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些武将打仗是好手,但在治国上确实很无略。
幸亏开国之初实行的是黄老之治,就是官员什么也不用做,坐等农户把庄稼种好、交上田租就行了。
反正打仗打的,天下也没多少百姓了,什么也不需管,让百姓自己劳作,多生孩子,增加人口。
但到孝文皇帝时,国家已经黄老之治了二十余年,有些政策也到了该调整之时,于是想启用功勋阶层之外的治世大臣。
像贾谊,充到百官队伍里,改善一下治国政策,却遭到了军功阶层的强烈反对,他们不允许一个没有军功只有才华的文人也分享治国的权力。
所以有惊世之才的贾谊只能被孝文帝下放,到小藩国里要么做个丞相,要么做王傅。
贾谊最终抑郁而死。
与贾谊有同等才情的晁错却被孝文帝保护起来,让他远离前朝,专门做起了太子刘启的老师,其想法不外是:自己做不成的,也许到自己的儿子时就有条件做成了。
恰好刘启也很欣赏晁错的想法与见识,两人在强汉富国、对付匈奴和整治关东诸藩国上意见相当一致。
自刘启登基,晁错的官职就开始了飞升。
先是被擢升为内史,两年余,又火速升为御史大夫,晋列三公。两人经常一起改造不合时宜的汉律,进而谋划削藩。
前朝大臣们对晁错非议很大,不仅仅他的削藩动议,还有他与今上两人就解决朝政的方式,架空了三公九卿,破坏了“共治”结构,损害了功勋阶层的利益。
晁错却毫不在乎。
他确实有才干,视角宏伟,对国家忠心耿耿,在孝文帝一朝,就上书《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等,直指帝国战略的不足和调整的方向。
孝文帝虽欣赏他的才华,但受困于自己得位不正,又受制于朝堂众功勋的制约,无力大开大合地整治,有意让他培养下一代皇帝。
晁错也认为自己在辅佐一代明主,遇到良机自然要施展雄心和抱负。
这是心怀天下,忧国忧君者的最高理想。
晁错继承了法家和儒家的思想,遵从君权;民富国强和至高君权,是他认可的。
为了最终对付匈奴,他和刘启决定削藩,先解除了汉境内的威胁,再统一对北方强敌。
至于削藩,怎么削,晁错上书了整套《削藩策》。
刘启虽喜,但此等大事需要拿到朝堂去议。
果然不出意料,遭到了三公九卿等大臣的抵制,大家纷纷批评晁错的行为太过激越冒失,会遭到关东诸藩的反对。
其实他们更恨他要甩掉前朝,与刘启建立小内朝,当年先帝曾与贾谊就有此苗头,幸好被及时掐灭。
但现在已不是贾谊生活的年代,贾谊连个御史大夫也没做上,自己却做上了。
所以晁错一意孤行,说服刘启先削了吴国两郡再说,吴国应该不会反。
刘启出于谨慎,曾垂询:“若吴国反,何人能当统帅?”
晁错直言:“周亚夫可当。”
于是才有了两年来陆续的削减胶西国、楚国等小试牛刀后,再削吴国会稽、豫章和赵国常山郡的诏令。
削藩诏颁出去,刘启自己也觉得有些仓促,也没放儿子们去国就任,就等待吴赵的反应。
事关自己的利益,他们不会没有反应的。
结果,反应就是七国联合反叛长安!
刘启刚登基第三年,家底还没完全摸清楚,就要面对如此大型的倾国内战,简直震惊!
这对正需要时间休养生息的大汉,没半点好处。
而七国联合的实力,却在中央朝廷之上。
先说吴国:七国联军的牵头人。
吴王刘濞本是大汉开国皇帝刘邦的侄子,因儿子不够用才封的二哥的儿子。
刘濞也知道自己不是高帝后嗣,最初的十几年一直比较乖觉,努力发展吴国,对长安也备至尊崇,所以在吕后—孝惠帝一朝,没被动过。
吴国作为三郡之国,一直不在长安的视野内,七郡的齐国、五郡的赵国和代国才是长安首要分拆的目标。
后来吕太后崩逝,由吕家护佑的孝惠帝后嗣一脉被连根拔起,代国—刘恒一脉被拥护入朝为帝。
因孝文帝刘恒得国不正,一直被世人诟病,所以孝文帝一朝继续奉行不折腾,大力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涵养百姓,在民间倒落了个仁义厚德的好名声。
对民有利,并不意味着对能威胁长安的诸藩国不动手脚。
孝文帝另一手也继承了吕后一朝的手段,继续拆解各藩国,不仅把他自己的代国一分为二,分为代国和太原国,还把庞大的七郡齐国分成若干小藩国,分封给了齐孝惠王刘肥的几个儿子,把吕后削夺的赵国又还给了赵王刘友的两个儿子。
那时孝文帝作为高帝的第四子,与关东各藩王还是至亲,大家不是侄子就是堂兄弟,所以还能信得过。
吴王刘濞和孝文帝刘恒也是从堂兄关系,没有越过三伏,即使文帝的太子刘启失手打死了吴王太子,吃了这么大的亏,刘濞也打破牙齿和血吞了。
一是关系太近,二是自己的封国出自高帝,高帝的继承人想拿回去,自己似乎也没什么办法,所以就什么都忍了。
但刘濞也不傻,知道长安迟早会盯住吴国,眼看齐、赵、代国都被拆分成小藩国了,有什么理由放过吴国?
而且吴国经过四五十年平静发展,越来越富裕,本国产盐,能在汉境内卖个好价钱;吴国还有铜矿,能自己造钱。
富裕的吴国,在吴王太子死后,就已开始暗地招揽逃犯,为扩充兵马暗暗做着准备。
而且帝位传到刘启这里,已是高帝的孙子,与刘濞快出三伏了,血脉上没那么亲了。
既然大家都姓刘,你能做皇帝,我为什么不能?
刘濞想着,最不济也可以划界而治,自己还可以在关东做个“东帝”。
但只一个吴国,显然不能与长安对抗,智慧的刘濞又暗通了东南的越人外藩国,并把其他与长安有积怨的内藩国联络了一遍,最终找出能响应自己的六个铁杆盟友。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