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赶骡车的小二倒也耐心,就这样静静的在外头候着,没有一点儿不耐烦。
对于他来说,这也算是忙里偷闲了,本来正午这段时间是酒楼最忙碌的时候。
这回是接了掌柜的任务,正好名正言顺的偷懒,能坐在骡车上悠闲的等人,他哪有不愿意的。
等宋月都买完了东西回到杨家的时候,杨大娘已经开始做午饭。
今天中午吃的是青菜鸡蛋汤和蒸茄子,这时候的茄子正嫩。
整根的茄子放在盘子里,做饭的时候一起上锅蒸就行。
等开饭的时候,往那茄子里加一点酱油和猪油,拌碎了之后又软又香,好吃的很。
吃过了午饭,杨大娘又在院子里开始摆弄她的蔬菜,不知道从哪搞了几个木箱子过来,往里头填了土,又开始种青菜。
宋月则带着梅子回房间,继续教她做绢花。
梅子人虽然小,做事却细致认真的很,也不求快,慢慢地将每一步都做的很细致。
宋月瞧着很满意,绢花的步骤其实就那么多,剩下的也就是不断的练习,还有各种配色组合。
最开始的时候自然是仿照着自然界中,那些花的原本样子去做的,但是渐渐的就要学会有自己的审美和配色。
现实里你可能并没有橙红色的木槿花,但是你用橙红色的绢花配上那深绿色的叶子,做出来的花也好看的很。
做到后面还可以自由创作,比如粉色的花配水蓝色的叶子,或者紫色的叶子,只要配色好看,不一定要追求真实。
见梅子在旁边做着绢花,一步一步井井有条,宋月便不再怎么干预她,只在某些细节上稍加指点。
自己则是拿起了今日买的那些硬纸板,打算做一朵简单一点的木槿花。
这边可没有现代那么方便的印刷机,可以直接将拿花瓣的形状在纸上印好。
她的花瓣需要自己一点点手画,用着毛笔太不方便了,便去厨房捡了一根木炭回来。
好在前世的缠花做的够多,每个花瓣的样式她都已经烂熟于心。
先是按照自己想要的形状画了大小不一的三片花瓣,然后拿剪刀剪下来。
后面的花瓣就不需要一片一片的去画了,只要比着最初的这几片裁剪就行。
想到以后的花瓣模板可能会越来越多,宋月觉得需要让杨老爹给自己做一个木匣子,里面分成一格一格的,用来存放不一样的花型。
这就跟前世的首饰盒差不多,也不需要什么精美的雕花,简单的做个盒子,对于杨老爹来说应该废不了多少功夫。
最里层的花瓣是三片,第二层和第三层都是五瓣,全都剪完之后就可以开始缠了。
做绢花也需要用到细铁丝,所以做缠花的时候那铁丝就不用重新去购买了。
蚕丝倒是不需要劈丝了,她买的是绣花用的那种丝线,本身就是无捻的。
直接拿了两根淡粉色的丝线,在铁丝的一段缠了两圈,起头,然后将花瓣的纸膜放上去,绕着制片一圈一圈的将丝线缠上去。
缠的时候丝线和丝线之间不能有空隙,也不能让它叠起来,那样会显得厚重,没那么精致。
这些东西对于宋月来说,毫无难度,就是费时间和费眼睛罢了。
等到梅子那边一朵小花做完,宋月才刚刚将那十三片花瓣缠好。
“嫂子你这是在做新的花花吗?”
梅子的绢花才刚刚上手呢,这时候又盯上了缠花,饶有兴趣的看着她将一片片花瓣缠出来。
缠花比绢花要复杂上许多,很费眼睛,梅子还早,要是早早的手就有了腱鞘炎眼睛还近视了,那可不好。
“梅子你先好好的学做绢花,这个得等你大一些后才能做,不然对眼睛不好。”
宋月开口打消了梅子想做缠花的念头,光绢花想要做的好,就可以让她琢磨上一两年的时间了。
至于后面的审美和配色问题,不管你是做什么饰品都是一样的,审美是个人很主观的一种东西,对美的直觉也是需要慢慢培养的。
梅子很听话,既然嫂子不让她做,她就乖乖的做绢花,反正都是做花花,她都觉得有意思的很。
等手里的花瓣缠好,宋月又开始描叶子,换了个浅绿色的丝线继续缠。
等到把这些部件都缠完了,她却没有急着组装,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没有染色的花瓣死板,没有颜色的渐变,这样子做出来的花,再精致也是死气沉沉的。
于是便将缠好的花瓣先搁置在了一旁,打算明日上街去看看颜料再说,不完美的作品,做出来也是白费时间。
转头和梅子一起做起绢花来,今日掌柜的们给的那些绢布,质量比平安镇拿到的那些更好一点。
颜色也更丰富,光是红色的就有七八种之多,只不过量不是很大。
先前那些绢布红的就是红的,绿的就是绿的,没办法做出渐变的效果来。
宋月拿着新布料,又在晚饭前做了三朵新花。梅子自己做的那一支桃花,也组装的差不多了。
细节上处理的有些粗糙,但是第一次就能做成这样已经很好了。
宋月帮着她把花枝组装在了一个小发梳上,插在她那头上的圆揪揪上刚刚好。
吃完饭的时候,梅子又指着头上的花花开始向全家炫耀。
“娘,你看我头上的花花,是我自己做的。”
“梅子你学会做花了?就这么两天就学会了呀?”
杨大娘没想到缝衣服缝了那么久,还缝不整齐的梅子,在做绢花这事上能这么有天赋。
不过能学会一样手艺也是好的,不管是什么手艺,只要能挣钱,就算是有了立身的根本。
就像隔壁那孙媳妇秋菊,针线活做的好,能赚钱养活自己和儿子,在婆家面前有底气。
哪怕是和离了,自己搬出去生活照样过的滋润。
她希望她家梅子也能有这样的一门手艺,以后嫁人自己自然是会帮她选个好人家,但是嫁过去以后过的怎么样,就不由她说了算了。
就像小宋村的时候,宋大山家条件也算好了,英英的爹娘也是想把女儿嫁过来享福的。
千算万算,那大山娘平时看着也还不错的一个人,会这样子磋磨儿媳妇。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