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刚过,虽说是暖阳高照,寒冷依然无情笼罩着临安城的一切。湿冷的空气,让御街上的行人纷纷缩紧了脖子。只有高墙上、宫门口肃立的禁军将士甲胄贯身,持枪执戈,纹丝不动,护卫着临安皇宫。
今日虽然不是早朝,但因为临近元夕佳节,又是先帝的丧事,执政大臣宣缯一大早就赶往了皇宫,同皇帝商讨国事。
仅仅只是十几天功夫,大宋朝堂在经过废黜矫诏风波之后,就逐渐稳定下来。
说白了,大宋士大夫一家独大,看似权势滔天,但其实弱不禁风,脆弱不堪。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士大夫不掌军权,但凡皇帝要对大臣下手,大臣们毫无还手之力。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皇帝赏识不弃,还不紧紧抱住大腿,为君分忧。
宣缯此刻的心情,也是如此。
下了轿子,看到跪在和宁门外、身着白衣、垂头瑟瑟发抖的一大群人,其中史家家属占了多数,男女老幼都有,黄发垂髫,白发苍苍、个个狼狈不堪,再无往日的神采。
宣缯恍然若失,不由得睁大了眼睛。
史弥远的妻子鲁国夫人潘氏,妾室韩国夫人林氏、黎淑人,史弥远的两个儿子史宽之和史宇之,十几个女儿孙儿。史家人旁边跪着的则是从犯余天赐、郑清之、程泌等的家人。
无论是史家人或者非史家人,绝大多数跪地者都是四明人。也不用问,这些犯人家眷都是来请罪的,生怕皇帝秋后算账,再兴杀戮。
谋逆篡立大罪,劫后余生,漏网之鱼,再不来叩谢皇恩浩荡,就真是不识抬举,不懂人情世故了。
满朝朱紫贵,皆是四明人。
宣缯不由得轻轻摇头,一声的低叹。
人在做,天在看。浮浮沉沉,一切不过是因果循环。
现在,谁还敢和四明史家扯上关系,自己这个史弥远的同乡和前亲家也是如此,快刀斩乱麻,才是最佳选择。
史弥远谋逆失败的第二天,他就命儿子休妻,和史家解除了亲家关系。而与此同时,史弥远的另外一个女婿、大宋宗室赵汝谋比他更快,宫变的当天就连夜废弃了和史弥远的婿翁关系,一刻都不耽搁。
他没有办法,他如今还是参知政事、同枢密院事、兵部尚书,自然要为宣氏一族考虑。和史弥远同呼吸共命运,他无法做到。为史弥远而辞官,他更无法做到。
这时候,他很庆幸,由于史弥远专权,他无权,反而没有什么过失。他更庆幸,自己循规蹈矩,没祸害人,没欺男霸女,作奸犯科,才能继续呆在中枢。
宣缯摇摇头,转身就要离去。史家人前来谢恩,殿前司的人肯定已经禀报皇帝,无需他代劳。
“见过宣相公!”
“见过宣相公!”
几个朱紫官员现身,向宣缯行礼。
宣缯和史弥远家撇清关系,他们也都知道,但几人面上镇定自若,谁也不提这事。
朝廷肃查史弥远一党,人人自危。能不落井下石,已经是难得了。
“几位相公,你们也来了。”
宣缯向几人见礼,神色尴尬。
说实话,这个时候,他可不想再和史家人搭上关系。
“宣公,史家出了这么大的事情,皇帝宽宏大量,我等心存感激,又怎能不来谢恩?”
说话的六旬黑瘦官员颧骨高耸,三缕长须。此人是史弥远的亲弟史弥坚,娶妻大宋皇室新安郡主,官拜福建路转运使。
史弥远三兄弟,老大史弥大已经过世,前来请罪的老三史弥坚素来和史弥远不和,也不知是不是趋利避害,故意为之。
“史相怎能如此?废黜篡立,大逆不道,丧心病狂!幸亏新皇英明神武,我史氏一门才逃过一劫。要不然……哼!”
另外一个三十多岁的官员高大威猛、满脸黑线。
此人是史弥远的堂侄史嵩之,京湖制置司公办干事,精明强干,官声不错,就是做事有些霸道。
“这真是……一言难尽啊!”
史嵩之的弟弟、将作丞史岩之,黯然摇头。
皇帝天高地厚之恩,没有株连无辜。但史家经此一劫,要想重现史弥远时的煊赫,甚至只是史家子弟官运亨通,恐怕都是不可能了。
“史公,那我进去呈报一下陛下。不过,以在下看来,陛下恐怕不会见各位相公。”
宣缯向史弥坚难得地说了实话,想要快速离开。
虽然他不是很担心皇帝清算,但待的久了,难免让人多心。
皇帝要杀史弥远父子,杀人夫人父人子,难道还要别人感恩戴德吗?
“宣公,多谢你盛情,才让家兄牢中少遭皮肉之苦。在下感激不尽!”
史弥坚赶紧从袖中拿出一份奏折,宣缯迷迷糊糊接过。
“宣公,请将此奏疏呈于陛下。在下年老体衰,乞骸骨归乡,还望陛下恩准。”
史弥坚说完,肃拜一礼,一揖到地。
“史公,这……这真是……”
宣缯感慨万千,一时不知道要说些什么。
作为史弥远的亲弟弟,朝廷大员,史弥坚这个时候选择激流勇退,也是为了史家一门,让皇帝放心。
“叔父,你要不要再斟酌一下?皇恩浩荡,皇帝并没有怪罪你,这又是何必?”
史嵩之低声劝起了自己的堂叔。
史嵩之史岩之兄弟二人,只是史弥远的旁支堂侄,差了不知多少辈,并不是直系。因此史弥远栽跟头,这二人并没有多少诚惶诚恳。
连史弥远的亲弟弟史弥坚都没受到牵连,他们都又怕什么?
但雷霆雨露,皆是君恩。面子上的事,还是要做的。
“你们不用劝了。叔父年纪大了,再不修养,恐……”
史弥坚态度坚决,话说到一半,却被一旁纷纷扰扰的嘈杂声叫骂声打断。
“史家人,你们也有今天!”
“苍天有眼!苍天有眼啊!”
“去死吧!你们这些狗贼!”
众人都是一惊,转过头看去,才发觉说话间,宫门外已经围了许多士民。他们围住了跪拜的史家程家人,义愤填膺,高声怒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围观。
“禁……”
宣缯暗叫不妙,就要去叫禁军维持秩序,话到嘴边,却又卡住。
众怒难犯,史弥远臭名昭著,士民发作,人之常情,他要是上去凑热闹,可能和史家人一样,也要遭殃。
宣缯还在犹豫,无数的土块蔬菜豆腐鸡蛋包子等雨点般砸来,史家人及从犯家属瞬间被砸的满头满身脏兮兮,狼狈不堪。
史家人不敢动,大人护住了眼泪汪汪的小孩,任凭士民们愤怒的辱骂和攻击。
“这……这真是造孽啊!”
史弥坚黑着脸和宣缯告辞,转身上了轿子,径直离开。
史嵩之兄弟面面相觑,尴尬不已,纷纷站远了些,以免被人认出,殃及池鱼。
“禁军,还不……”
宣缯终于喊了出来。
史家人鼻青脸肿,这要是再打砸下去,恐怕真要出人命了。
“住手!你们要闹出人命吗?”
不等宣缯说完,军官嘴里呐喊者,指挥着禁军们纷纷上前,喝退了愤怒不止的士民。士民又砸了些包子鸡蛋蔬菜豆腐之类,这才愤愤不甘,纷纷散开,进了两旁的酒楼饭馆。
为首的禁军将领目睹这一切,面色平静,甚至有些漫不经心,一句责骂士民的话都没有。
宣缯认识这名禁军将领,此人正是皇帝的新宠、殿前司都知江万载。
宣缯暗暗心惊,暗暗侥幸,暗暗摇头。
要是想劝阻士民,这些禁军早出来了,何必等到士民施暴过后才出手。
史弥远恶名远扬,人人愤恨。也不知道到了行刑的一日,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自己真要是去叫禁军驱赶百姓,反而会多此一举,可能引火烧身。
目光扫过远远绕开人群,缩头缩脑,偷偷向宫门疾步而去的薛极,宣缯赶紧迈步追上,嘴里喊道:
“薛相,等我一下!”
比起自己的冲动,薛极这老小子,可是要狡猾多了。
宣缯和薛极心神不定进了崇政殿,御书房中,新皇赵竑和其他两个执政大臣真德秀、胡榘已经在此等候。
“陛下,金人降将武仙,闻听彭义斌收复山东州县,叛蒙古而归金朝,杀了蒙古河北西路都元帅史天倪。史天倪胞弟史天泽击败武仙,又收复了河北真定。”
宣缯收回心神,赶紧上前禀报。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蒙金在两河你争我夺,对于大宋来说,坐山观虎斗,再好不过。
“彭义斌?不是让他撤回山东吗?”
赵竑拿着奏折,眉头紧皱。
“回陛下,朝廷旨意刚刚发出,中间又隔着金境,彭义斌应该还没有接到撤兵南下的旨意。”
宣缯忐忑回道,神色尴尬。
淮东边塞还有李全的忠义军盘踞,李全和彭义斌不合,也不知道,朝廷的旨意,能不能送到彭义斌手里。
赵竑暗暗摇头,大宋朝廷的办事效率,果然非同一般。
“那彭义斌人在那里,有谁知道?”
算起来,让彭义斌南下的旨意已有月余,却从来没有人向他禀报彭义斌部的动静。
“回陛下,日前朝堂上一直忙于先帝的殡葬事宜,又在肃清史弥远一党,是以没来得及上奏。彭义斌所部,应该是和金国的武仙一起,在河北真定府一地,共抗鞑靼大军。”
宣缯还是有些心虚。李全在楚州以北,隔断大宋和彭义斌部的连接,他还真不清楚彭义斌部的动向。
“和金人一起对抗鞑靼大军,这不是扯淡吗?无论用什么办法,找到彭义斌部,让彭义斌立刻挥兵南下,撤回宋境。告诉李全,不得和彭义斌起冲突,否则朝廷必会追究!”
赵竑脸色难看,立刻下了旨意。
淮东的两部忠义军,一部归李全,虽然名义上归大宋朝廷节制,但实际上吃着大宋的俸禄,却听调不听宣,和独立无异。
另外一部就是彭义斌,还算忠于大宋朝廷。调他们南下,是为了避免独木难支,被蒙军击破。
希望彭义斌能尽快接旨南下,也希望李全不要掣肘阻挡。
两部忠义军,如果一部都不能归属于大宋朝廷,那他这个大宋皇帝就太失败了。
“陛下,臣这就让沿海制置使赵善湘和淮东置制使徐晞稷传旨给彭义斌,让水师前去接应彭义斌部南下。”
宣缯额头冒汗,赶紧应道。
他这个兵部尚书,要是连这点小事都办不了,恐怕得引咎辞职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