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此话一出,朱棣脸色瞬间变得铁青。
冷冷地说道:“朕自登基以来,励精图治。”
“南平交趾,北据蒙元,疏通大运河,四夷宾服,万国来朝,在朕的眼中说是永乐盛世,应不为过!”
“不知你眼中的大明如何?”
于谦看着气势咄咄逼人的朱棣,心中闪过一丝害怕。
但他从小便立志为天下人效力,为社稷苍生造福,如今机会就在眼前,顾不了那么么多了!
他把心一横,咬着牙说道:“学生将自己在山西、河南期间所见之大明写成了一首诗。”
“村落甚荒凉,年年苦旱蝗。
老翁佣纳债,稚子卖输粮。
壁破风生屋,梁颓月堕床。
那知牧民者,不肯报灾伤。”
说完之后,于谦将杨静一闭,等待着命运的裁决。
朱棣还没说话,在场的朱家人不干了。
朱高煦率先开口:“狗贼于谦,竟敢如此毁谤大明,毁谤朝廷!”
朱高燧跟着说道:“你一黄口小儿,没去过几个地方,居然也敢妄言朝政,我大明国力蒸蒸日上,百姓安居乐业,你如此胡言乱语,究竟是何居心?”
就连朱瞻基也听不下去了。
“于谦,你作为朝廷新简拔出来的人才,理当为朝廷尽力,为皇上分忧,第一次面圣就如此无礼,其心可诛!”
一旁只剩下朱高炽和朱瞻圻还没有说话。
“够了!”
朱棣沉着脸喊了一声,制止了几个人的七嘴八舌,大殿之中一片肃杀。.
“于谦,朕问你。”
“在你的眼中,你是不是觉得是个喜欢
“昏君”这两个字从朱棣口中说出来,在场的人全部跪了下来。
“爹,您怎么可以如此妄自菲薄?”
“爷爷,您可是千古一帝啊,千万不要听他的胡言乱语!”
“爹,咋大明目前乃是一片盛世景象,不可能会像这小子说的这样,如此不堪!”
朱棣听的心烦,厉声说道:“够了,你们几个都闭嘴,朕要听于谦自己说!”
说罢又将眼神投向了于谦。
于谦此时已经打定主意,不管前面等待自己的是什么结果,也要将自己的想法全盘说出来。
他抬起头,直视着朱棣深邃炙热的目光,侃侃而谈。
“皇上文治武功,不输汉武唐宗,当然不是昏君。”
“可若称永乐一朝为盛世,学生以为还欠些火候。”
朱高煦等人刚想开口回击,便被朱棣的眼神制止。
于谦接着说道:“盛世之下,饥民遍地,这种景象学生从未听过!”
朱棣强忍心中怒火,面无表情地说道:“饥民遍地?你这话说的就有些偏颇了!”
“就在这应天府中,朕还专门让衙门设立粥棚,专门施舍给那些无家可归之人,就是为了让每一个大明子民都能吃饱肚子。”
于谦不紧不慢地说道:“皇上仁心,百姓自然感激。”
“远的不说,就说学生在京应考这些时日,也曾在城隍庙粥棚附近见到了数不清的人在那排队。”
“学生将怀中干粮抛向人群,那些人便像畜生一样哄抢起来。”
“他们很难再被称之为人!”
“皇上施舍的粥饭的确能让这些人活下来,可距离吃饱可就差远了。”
“至于灾民更不必多说,去年河南发大水,淮王殿下亲自主持了筹款赈灾,学生也知道,朝廷当时连五百万两银子都拿不出来!”
“学生以为皇上心中的盛世应该不是这个样子的。”
这时候朱瞻基站了出来:“于谦,即便你刚才所说乃是事实,可自古以来,所谓盛世,不过就是能让天下大部分人能有口饭吃,灾年的时候不至于饿死,仅此而已!”
于谦朝朱瞻基一拱手:“太孙所言极是!”
于是将头转向朱棣,说道:“皇上以为如何?”
朱棣默然,陷入了沉默。
他心中的宏图大业,远不止朱瞻基所说的让天下大多数人不至于饿死。
在他看来,如果自己干不出一些功盖寰宇的大事业,将来死后是没有脸在底下去见朱元璋的。
“哎……”
随着朱棣的一声叹息,朱家几人心中均在想:完了,皇上认输了……
朱棣缓缓说道:“于谦你敢于直谏,朕很欣慰。”
“朝廷这些连年在漠北用兵,百姓的负担的确是重了些,朕心里也清楚,百姓的日子不好过!”
朱家一大家子赶忙宽慰朱棣。
朱高燧:“皇上一心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天下百姓定会体谅皇上的苦心!”
朱高煦:“爹,你可不能被这小子三言两语就给吓住啊!您骂儿子时候的那股子狠劲哪去了?”
连一旁的朱高炽都跟着说道:“爹,咱大明休养生息几年,定能国库再次充盈!”
……
大家逐渐消停之后,于谦再次开口。
“学生以为皇上在漠北用兵,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皇上切莫不可动摇!”
听到于谦居然支持自己北征,朱棣眼神瞬间亮了起来。
“你接着说下去。”
于谦一拱手,继续说道:“塞外游牧民族历来都在窥伺中原,如果不把他们打疼,打残,打死,若后世出现一两个孱弱之君,将会后患无穷。”
“学生以为,应趁当前兵精将勇,一鼓作气彻底平定北方!”
“如今朝廷打仗耗费的些许钱粮与他们攻入中原腹地造成的结果相比不值一提。”
朱棣想起了自己梦中鞑靼兵临北京城下的场景,不寒而栗,频频点头。
朱瞻圻也是心中诧异:怪不得后来于谦能带领大明打赢北京保卫战!
于谦接着说道:“皇上,在学生看来,影响大明成就盛世的根源并不在北方战场,而在庙堂之中!”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