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可以说是十分乐观。
但之所以说是“大致”符合秦轩的预测,则是因为秦轩没有充分考虑到同时发动无垢五行符和定身法两种法术符器的后果。
这是典型的分心两用,属于神识的一种运用,根本不是如今连太极第一层入微境界都未达到的秦轩可以应用自如的。
在此之前,秦轩也从来没有试过。就连斗法也只有过雪白大蛇那一次经历而已。
那雪白大蛇只是自行修炼,根本不懂什么法术,所有的手段都是拿自己强横的身体来横冲直撞,秦轩对付起来,自是轻松自如,也没有必要分心两用。
如今骤遭强敌,两道法术都是瞬息而至,秦轩却是没时间想太多,只是刹那间分析出了解决之道,就已经算是了不起了,哪里还能面面俱到。
随着方芷珊的云月气指化为精纯的水行之力、韦力勤的长剑落地,秦轩只觉脑袋骤然剧痛,便如突然被劈成了两半一般。
与此同时,一阵虚弱感自丹田中传来,战魔真法的那一缕气流竟然在这一击之下消耗殆尽,涓滴不剩。
本来,以秦轩的战魔真法修为,单独使用无垢五行符或是定身法,都能支持十余次。但这一次两者联合施展之下,却不知怎地,竟然就此消耗得一干二净。
秦轩勉强压下脑中的剧疼,调动止水心法气流向脑中冲去,却是再也无暇顾及战魔真法的诡异现象。
这也是秦轩福至心灵,想起了之前引发白荣轩留下的太阳真火印记之时,也有过一次头疼欲裂的经历。
最后,秦轩便是把体内所有的真气气流都冲击自家脑海,才最终侥幸解除了异状。
事后经秦轩科学的分析,认为止水心法在这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又遇到类似的经历,秦轩便不假思索地故技重施,调动止水心法的真气气流,冲向自己脑海。
值得庆幸的是,秦轩这一手故技重施,却是效果显著。
止水心法的真气气流甫一到达脑海,秦轩便觉得一股清凉之意自脑中传来,疼痛之感也随之渐渐平复下来。
这一过程看起来漫长,但从秦轩化解方芷珊和韦力勤的法术,到用止水心法平复脑中的异状,却只是区区两息而已。
而恰在此时,秦子安所中的定身法也已经解除了。
秦子安与秦轩之前遇到的雪白大蛇一样,都是太极第二层入窍的修为,是以秦轩的定身法同样只能将其定住五息秦右的时间。
此时,随着方芷珊、韦力勤和秦轩的再度交手,五息已是忽忽而过,秦子安也自可以活动自如了。
方芷珊和韦力勤沉浸在自家法术失效的惊疑不定之中,还来不及再次攻击秦轩,便相继发现了秦子安的“苏醒”。
秦子安虽然被秦轩用定身法定住,身体不能动弹,甚至连苦修的真气也无法运转,但五识并未关闭,双目也能视物。
场上的情形,秦子安也是看的一清二楚。此时甫一恢复自由,秦子安便高声叫道:“我没事!方师叔,韦师兄,帮我擒下那小贼,夺回家传宝剑!”
秦子安也不知道秦轩姓甚名谁,只好下意识地借用了方芷珊“小贼”的称呼。
却说,原来适才秦子安被秦轩吸摄到无垢五行符流水仙境之中的那柄长剑,乃是其家族中传承下来的宝剑。
秦子安的家族乃是在整个大殷皇朝也有几分名号的武林世家,除了家传剑术十分厉害之外,也颇有几柄名震江湖的神兵利器。
秦子安所用的龙泉剑,便是其中的一柄。
秦子安自从有幸拜入“仙家”天星剑阁之后,在家族之中的地位便水涨船高。正是因为如此,才得以使用这柄龙泉宝剑。
虽然这龙泉宝剑并非法器,却也削铁如泥、吹毛立断,秦子安平日里也是珍爱之极,就连同门师兄弟想要借用,也是舍不得。
如今一个照面,便被秦轩不知用什么手段收缴了去,秦子安心中不由大急,只想赶紧将之夺回到自己手中。
因此,秦子安虽然知道方芷珊和韦力勤颇为担心自己,却也来不及多做客套,只是简简单单地说了一声自己无恙,便运转功法,放出了一道法术。
秦子安与韦力勤一样,只从师门处得到了唯一一道法术。因为主修行法的不同,却不是韦力勤的那道“天星焚天十三剑”,而是天星剑阁的另外一道独门法术——天星通天剑篆。
不过,这道“天星通天剑篆”,要用有飞剑配合,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威力。如今秦子安家传的龙泉宝剑被秦轩所夺,手中却是已经没有了合用的剑器。
情急之下秦子安也顾不得许多,当下以指代剑,催出一道剑气,电射向秦轩。
韦力勤与秦子安同门学艺,朝夕相处,自然知道自家师弟对随身宝剑的珍爱,当下也不废话,又是一招天星焚天十三剑,配合秦子安的天星通天剑篆,一前一后攻向秦轩。
而方芷珊虽然不知道这些个内情,但整件事却是因她而起,如今秦子安因此丢失了家传宝剑,方芷珊也是心中略略不安,于是也是一道云月气指,轻飘飘地向秦轩飞去。
秦子安的天星通天剑篆和韦力勤的天星焚天十三剑虽然也都是天星剑阁的独门法术,但档次却要比方芷珊的云月气指低上一筹。
这也是因为他们三人所修行法不同的缘故。方芷珊的流云影月仙诀乃是可证长生大道的无上真法,非是秦子安韦力勤所修的普通道法可比。
是以,虽然方芷珊出手较晚,但那道看似轻飘飘的云月气指,却是后发先至,比天星通天剑篆和天星焚天十三剑更早地到达秦轩身前。
秦轩刚才强行分心两用,神识受损不轻,还好在止水心法的奇妙效果下已经平复过来。
与此同时,脑中恢复清明的那一刹那,秦轩心中蓦然一动,察觉到自家的身体正自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