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说道:“这海瑞的话实在是太难听了,别说堂堂一代帝王,就是一个蕞而小民也咽不下这口气!”
“嘉奖皇帝看完他的奏章,立马命人将海瑞抓了起来。”
“可最终还是没有下定决心杀了海瑞!”
朱棣问道:“莫不是怕担上一个诛杀诤臣的名声?”
朱由检点点头。
“这个海瑞上疏之前,已经交代好了后事,并将家眷托付给了朋友。”
“自己甚至亲自去棺材铺订好了棺材。”
“嘉奖皇帝当年若是一时冲动处死了海瑞,自己必将落下恶名,而海瑞则会成为史书上的千古忠臣。”
朱棣苦笑一声:“似海瑞这样的臣子历代都有,虽是忠臣,却无法大用。”
“更为可恶的是他们死谏的这种做法,容易被别有用心之人所利用,不惜触怒皇帝以换取自己身后之名!”
朱由检默然不语。
崇祯一朝走到最后,身边陪同赴死之人仅余一个阉人王承恩。
此时的朱由检甚至有一些羡慕嘉靖。
朱棣又问道:“后来这个海瑞是何结局?”
朱由检回答道:“当年,嘉靖帝病重,将海瑞投进了诏狱。”
“新皇即位后,赦免了嘉靖一朝的诤臣,海瑞官复原职,重新入朝为官。”
“不过海瑞此人行事过于古板,不仅嘉靖皇帝不喜欢,而且也受同僚排挤。”
“不过海瑞在民间声望非常高,那些看不惯他的人也不能拿他怎么样。”
朱棣点点头:”不错,这种臣子为政虽然迂腐,但朝廷总归需要几个这样的人来装点门面!”
“给他个没有实权的高官是最妥善的安排。”
朱由检称颂道:“祖爷爷说的是,海瑞于万历十五年病亡于南京右都御史的任上,享年七十一岁。”
朱棣听完评价道:“如此倒是给了海瑞一个好的归宿,七十一岁高寿而亡,也算是大福大报之人了!”
“行了,还是接着说咱们老朱家的人吧。”
朱由检拱手说道:“是!”
“后继之君为孙儿的曾祖,穆宗庄皇帝朱载垕,帝号隆庆。”
“隆庆皇帝刚满16岁的时候就藩裕王,在京城内的裕王邸生活了13年。”
“到了嘉靖皇帝驾崩之时,只剩下裕王一个儿子。”
“长期的藩邸生活,隆庆皇帝对嘉靖一朝末期的严嵩专政、朝纲颓废,官场腐败以及“南倭北虏”之患和民不聊生之苦都非常熟悉。”
“继位之初,隆庆皇帝实行新政,赦免获罪诸臣,免除了次年田赋以及嘉靖四十三年以前的欠赋,并且处死了不少嘉靖年间颇受宠信的方士和道人。”
听到“继位之初”这四个字,朱棣又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每每继位之初都能干点像样的事,后来呢?”
朱由检说道:“隆庆一朝虽说朝政方面有所改观,可隆庆皇帝在潜邸时过的战战兢兢。”
“身登大宝之后,有些放纵自己,后来也是因为沉溺女色,三十六岁便驾崩了,在位仅六年。”
朱棣不由地联想到了自己的大儿子朱高炽。
登基前同样是战战兢兢,登基后也没做多长时间皇帝,难道是自己给太子的压力太大了?
可这也不能成为放纵自己的理由啊!
朱棣无暇细想,朝着朱由检使了个眼色,示意他继续。
朱由检说道:“在之后便到了孙儿的祖父,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当国,帝号万历。”
“万历皇帝十岁登基,在位四十八年,享年五十八岁!”
朱棣一脸羡慕地说道:“这个小子在位时间倒是不短!”
朱由检回答道:“万历皇帝乃是咱大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
说到这,他有些心有不甘。
若是大明还能存续,自己的在位时间超过祖父也不一定。
朱由检接着说道:“万历皇帝在位的前十年,太师张居正辅政。”
朱棣感到非常惊讶。
“难道说这个张居正活着的时候便成了当朝太师?”
朱由检点点头。
朱棣接着问道:“此人能否配得上如此殊荣?”
有明一朝,只有一个张居正在活着的时候便成文了朝廷的正一品文官——太师。
朱由检说道:“如果说治国之功,张居正当之无愧,只是私德方面多少有亏。”
听朱由检这么一说,朱棣倒是开始钦佩起张居正这个人来。
非治世之能臣方能有如此待遇。
朱由检继续说道:“万历皇帝亲政之前,每日天一亮便到文华殿听儒臣讲读经书,而后再读史书,直到午饭时间才结束。”
“每月除了三、六、九朝会之日,寒暑不断。”
“在张居正的辅佐之下,大明朝堂君臣一心,推行新政。”
“丈量全国田亩,赋税上实行一条鞭法。”
朱棣忍不住问道:“何为一条鞭法?”
朱由检解释道:“简而言之就是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
朱棣思索了一会儿,才缓缓说道:“这个主意倒不错!”
“如此一来,大明的税制便大大得到了简化,方便征收税款,更为重要的时地方官员难于作弊,想要监守自盗便更不容易。”
朱由检恭维道:“祖爷爷英明,正是如此!”
“除此之外,朝中还推行考成法,裁撤掉了不少争权夺势、玩忽职守的官员,朝堂风气焕然一新。”
“十年的新政,让大明一扫正德、嘉靖年间留下的积弊,大明中兴在望!”
朱棣不禁问道:“朝廷按照如此趋势发展下去,如何传到你的手上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看到朱棣已经有了一丝不悦的脸,朱由检苦笑一声。
“祖爷爷,别急,后面还有好几十年,听孙儿给您解释!”
“万历十年,张居正病故,皇上还是亲政。”
“此时大明国库充盈,对外征战上也是连战连捷,后世称之为万历三大征!”
朱棣问道:“莫不是蒙古人又来寻衅?”
朱由检摇摇头回答道:“这几次倒不是蒙古人寻衅。”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