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仙侠 > 汉末争鼎 >第三百二十九章 设府之谈

第三百二十九章 设府之谈

作者:骠骑大将军字数:4178更新:2023-08-09 21:42

“主家,青州地界虽小,人口却极其稠密。其中人丁最多最为兴盛者当乃平原郡是也。平原下辖九城、户口十六万,人口更是惊人的达到了百万之众。”

“按最近一次中平五年的报表来看,青州六郡之地六十五城,户口达到六十四万,人口三百三十二万八千有余。”

“青州不比冀兖,虽在黄巾之后及两三年间也爆发过几伙农民叛军,但因为焦和坚守不出,虽然听上去是憋屈了些,但青州也因此并未受到多少损伤。”

“直至今日,其人口未有衰减,反还有逐步上升的趋势。”

晨日的庄园别院中,毛玠手捧荀攸传回来的文书,正朝王耀汇报着青州的各种详情。

该说不说,青州虽然没多少存在感、总給人一种不甚重要的感觉,可真的仔细去观察,却会发现青州该有的都有,许多方面甚至比冀兖豫还要优秀。

之所以一直不被重视,或许是因为它偏僻沿海,且地界不大没多少广为人知的英雄豪杰。不过不为人知不代表就真的没有,相反青州遍地豪侠士,只是他们安分守己,不怎么愿意闹出大动静来罢了。

“三百多万人口?不错。”

手捧舆图,王耀看着这版图堪称天下最小的州郡,一时心中大为满意。

青州不过区区六郡之地,甚至比同样袖珍的兖州还要少两个郡,却有三百多万的百姓生活于此,说人口稠密真不为过。

要知最初未曾经过自己收拢难民的并州,虽有九郡九十八城,就疆域而言甚至是青州的三四倍大小,可那总人口才不过堪堪达到七十万。

人口基数小了,财政兵源等各方面都会受到限制。即便自己不断以各种手段充盈人力,可直至现在并州在册人口也才刚突破三百万,此次兵不血刃吞下青州就得到了相当于一整个并州的人力,实在叫人意外,也实在叫人惊喜。

“青州军情况如何?”

待毛玠说完大致情况,话题终于又回到青州军身上。

要想稳固

掌握州郡大权,军队的态度自然是重中之重。

“青州军素养较高,战力远胜昔日之冀州军、略强于幽州军,无论有没有战事他们操演就没停过,单纯从军队素养而言无需重组。”

“至于对被整合,青州军的态度是顺其自然,既然最早没有武力抗拒,后边也没有再起兵作乱的可能。不过在一定程度上的调换将校却也是有必要的。”

取来高顺的报表,毛玠道:“青州人相对其余州郡较为实诚,而由青州人所组成的青州军也同样如此,历代除非被逼到走投无路,当地很少引发由军队引起的骚乱,这在全国各地都是很罕见的。”

“不过军兵实诚,将校却还是多少有些自己的小算计,高将军建议下级的屯将司马无需变动,而达到校尉一级的将校则严加考察,有可能动乱军心者,通通调离本职,轻则调往异地为官,重则直接罢免永不任用。”

“可。”

对于高顺的建议,王耀没有半点犹豫当即不假思索的应了下来。

一个势力换了当权者绝非小事,从某种角度来说是改天换地也毫不为过。

自己仁名在外,故此青州方面才没有过大的反应。但尽管没有大反应,小反应却绝对不会少。这很好理解,因为新权贵的到来,故有的利益集团势必受到冲击,有迎合大势的识相之人靠过来,同样也会有看不清形势的人抗拒抵触,哪怕这么做也只不过是蜉蝣撼树。

“轻则调往异地为官,这没有问题。但重则罢免永不任用?这也能叫做惩罚?将校官员皆出自于世家子弟,把这些人贬除罢免还永不任用,他们岂不心怀怨恨,想以宗族之势报仇雪恨?”

双眼微眯,王耀心中已然有了决断。

要么不做要么就做绝,不三不四是最要命的。如果都被定性为重,想来对方也不是什么安分守己之辈,这样的人光是罢免就算完了?如此岂不是给自己挖坑树立仇家么?常言除恶务尽,这是三岁小孩都知道

的道理,伯平手段还是有些软了。

“那么主家是想……”

面对毛玠的问询,王耀刚要开口,在旁一直未有言语的审配却是先声道:“既已定性为重,自当追责问罪。”

见审配抢答,王耀神情一怔,旋即很快便察觉到对方话中的意思。

作为主公最好一直以宽仁示人,简单点说就是王耀应该唱红脸,白脸这个坏人该由臣属来担任。

“嗯,就依正南所言去做吧。”

眼见下属无时无刻不在为自己考虑,王耀心中颇为感动。虽然这番近臣之间的私密谈话不会被外人所知,就是由自己来表态也不会有什么负面影响,但他还是选择配合对方,一直保持宽厚的姿态。

……

关于青州大小事宜的商谈暂时告一段落,君臣几人又探讨到关于设立北域都护府的诸多问题上来,这才是要紧的正事。

“青州是以建立北域都护府为由才吞并下来的,于情于理都护府的设立都该提上进程。就眼下而言,最关键的几点在于都护府有哪些职能机构,分别对应原有的哪些官衙,这新衙门与旧衙门之间又有哪些不同的地方,还有那些故有官吏们该如何处置,是并入新衙还是另寻贤人?”

环顾院中一众谋臣,王耀道:“要想设立一个优秀健全的全新体制,那么轰然倒塌的旧有制度就是最好的参考物。”

“诸君当参考故有制度舍短取长择善而从,无论大汉还是大秦亦或是周王朝以及再前都可以,我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一定能谋出相较而言最好的制度。”

“都不要有所顾虑,有什么想法只管提出畅所欲言,本侯绝不会因言而产生其他想法。只有集思广益我等才能领先于众诸侯,走在天下最前沿!”

一语道出,王耀的野心昭然若揭。

然而一众臣子除却振奋之外,就再无其他神色。

主家虽然从没有公开说什么汉祚将尽要建立新朝,可他却也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绝不为臣的气质。

许多东西无

需言明,处久了自然而然就清楚了。就像此次的北域都护府,说是隶属于长安朝廷,可王耀以及其背后的四大州,董卓指使不了,皇帝就更别说了。这所谓的都护府其中所有制度都由王氏集团自行设立,这与在大汉之中裂土建国几乎没什么区别。硬要找点不同,那就是王耀在名义上还只是个侯爵,并未自立为王自称什么国主亦或皇帝。

“主家,职下有一设想。”

“噢?孝先速速说来。”

“都护府应当设立三大署衙,内政、军武、祭祀。其中内政分立四府,分别为民生、财政、农事、商贸。军武则同样分为四衙,各自分管地方驻军、常备主战军团、预备民兵以及军械后勤。至于祭祀,主要在于安定人心和统一思想,惯例祭祀苍天祈求武运昌隆风调雨顺、编撰礼法等杂项都可以交由祭祀这边分管。”

轻抚胡须,毛玠道:“当然您之大都护府超脱于三大署衙之上,平日三府自行处理职能所属的琐事,一旦涉及到影响不小的事件,就必须上报大都护府来裁断。这个具体的标准,当在三府设立后妥善定量,且每隔一年半载视情况而选择照旧或是稍作改动。如果域内太平无忧,三府所遇皆为平平无奇的小事,也当每隔五日便前往大都护府汇报近期情况。”

“三大署衙各自都有下属机构,大都护府自然也该有。臣认为大都护府应当也最起码有三大下属机构,一为都护禁军,二为三府监察,三为选贤任能。”

“都护禁军不受军武署衙节制,只听令于大都护。禁军规模应当控制在万人左右,由整个北域都护府最为精锐的武士组成且配备最为精良的装备,负责保卫中枢以及快速镇压叛乱。”

“三府监察顾名思义,专门负责监察三大署衙之内的贪污、渎职等违纪敗类。监察府下辖监察衙门、锦衣禁军以及大罪府狱。监察衙门由酷吏组成,分为政军祭三小衙,各自行使其对应的监察

职能,一经发现害群之马,当即出动锦衣禁军前往缉拿,锦衣禁军乃是都护禁军的变种,不过这支特殊小军由三府监察统管,奉大都护之权威,一经出动无人可挡三府必须配合,至于所谓的大罪府狱,则可理解为汉制中的天子诏狱。”

一口气道出许多,毛玠抿了口茶水,继续道:“先前不是听主家总说要设立名为军校的衙门么?臣所言的第三点选贤任能则恰好对应这块。”

王耀闻言颔首,抬手示意毛玠继续。

“第三府专门负责选贤任能,汉制以察举及征辟选取贤才,这两种方式的初衷很好,却都有非常致命的弊端。”

“先说察举制,在此制度下出身不再是选士任官的唯一依据。地方士人只要有真才实学及一定的名望,或有值得称颂的道德品质,就有可能成为察举对象从而登上仕途。但察举制毕竟是由地方主官来施行,而主官想要在任上过得顺心,又基本都与当地豪族互有勾结,在举荐这块是选择贫寒子弟还是世家子弟自然无需多说,有所偏袒基本是不可能避免的。”

“至于征辟要稍好些,不过征辟的对象多半都是赫赫有名之人,可是穷苦人家连生存都难,又如何去蓄养名望呢?到了后期名士几乎都出自土豪大族,这更是加大了门阀在朝堂上的话语权。”

一席话道出,在场之人全都颔首表示赞同。

毛玠出身低微,在各方面自然都会考虑到贫苦。而审配、沮授等人虽然算是豪族子弟,可都只是小豪小族,所以没有太将自己放在门阀的角度来看待事物,故此都觉得毛玠所言有理。

察举和征辟或许在汉王朝建立之初卓有成效,可越到后期这两种制度也愈发崩坏起来。事到如今,大汉选取人才的制度已经彻底沦为公卿大族维护自身势力、维持自身特权的工具,再无法起到持续为王朝输送新血的职能。

眼下要脱离汉制建立全新的体制,选贤任能这块自然是重中之重。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