砺山峰峦雄伟,怪石嶙峋,历来是易守难攻之地。
当初山南卫之所以放弃这么一个地方,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因为它的险恶地貌。
这样巨石众多的山峦,对军需辎重的运输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麻烦。
砺州这里还有别的地方可供山南卫选择,战略地位更重要,驻守也更加方便。
山南卫舍弃了这里之后,倒是方便了山南道一众贼匪。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贼匪们以砺山为据点,渐渐成了以砺云寨为首的贼匪窝。
砺山的地形路线,杜凤句很清楚,他也清楚长定殿下走的是哪一条路,然而明面上他不能顺着这条路去走。
他的一举一动都在凌汉宵等人的密切注意中,贸然行动的话,会给殿下带去不必要的麻烦。
最好的办法,便是顺着阁主赵叔敖的安排,悄无声息地完成与殿下的会合。
于是,他暗中给韦艳下了指令,让陶静宜根据之前定下的剿匪计划,与赵叔敖进行沟通。
有关砺山剿匪的计划,他已和殿下反复推敲过,也结合队伍中每一个人的特点,做了详细的安排。
这个剿匪计划是针对砺山的地形地貌而制定,无论殿下是否在现场,都无须作什么调整。
虽然陶静宜和沈沉都受了伤,亲自上场杀敌很难做到,但也有需要做的事情。
因此,陶静宜对这个计划也谙熟于心。
她回想着平日殿下与阁主的交谈情形,径直走向赵叔敖,尽量装作若无其事:“此行上砺山剿匪,不知道阁主有何安排?”
赵叔敖正在查看砺山的路线,闻言抬起头来,待看见陶静宜的装扮后,不禁愣了一下。
来到砺山脚下,殿下换了一身戎装倒也应当,但是……
他总觉得眼前的长定殿下与往日接触的殿下有些不一样。
怎么形容呢?
就如同一柄剑,以往的殿下被剑鞘套着,看不见剑刃锋芒,自然更深沉难测。
眼前的殿下,仿佛取下了剑鞘,杀气过于外露过于锐利了。
莫非,这就是亲临战场的差别?
可是,他分明觉得平日的殿下更加震慑人心。
赵叔敖将心中这一丝怪异感压下来,正欲开口,不远处的凌汉宵却出言了。
“殿下,此时天色已暗,且有大风雪,实在是不宜上山剿匪。不若待明日天色光亮,做足准备再作打算。”
凌汉宵原本是打算抢在武阁众人之前上砺山的,然而,来到砺山这里之后,他才发现事情真的麻烦了。
刚才他的另外一名副将已经悄然来禀:先前他安排在砺山的山南卫士兵已不知所踪!
这对他来说是一个极为不好的消息,更让他不安的是,他麾下的山南卫士兵尚未赶至,前去调兵的斥候也杳无音讯!
所以,赵叔敖必须得拖延,等到手中的人马到齐。
陶静宜抬着下巴,冷冷说道:“怎么?凌大将军自己剿匪不力,本殿和阁主打算为民除害,难道凌大将军还要阻止不成?”
这些话语,让凌汉宵脸色更是阴沉了几分。
“再说了,三皇兄被贼匪掳至砺山之中,救人如救火,若是三皇兄性命有什么闪失,凌大将军可担当得起?”
她盯着凌汉宵,似笑非笑:“凌大将军这样,倒是让本殿越发怀疑了,莫非……三皇兄被掳,与山南卫士兵有关?”
“殿下慎言!”凌汉宵打断陶静宜的话,“殿下,士兵们舍生忘死为国镇守,怎么会勾结贼匪?殿下这么污蔑,未免寒了士兵们的心!”
陶静宜浑不在意凌汉宵铁青的脸色,只道:“大将军多虑了,本殿何曾说过士兵们勾结贼匪?本殿只是认为,三皇兄是在山南卫辖内出事,这多少与山南卫士兵有关吧?”
“……”凌汉宵抿唇不语。
长定公主牙尖嘴利,他再次领教到了。
此时,他心中不祥的预兆更加明显了,恨不得立刻自己冲上山去查探究竟。
云骢和那些士兵哪里去了?胡崇和裴弼抓住了没有?山南卫士兵怎么还没有到来?
陶静宜冷眼看着凌汉宵,懒得再费唇舌。
她谨记杜断先生的交代,那就是与凌汉宵反着来。
既然凌汉宵千方百计拖延,那么她就要尽快促成队伍上山。
天黑落雪的确不宜上山剿匪,但是天黑却是一定方便殿下与他们汇合。
“两位切勿争吵,此事老夫尚在定夺中。”一旁的赵叔敖说道,脸色同样有些沉重。
在砺州府衙外,他知砺山必定出了什么事,也猜测长定殿下力促武阁前来应是别有安排。
只是眼下……
天色已晚,又下起了雪,实在不是上山剿匪的时机。
“诸位有何良策?”他的目光在陶静宜、郭昶和柳晖三人身上穿巡。
他当然记得自己带着武阁士兵前来山南道砺州的目的,是为了实战比试,是为了选出今年的武场魁首。
砺州是地点,剿匪是形式,如今既齐聚在历山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