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命!
这是刘备对贾诩的见解,与郭嘉如出一辙。
“若是这般,在下倒是有一法可以让此人为主公所用。”
“奉孝快快请说。”
“问计之时,可在四周埋下刀斧手。”
刘备:“……”
会不会太残忍?
不过,倒是不失为一妙计。
黄忠也有些不忍直视,就因为人家惜命,便以生死相逼,似乎有些不妥。
片刻后却又是峰回路转。
“主公,在下适才只是说笑,以此人惜命之本性,你若是以生死相逼,至多只能胁迫一时,贾文和最后定然要离主公而去。”
一点也不好笑,而且还有点冷。
刘备有些无言:“难道就没有办法让此人真心效忠于我么?”
这几日他没少去找贾诩谈心,然而这个人却像是给自己布下了一道围墙,虽然对方的姿态放得很低,但他仍然能隐约感受到距离感。
郭嘉摇头:“其实只要主公不露颓势,贾诩想必不会轻易离开。”
这时代没有人敢说他的才智能稳胜贾诩,因为面对一个苟起来的人,你永远不知道他还保留了多少底牌。
不过有一点,贾诩认主的门槛很低,如李傕,张绣之流都曾经获得他的效忠。只是他不会像某些执着的人那样对一个君主死心塌地,而是将自身放在第一位。
也就是说,给你出谋划策可以,中不中用就看伱自己的了。如果你不能为我遮风挡雨,抱歉,告辞。
这是强者的标配,只有强者才能拥有这位谋主。
郭嘉不禁联想到另一个强者标配。
几人又谈论了一些大军出征后的事宜后,郭嘉便与黄忠离开了丞相府。
不过他并未直接回府,而是半路改道去了贾诩府上。
……
贾诩在摆弄棋盘,这是他的喜好,用以棋局分析局势,不管最后能不能用得上,他认为自己首先要分析透彻。
借用某句名言:手里没有剑和有剑不用不是一回事。
而且通过待在京师的这些时日,他认为刘备阵型很有前景,当然前提是要先度过这一关。
“空有经天纬地之才,却如宝剑藏于鞘,文和兄不觉得可惜么?”郭嘉渡步走来。
贾诩站起身一拱手,不卑不亢道:“军师过誉了。”
郭嘉戏谑道:“文和兄还是以字相称吧,因为也许再过一段时日,军师这个名头就要落在文和兄身上了。”
贾诩眼中闪过一道精光,大脑飞速运转起来。郭嘉这句话透露出了不少信息,尤其是这军师的归属问题。
他很清楚,作为新晋的天下第一诸侯,刘备集团接下来将面临一场恶战。
如果应对不利,哪怕不致败亡,却也会元气大伤。可若是能平稳度过,接下来将是一路坦荡。
“奉孝可否细说?”
“你真的猜不到么?”
“在下才疏学浅,难明其中真意。”
贾诩嘴上虽是这般说着,心中却已经隐隐有了答案。
郭嘉为何会被刘备麾下统一称之为军师?
那是因为他每逢战事必随军出谋划策,立功无数,在众将心中的地位极高。
如今对方提到军师之名即将易主,是不是意味着这一战他将会缺席?那么,身为军师的他,会因为什么原因没有随军?
后方!
贾诩自然清楚,大军征战时后方大本营究竟有多重要。哪怕是并州军,羽林军这等精锐,在得知后方失守后,士气也会瞬间崩溃。
也就是说,自己需要替代军师这个职务么?
贾诩沉吟道:“在下能力有限,恐怕不足以胜任军师之职。”
郭嘉笑道:“文和兄太稳健了,以你之才,只需出五成力,此战便可维持均势。”
“若出八成力,敌军必大败。”
“若出全力,敌军恐怕是要被主公杀得片甲不留。”
贾诩:……
他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神奇的说法,一个人的能力还能分为几成展露的么?
郭嘉暗笑,皮一下就很开心。
他这个梗乃是源自于后世某个姓张的厉害人物。
他渡步来到棋盘前,待看清棋盘上的布局,很快明白这是贾诩对于天下局势的划分。
几颗白棋在正中间,应该是代表着刘备集团。
而在白棋的四周,环绕着大批的黑子,已然将白棋团团包围。
郭嘉不由笑道:“难道在文和看来,主公已是四面楚歌之境?”
贾诩微微摇头,正色道:“作为一名谋士,自然要把一切可能存在的隐患算在其中。”
“不过以在下所见,即使四方诸侯出兵,最后可堪一虑者不过四人。”
他这是不打算隐藏下去了,因为从刘备登门拜访时,他就知道自己已经暴露。既然如此,索性放开了说。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贾诩对刘备很是看好。
“哪四人?”郭嘉追问。
“董卓,袁绍,袁术,曹操!”
“为何是他们?”
“董卓曾与主公有过一战,他无时不刻不在想着重回京师。故而,只要其他诸侯起兵,他必然会出兵响应。”
贾诩开始侃侃而谈。
“袁绍,袁术,曹操三人乃是少年旧识,哪怕主公有着汉室正统之名,他们也会以莫须有的罪名攻打主公。”
“故而,这四人将是主公接下来要面对的劲敌,至于其他诸侯,想必会选择观望。”
这就是刘备和董卓的不同之处,他是汉室宗亲,不至于落得被天下围攻的下场。
幽州的刘虞,扬州的刘繇,益州的刘焉都不会攻打自家人,与其说是天下诸侯围攻刘备,倒不如说是以袁绍为主的世家集团与刘氏集团的博弈。
当然,倒不是说刘备和袁绍他们已经到了不死不休的程度,这些人之所以会联合,除了限制刘备的发展之外,也有着博取名声的目的。
贾诩在回答完郭嘉的问题后,也顺势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在下也有一问,大战之时,奉孝打算如何稳住京师局势?”
“杀!”
郭嘉只回了一个字。
“京师之内尽是世家,奉孝只怕是杀不绝。”
贾诩虽然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是十分赞赏。
有时候该杀就得杀,一味的怀柔只会助长某些人的嚣张气焰。
“杀一批,拉拢一批,袁氏虽是四世三公,却不能号令大汉所有世家。”
“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