原,就在武士彠的家中呆了几天,小叙了一下友情。
616年,李渊履新太原留守之职,到达太原城之后,李渊客居在武士彠的家中,二人同在一个屋檐下,自然少不了打交道。武士彠本来就不是平庸的商人,他对时局的看法,往往能和李渊不谋而合,最主要的,武士彠是并州的地头蛇,不管是并州的官场,还是当地的豪强
和地主,武士彠都能玩得转,还有武士彠的木材生意,家中的钱财,实在是让李渊欲罢不能……
从武士彠的家中离开之后,李渊给他留下了一个offer:行军司铠参军(专门负责武器的采购和管理,恐怕从此时开始,李渊就想到了后来要发生的事儿)!
什么叫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啊!
这些年来,武士彠花了无数的钱财,结识了无数的达官贵人,可始终没有撬开官场的大门,没有撬开商人不得做官的贵族秩序(杨氏嫁给武士彠的时候,已经是44岁的高龄,当时距离李唐立国已经有好几年,杨达都不敢把女儿随便嫁给他,可想
而知,当时的门阀等级观念有多么的厉害)。
如今,李渊的一句话,让他重获新生,这是何等的幸福感!
熬了这么多年,终于熬出头了!
武士彠如获至宝,他唯恐李渊会改变主意,几乎是以最快的速度交代完家事,然后赶到太原留守府,走马上任去了。
想一想,这样的私人交情,这样的再造恩德,岂是王威和高君雅之辈可以随便挑拨离间的?
悲剧的人生,靠自己预定
很显然,两位监军大人认错了门,犯了致命的错误。
这事儿有点难以企口啊,难道要直截了当的说李渊造反吗?
意义何在呢?到底要干嘛呢?
二兄弟商量了一下,打算在不得罪李渊的前提下,曲线救国:“老兄啊,我等最近有点睡不着觉,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武士彠:“哦,二人大人因何忧虑,能否说来听听?”
王威委婉地说道:“长孙顺德、刘弘基二人,他们曾经因为逃避朝廷的徭役,做了亡命之徒,本就有大罪在身,如今又背着唐国公招募了那么多的人,这可是滔天大罪啊,难道他们就不怕牵连唐国公吗?”
看起来,王威和高君雅上任之后,没少做间谍工作
,连李渊亲信的过去都打听的一清二楚。
王威说的一点也没错,长孙顺德的祖上都是做官的,爷爷曾经担任过秦州刺史,典型的官二代出身,隋炀帝统治时期,长孙顺德在右勋卫军中服役,后来因为拒绝到前线卖命,直接做了逃兵。
刘弘基呢,老爸是河州刺史,因为家族的庇护,刘弘基在朝廷谋了个职位。身为公务员,应该有为国效忠的基本觉悟吧,可刘弘基就是不愿意,面对朝廷的征召,刘弘基拒绝服从,又找不到合适的拒绝理由,因此故意宰了一头耕牛(在古代私自宰杀耕牛是大罪),被官府直接送进了监狱……
这样的神级操作,很像后世孤苦无依,无人赡养的老人,因为故意有伤风化罪被送到监狱,吃牢饭,住牢房的味道。
武士彠常年混迹于官场和商场,这种挑拨离间的话,实在是拙劣不堪。
不过,脸皮还是不能撕破的。
武士彠故意表现出忧虑的神态,假装为他们着想:“二位大人,长孙顺德和刘弘基是唐国公面前的红人,你们这样说,会引起大家的公愤的。”
无可否认,他们找错了人,再继续说下去,脑袋恐怕就保不住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