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衔、恩衔、功衔、爵衔?”
面对同窗的疑问,唐顺之凝重点头:“品衔自然简单,有官身便有品衔,凡正从共十八品。2023txt.com恩衔乃原先虚衔,然则文官自奉训大夫至光禄大夫,凡十八阶;武官则自忠显校尉至龙虎将军,凡二十阶。以后,恩衔只另有一份俸禄。只是恩衔不仅限于文武官,还有十八品乡贤,无有官身仍可得授。”
“……何谓十八品乡贤?”
“曰勤业郎、齐家郎、安乡郎、佐县郎、参府郎、郡望郎,各上中下三品。这乡贤首先便是官府造册,路引尽予其便。自下品佐县郎而始,有一份恩俸,有赐服,可列席县、府、省三级乡贤院,推举正陪二人参预每三年一次之县务、府务、省务会议,更可寄信至御前。省级乡贤院中之郡望郎更可联名,以省乡贤院之名上奏疏,建言、举告、弹劾皆无不可。”
听完这些,顿时有人愤愤不平地说道:“这不只是白衣御史,更有奸商御史、黔首御史了!”
唐顺之有点古怪地看了看他们,随即心中了然:这些监生同窗和在京举子们自然已经将自己对号入座为将来的官了,这十八品乡贤不是他们争取的目标,反而将来地方官员大有受这三级乡贤院监督的压力。
又有人摇头晃脑:“谁为乡贤,地方自然大有举荐余地。此举一出,无非地方官吏与大户更可光明正大勾结。”
“诸位莫忘了功衔、爵衔。”唐顺之提醒道,“文武官员及佐县郎以上乡贤,此后均可因功得功衔。而新制之后,荫子、致仕后恩俸、追谥,只与功衔有关。勾结自然免不了,然则一旦事发除衔,那便是累及子孙的大事。而这上九品乡贤,若官身无望,岂能不一心谋个功衔,能荫子、能蒙礼部定谥、能累功得授个乡爵县爵?”
六等爵位也能开始上下流动,监生们很快就感觉这个大开封赏之门的举措还不知会引起大明怎样的变化。
那些一时难以聊出个所以然,话题又回到了简字、书册新版式以及明年的会试上。
“总不会来年会试便以这简字、以这新体例答卷吧?简字也就罢了,若大明上下皆能如此,将来一页书能少写数笔也是好事。然则我实在想不明白,这自左而右、自上而下之新体例,到底有什么原因要不得已而改之。”
如今所有的书册都是先自上而下,然后自右而左来书写、刊印的。
这个标准一改,是看旧书、写新体会带来的错乱,很难让人适应。
正如这个监生所说,他们都不明白有什么必要如此。
唐顺之想了想之后,忽然伸手蘸了蘸茶水,在桌子上写了几行字。
“……应德,这是什么?”
唐顺之看向同窗们:“皇明大学院算学院的学生教不才的,这是九,这是七,这是四,这是一,这是三,这是八。这两个符号,一个叫加号,一个叫等号。这个算式,现在知道了吗?”
“……九七与四一之和为百又三八?”儒生也不是不懂数学,一下子就反应了过来。
“相较于算筹,是否大为简略?”唐顺之看着桌子上渐渐在干的算式,目光幽深了一些,“私以为,这新算式、新算学便是其因之一。新法之中,账法颇重,采买法、商法、税法,将来银钱、粮盐丝绢……不知道多少地方离不开算学了,官吏尤需懂得算学。”
“……便因为这新算式?”
“或另有深意,那便不是我能揣度的了。”
自上而下一列列地书写,有最开始用竹简的原因,有毛笔写字手腕要悬空、从上而下显得更连贯的原因。
中国也不是没有硬笔,木笔、竹锥笔、苇管笔、骨笔、红柳木笔等都有出现,也有人偶尔会用。写字时候手腕如果能有所依靠,也会省力、快速一些。
但唐顺之猜测得一点都没错,算学确实是朱厚熜决定现在就把这件事与简体字一起推的原因之一。
数学对于技术进一步发展、规范的意义太大了,不管是出于新法之后对官吏数学修养的需要,还是为了更大范围地挖掘数理方面的天才,朱厚熜都要尝试一下。
皇权命令之下,公文系统全面要求如此,几十年的时间,也是有可能改变这种惯性的。
惯性只是惯性,虽然强大,但并非不能改变。
而眼睛观察东西的习惯,本就是左右优于上下。
改成这种体例,再加上简体字和标点符号,阅读接收信息的效率会高一点。
现在在养心殿里,文徵明恭敬地看着文素云离开后,才对朱厚熜行了一礼:“淑妃娘娘是最早为陛下编写简字草稿的,臣既听了淑妃娘娘劝,陛下又多次嘱咐,臣岂会不放在心上?臣这边,随时可以开班。”
“那便安排下去,先从礼部开始。”
公文里,无处不是礼,无处不是仪制。
举国上下,学政也基本上是礼部总体负责。
现在,原先科途不顺的三大才子要给其他科举翘楚上课了。
很简单:教他们怎么用《嘉靖字典》,教他们在公文中规范使用标点符号和新的格式。
都是科举重重选拔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