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以为,编鳝笼才是大学问。
等到跟着陆全走一遭,将直角笼和牛角笼下到河滩边,水渠旁,秧田里……
大家伙才明白,原来下鳝笼,还有这么大的学问。
翌日一早,没等陆全起身,昨日和陆全去下鳝笼的几个汉子就结伴给陆家的鳝笼收拢了回来。
早些收回来,洗洗晾晒干净,大家伙也好早些和陆全去砍竹子,把这编鳝笼的手艺学会不是。
大家伙昨日可学了编鳝笼,也学了怎么下鳝笼,就等着自己家砍了竹子回来好大显身手呢。
又那手巧的,心里满满都是得意,总觉得,自己必定是先学会,能早些下到长鱼挣上银钱的。
有那脑子灵活的,已经开始思考,这蒋家坝周围还有什么地方适合下鳝笼,且能下到长鱼的?
“噼里啪啦……”
一条条长鱼,从鳝笼里掉出来,落进装着水的大木盆里。
“这个牛角笼好,这里可整整大小有三条长鱼呢。”
“我觉得还是这种直角笼好,又简单又省事,你看它也不少下,每个笼子里都有长鱼。”
“我觉得,我家到时候编的时候也和陆大哥家一样,直角的和牛角的都编一些。”
“我也是这么想的,都编一些,才能知道哪个更好不是。”
看着或粗或细的长鱼噼啪落在陆家的大木盆里,不管是参与的汉子们,还是在一旁看闲的妇人孩童,大家的脸上都是溢出欢快的笑。
这么多长鱼啊,得卖多少银钱。
以后,这就是他们自己家的手艺。
这也是第一次,他们看着陆家下了这么多长鱼,没有心生妒忌,而是满满的高兴。
就好像,看见自己家以后也能因为会编鳝笼,会下鳝笼,而得到这么多长鱼一样。
汉子们收了鳝笼,立刻呦呵着开了船准备去砍竹子。
一艘连着一艘的渔船,去了陆全上次去的竹林。
因为是去里观音庙不远的竹林,大家的心情都略微有些复杂。
有高兴,有酸涩,也有回忆……
孩子们还好,他们有的离开村子的时候还小,更多的孩子是离开村子后才出生的。
因为小,他们对这一片河滩并没有什么记忆。
只有每年过年过节清明的时候,他们才会被家里的父兄带着来这边,找块能落脚的地方,对着一片荒泽磕几个头。
据说,这片水草茂密的地下,有他们的祖坟,有他们被洪水卷走的亲人和村庄,还有大片的田地。
对于大人们来说,那一片几乎变成沼泽荒地的地方,却是曾经是他们出生成长的地方。
那里有他们的童年,有一起长大的兄弟姐妹,有他们的爷奶爹娘。
而现在,所有的一切都没有了,只留下他们这住在野码头抱团的七家。
大家不约而同地买了纸钱,商量好在去竹林之前先去祭拜一番。
这条水路,他们每年都会来几趟,找不到亲人的尸骨,找不到祖坟的位置,大家只能在靠近竹林的那片小土坡上烧纸。
也是到了这里,他们才想起,他们和陆全虽然不同姓,却是同一个村子逃出来的。
他们七户人家,这些年风雨相伴,早已经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野码头,七条渔船驶离了水面,码头立刻空了下来。
留在家里的妇人和孩童们却没有回家,都挤到了陆家的窝棚前。
孩子们不懂大人的欢愉,但是他们因为爹娘的喜悦而喜悦。他们被爹娘在家里按住头叮嘱,要对陆家的几个小姐妹好,不能和陆家的孩子打架,看见陆家婶子要叫人……
就算是这样,这群孩子也没有人不高兴要逆反着来的。
爹娘说了,陆家伯伯教家里编鳝笼下长鱼,那是在救大家伙的命。
对救命恩人家的孩子,当然是要好啦。
这是小孩子都懂的道理。
男人们都架船去砍竹子,女人们也没舍得离开。
这次,她们不但不嫉妒陆家得了这许多长鱼,还抢着过来帮着邱氏洗刷鳝笼。
就连陆小五,也被李婶抢先抱了过去:“你们娘俩只管去来福顺送长鱼,这长鱼还是早些送去的好,养在家里可要掉秤的。你们娘俩早点迟点回来都没事,要是小五饿了,我给他熬米糊喝。”
见陆小五被李罐罐娘抢去,其他几个婶子只能卷起袖子给陆家收拾起这几日养在木桶里的泥鳅来。
“这泥鳅我们给你杀了,等你送了长鱼中午就能下锅,给他陆大伯回来刚好下酒。”
邱氏想拦也拦不住,只能看着大家毫不客气地抢了她平日要做的活。
就连小青手里在缝补的衣服,小鲤在纳的鞋底都被人抢了过去。
有两个婶子,竟然拿了扫把,连她家的窝棚都开始打扫起来。
邱氏无措地站在窝棚前:“你们这是做什么呀!”
她从来没有被人这样礼遇过,就很诚惶诚恐,很无措!
“快去,快去,家里的事情你们不用管,等回来我们保证给你们收拾的利利索索的。”
“就是,赶紧去吧,回头他们男人们回来,大家伙可有得忙喽。”
“忙着好啊,忙着有钱挣,不饿着多好。”
说着,有的婶子竟然抬起袖子盖住了眼睛。
他们穷怕了,哪怕给他们一点点希望,就恨不得拼了命去。
“娘,您也别放在心上。”
路上,陆飖歌安慰邱氏:“婶子们今日这么热情,是因为爹愿意教他们编鳝笼,下长鱼,她们觉得欠了我们家人情才这样的。”
“道理我是懂啊!”邱氏叹息一声,“可,如果大家编鳝笼,下长鱼挣不到银钱可如何是好。”
到时候,就怕,又落了大家的埋怨。
“怎么会挣不到银钱,不给是挣多挣少而已。我们教了他们本事,能不能挣钱那就是他们的事情啊。”陆飖歌觉得邱氏有些杞人忧天。
邱氏将背上装着长鱼的竹篓往上提了提,并没有继续说下去。
因为有了竹篓,陆全再往来福顺送长鱼,就不用提着装水的木桶。
竹篓编得细密却不留水,鳝鱼也钻不出去。只需在后背垫块厚实一些的油布就行。就算有个二三十斤,不管是陆全还是邱氏,要往镇上送长鱼,都不会累着。
这一次,要往是邱氏来送长鱼,算好银钱,邱氏还被来福顺的大厨请到了后厨试菜。
等邱氏在后厨试好菜出来,陆飖歌已经坐在店里听李掌柜和店里吃饭的客人扯了半日的闲话。
来福顺酒楼,迎接南来北往的客商,消息自然是要比别处灵通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