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两语念完后面的,朱允炆包括建文三傻在内,一个个大眼瞪小眼。
“你假传圣旨?”
他们所有政令均符合操作规范,就是最后结果不尽如人意。
朱允熥可私开官仓,强行接管南召,并还又囚禁了他们。
种种过错,哪条都甚于他们。
他们卸职回京,凭啥朱允熥能留下,还能接管了南召。
“谁假传?”
“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质疑皇爷爷的圣旨,那就是质疑皇爷爷,你该当何罪?”
问这话的黄子澄,怕压根没长脑子。
他们的自由已被他控制,他弄出一道假圣旨,给自己添了罪不说,反而还还了他们自由,让他们给他添了堵。
他脑袋被门夹了,也做不来这事。
“黄先生算了。”
朱允炆倒还挺识相,乖巧接了军士圣旨。
“孙儿领命,即刻就回去。”
老朱偏袒朱允熥,已不是一次两次了,也不差再多这一次。
“谢皇爷爷。”
朱允炆认可,朱允熥随之表态。
“老二,你啥时候启程,我安排人送你们。”
好不容易把人送走,不说鞭炮齐鸣了,至少也得安排人送送尽一下地主之谊。
他还得再南阳待几天,和朱允炆相比也应能算是半个地主吧?
“不用,我识路。”
朱允炆毫不客气,也不装样了,干脆利落直接拒绝。
不用就不用,他还懒得送。
圣旨送达的当天,朱允炆和建文三傻当即便踏上了规程。
从东宫出来的那些护卫,随同朱允炆一块儿回去,负责朱允炆的安危。
这些护卫随朱允炆出来,除听令于朱允炆吩咐外,还受命保护朱允炆。
在被朱允熥控制期间,这些护卫迟迟没出手,那是知道在朱允熥手中,并不用担心朱允炆的安全。
不过,哪怕朱允熥真对朱允炆有所不利,他们也会毫不犹豫站在朱允熥身后,装作什么都没看见的。
之后的几天,朱允熥行于三县的街上。
没了朱允炆这包袱,他也能轻松不少。
再加上,受灾三县的赈济事宜基本落实到位,需要他亲自操心没多少了。
等详呈的奏章送回京,老朱差不多也该召他回去了。
因而,趁着这几天的闲暇适当放松一下,还是很有必要的。
像他这种身份,出京一套可不容易。
三县哪哪都是油炸蝗虫,烧烤蝗虫,以及干煸蝗虫的叫卖之声。
哪个摊贩前,零零星星都有顾客。
顾客哪怕再少,在原材料天赐的情况下,在街上摆上一天仍是有利可赚的。
于实跟在朱允熥旁边,笑着道:“殿下的食蝗之法还真受欢迎,奴婢听虎威营去抓蝗虫的军卒说,田间地头抓蝗虫卖的那些半大孩子都已把生意做到河北,山东,山西还有北平了。”
只要有商品流通,就会有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交流。
商贾们于这几地相互间往来频繁,把油炸蝗虫传播出去并不稀奇。
热衷的人多了,于灭蝗也大有裨益。
“给五叔的蝗虫抓了多少了?”
朱允熥的五叔,周王朱橚,封地就在河南的开封。
在朱允熥刚到叶县不久,朱橚便遣人送来了书信,邀请朱允熥有空闲的话,可在家里一叙。
开封距南阳还有段距离,但相比较应天府的十万八千里,朱允熥也算是到了朱橚家门口。
当叔叔的,于情于理也该相邀一嘴。
老朱圣训,凡就藩王爷没有旨意不得擅自离京,朱允熥还没封王,不过只是受命出京赈灾,完全可以拐上一段路,去朱橚那儿走上一趟。
哪怕不能加深联络叔侄情感,却也算是给了朱橚一个面子。老朱分藩王爷,其主要目的便是让自己的子孙后代都能过上好日子。
在老朱手里,削藩肯定不可能。
就看朱标能否有这先见之明,在即皇帝位后,能够一次性的解决把这些问题解决了。
朱标要是也任其发展的话,那将来藩王问题肯定会落到他手上了。
虽不至于像历史上再出现,他那些叔叔正当壮年,欺他年少幼无力的情景。
按正常流程,等他从朱标手里接过接力棒时,他那些耀武扬威的的叔叔也早已垂垂老矣,上马征战,再无能为力。
到那时,他所面临的,不过就是年纪连他大都没有的堂弟们。
没有名正言顺的理由,又没有超越于他的能力,再想刨效靖难之役的荣光,怕是再不可能了。
但即便如此,和那些没有野心的王叔们搞好关系也并没啥坏处。
或许不知哪个关键时候,就能用得着他们了。
纵观于历史,类似于削藩之策的政令很多,只有朱允炆才傻乎乎的选择了一条最奇葩的。
剩余那些,凡是成功的,可很少有全系于武力来解决的。
朱橚精通医药知识,曾编着了不少的医学典籍。
而蝗虫有很强的药用价值,于小儿惊风,破伤风,还有冻疮上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朱橚一个藩王,啥的市面没见过,蝗虫价值虽不高,却是真正适应于朱橚的。
南叶舞三县目前没啥能用得着他的,他安排人抓了蝗虫,便打算先去朱橚那儿一趟。
该走的人情走了,等老朱宣他回京的旨意到了,他随时就能回去了。
在应天府待久了,开封的天气实在是难以适应。
“抓了十几篓了。”
“现在蝗虫少了很多,想要抓到费得费不少劲儿,听陈千户说,外派出去的军卒,一天比一天抓的少。”
抓蝗补蝗只是次要的,主要还是为来年的收成所考虑。
抓了这么久,当然是越少越好,要是越抓越多,那还了得?
“能抓多少就抓多少,都十几篓子,不算少了,今天抓多抓少,到此为止吧。”
出动的人多,抓的自然也多。
听邓一宁禀报情况时说,近几日三县之中频有人因抓蝗虫起了冲突,之后闹到官府的。
抓蝗补蝗已引导起来了,适当的也该为这个事情降降温了。
要是有人从中获了利,故意再整田地低头放养蝗虫,那可就不好了。
因而,从昨天开始,朱允熥便下令,凡有因抓蝗虫起冲突的,不管谁对谁错先打板子。
之后,把错误的一方投进大牢。
他既已开始逐渐遏制,那虎威营军卒自然就不能再大面积往进去投入了。
不然的话,抢不到蝗虫的百姓,只会对官府生起嗔恨之心的。
没有民心的依附,官府治下时就会难上加难的。
与此同时,另一边。
朱允炆接到老朱的旨意,便当即起了身。
之后,日夜兼程。
短短几天时间,便已走出了近一半。
在从南召出来,在路上便碰到了,一游方的道士。
这道士先是质疑了一番朱允熥赈灾政令,之后又说要去应天府,问能否顺一段路。
本来说的话,他们不是一般人,为保安全是不能混进陌生人的,但谁让这道士说了朱允熥的不好呢。
东宫出来的护卫劝说了大半天,无论是朱允炆还是建文三傻,没有一个听从的。
实在无奈,只能随行。
为保夜长梦多,东宫护卫一直主导着在急行军,那道士只跟随其中,倒也没有啥过分之语。
唯一变了的只有一点,刚开始的时候这道士在闲暇的时候,会坐在他们中间,和朱允炆包括建文三傻在内,一块高谈阔论。
到了后来,在谈的时候便避着人了。
不仅如此,连建文三傻都不要了。
护卫们几次提醒,朱允炆不为所动。
实在劝不动,只能多加注意了。
几天时间下来,只悄悄的不知说些啥,那道士倒一直安分守己,并没有啥惹人怀疑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