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袁绍出兵泰山郡的消息,远在徐州的陶谦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决定袁绍和袁术两不得罪,让刘备把兵马退出兖州,驻军徐、兖两州的边界上观望,再做打算。
由于袁绍的强势出兵兖州,并且成功阻拦了刘备的进攻,这让原本要陷入两线作战的曹操,顿时减轻了不少压力,可以不用管刘备,而专心对付袁术。
而袁绍也是师出有名,他根据许攸等人的建议,让原来的泰山太守应劭作为这支兵马名义上的主帅,发兵进入泰山郡,在曹操的侧翼替他防御着陶谦、刘备。
同时袁绍也派人写信给曹操,让他赶紧把家眷送到冀州来躲避战乱。
曹操看到袁绍的书信,整个人都傻了。
当初不是说对外宣称要把家眷送到冀州,做做样子就行了。
怎么现在袁绍还真的让他把家眷送到冀州去?
曹操他想不通啊,他从小就和袁绍认识,他深知袁绍的为人。
可以说袁绍这个人好大喜功,而且行事又十分优柔寡断,对人外宽内忌……
总之一句话,袁绍缺点不少,但是曹操不相信袁绍高傲的性格会让他把原本说好的条件,突然出尔反尔。
尤其这个条件是袁绍他自己提出来的。
说好了不送家眷到冀州,现在却又要他家眷送到冀州去。
这让曹操陷入了沉思,随后便找到了郭嘉,来听听他的意见,袁绍为什么突然食言而肥?
郭嘉听后曹操的讲述,也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郭嘉最早也是在冀州,暗中考察袁绍的。
毕竟袁家四世三公的名头,实在太大了。
虽然郭嘉最后对袁绍失望而归,但他也不认为这是袁绍的做事风格。
最后郭嘉沉吟片刻之后,说道:“主公,这应该是袁绍的手下给他出的计谋,想要试探一下主公心中的底线。”
“先是说家眷不用送到冀州去,出兵之后再写信试探主公,让主公把家眷送到冀州去,看看主公是否会就此屈服。”
“虽然嘉的这个说服有些勉强,但这也是目前为嘉唯一能想到的理由。”
曹操也点头同意郭嘉的话。
于是在郭嘉的建议下,曹操采用了一个“拖字决”给回了袁绍一封书信。
大致内容是:现在到处都在打仗,他的儿子曹昂病了,没办法长途奔波去冀州,等他病好了,再连同其他的家眷送到冀州去。
袁绍得到了曹操的书信,顿时勃然大怒道:“好你个曹阿瞒!明明说好了把家眷送到冀州,现在我出兵了,你竟然敢失信于我!”
“既然长子曹昂病了,不然把其他儿子先送过来,都是借口。”
“我早就应该猜到他这狡诈的性格!”
“曹阿瞒你……”
袁绍怒骂曹操一会儿了,也逐渐平息自己的怒火,冷静思考后,随即提笔又写了一封给曹操。
信中内容:冀州这边有名医,可以为曹昂治病,赶紧把人送来,再晚就耽误给曹昂治病了。
曹操收到书信之后,也回信道:荆州有两座医学院,汇聚天下名医,到时候准备送曹昂去那边治病。
袁绍回信:来冀州……
曹操回信:去荆州……
两人就是相互扯皮,就是可怜了送信的士兵,披星戴月,来回于冀州和兖州之间,来回横渡黄河。
最后一次,袁绍把曹操的书信撕了一个粉碎,大骂道:“小人!无耻小人!”
但最后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因为袁绍之所以会出兵兖州,并不是因为曹操说会把家眷送到冀州来,而是为了制衡袁术的发展,不让袁术在中原地区一家独大。
……
而另一边袁术知道袁绍插手后,同时也是勃然大怒,正想纠集三军将士,发兵攻打袁绍派来的许攸、文丑等人,将他们赶出兖州。
不过这一行为却一致遭到手下谋士阎象、杨弘等人的反对。
兄弟祸起萧墙,相互攻伐,在兖州大打出手,这岂不是让天下人耻笑他们袁氏兄弟不合吗?
阎象进言道:“主公,我军万万不可以直接和袁绍的大军正面交锋。”
“袁绍他是打着泰山太守应劭的名义出兵兖州的;并不是以袁绍自己的名义出兵兖州的。如果我们和袁绍大军正面开战,那就会和袁绍撕破脸皮,从而势成水火,最后达到不死不休的局面。”
袁术一脸烦躁地问道:“那你说,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
阎象心中早有对策,献计道:“既然袁绍他能够扶持应邵进军兖州,那主公也同样可以扶持陈留太守张邈。”
“我们可以暗中援助张邈兵将以及粮草等一切军需物资,让张邈去跟应劭打就行了。”
“这样一来,主公和袁绍就能保持明面上的和平!”
这就是两个强大诸侯之间的博弈,双方不会直接在明面上开打,因为他们要是一打起来,那就真的是毁天灭地。
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兵力投入,这么大规模的兵力投入,显然现在都不符合袁绍和袁术的利益。
所以两个强大的诸侯,他们都会暗地里扶持两个小的诸侯,让这两个小诸侯在明面上对打,然后自己在后面援助小诸侯物资。
表面上只是两个小诸侯的战争,实则背后却是两个强大诸侯的争锋。
袁术点头同意了阎象的想法,立刻发布文书,命令张邈带兵出击泰山郡的应劭,务必把应邵等人逐出兖州。
不过这可不是阎象最终的计划,他的最终的计划是张邈最后会意外的“死”在应劭手中;然后袁术就可以正大光明地接管张邈的陈留郡。
张邈对于袁术这道看似请求出兵的文书,心中虽然十分的不情愿;但是现在形势比人强。
袁术手握精兵强将,兖州已经有不少的地盘都在他手中;张邈的陈留郡已经可以说被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