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剑指印度洋
1512年的春节,整个琉球国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氛围。
东方基地除了警戒值班人员和在加班加点的工人技术员,其他人员轮流放假,在首里城中或是周边的村镇休整放松。
我这几天继续和佛朗泡在蒸汽机车间和野炮生产车间,看他们争论和研究各种问题,偶尔提出我先知般的观点,让大伙豁然开朗。
除此以外,我也在思考着一个问题。我们目前拥有财政资金60万两白银,再加上自广州采购的大量货物,还有部分缴获自倭寇的黄金珠宝。同时,每月我们的各种消耗,包括干部战士的薪资、煤铁原料费用、装备采购费用、要塞和舰队运行维持费用,大约三万两白银。而且蒸汽机和新的火炮、巡洋舰服役以后,每月的消耗会更多。
从收入方面看,从事海运贸易当然获利最为丰厚,目前我们已经开发的航线中只有中国大陆这一个足够体量的货物销售和采购市场,其他南洋诸国只能作为香料的采购地,作为销售市场来说容量太小,民众困苦,消化不了多少货物。可我们在大明的贸易勘合只能两年一次,实在是间隔时间太长,不等贸易时间到,我们就会陷入财政危机。所以,我们必须打开足够大的销售市场。
虽然,我们在长崎和鹿儿岛初步打开了日本的国门,但当时的日本穷的叮当响,买不起多少香料,最有竞争力的出口货物就是倭刀,也没什么技术含量。因此,南洋和日本已经满足不了我们的贸易需求。
纵观当时世界,拥有足够大的贸易市场,能够撑起稳固贸易航线的就三个大区,一是中国,二是印度,三是欧洲。印度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夹在中欧之间,一手握着欧印贸易,一手通达东亚,坐享渔利。
1512年的世界,西方航海家达伽马的船队已经打通欧洲到印度的航线,西方船队纷至沓来,列强势力正在逐步东进,直至几十年后葡萄牙人陆续侵占台湾、澳门。因此,我们必须尽快进入印度洋,打通对印贸易航线,至少也要控制马六甲海峡,堵上葡萄牙人东进的必经之路。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要抢先控制住有“东方直布罗陀”之称的战略咽喉——新加坡。
春节的休闲时光很快过去,官兵们和工人技术员们陆续回到了军营和工厂。东方基地又变成了一辆开足马力的蒸汽机车,在近代科技的道路上飞奔。
近几天,我逐步理清了我们下一步的攻略方向,暂且定为“印度洋战略”,为此我在3月份的军事委员会会议上,向大家通报了我的想法和思路。
“印度洋战略”需要舰队远航,而且可能会发生对西方近代化火枪部队的冲突。因此,为了保持我们一贯的军事优势,必须加快十二式野炮的研制。同时,为适应新的火炮作业,应新设立野炮连,作为陆战队的正式编制。
而且,为了适应远航需要,请赵文成继续研究远航食材的合理搭配,包括耐储存食品研究、饮用水处理、活牲畜饲养防病、高低度酒存放,甚至是高温高湿环境下的蔬菜培育等。我特意告诉了赵文成制作罐头的方法,但在如何保证无菌和密封技术上还得继续研究。
这几个月以来,大家通过对《知识概述》的学习,尤其是那些还要轮流去东方海军学校讲课的干部们,倒逼着自己不得不努力参悟一番。于是,短时间内大家近现代科学知识基础都突飞猛进。有了必要的知识前提,我和其他人越来越能平等地交流问题了,这让我很是欣慰。
三月末,终于到了春暖花开的时节,这是沿用中国北方的说法,其实在这冲绳岛上,差不多全年都是春暖花开。佛朗的火炮厂终于拿出了一门十二式野炮的样炮,经过了一番操演,感到具备了实战能力。专门邀请我去看一下。
原本火炮试验要在火炮厂后面的靶场进行。早饭后,我在要塞上十一式舰炮的炮台边上散步,感到这里视野开阔,适合试验新炮。更重要的是通过临时改变试验地点,可以检验一下新炮的野战机动能力。
上午,我带领大伙来到这东方要塞的重炮炮台旁的开阔地。让通讯兵打旗语,通知新炮试验场地改在要塞炮台。
这火炮厂的靶场距离我们的位置超过两千米,而且要爬上一个高约五十米的陡坡。我们就站在炮台上看这新炮如何进行机动。约么有一袋烟的功夫,火炮厂那里过来一队人,走在前面的是十个人的炮兵试验班,赶着两匹枣红马拉着那门新炮。远远望去,新炮一身绿色涂装,短短的炮管,长长的炮架,宽大的防盾,正是我示意图画出的模样。后面还有一辆马车,拉着一车试验用的弹药。
来到陡坡下面,佛朗一声令下,只见这十个人纷纷跑到这炮的周围,一阵忙活,果然将这火炮拆成了八个大件,一人负责一件,或扛或背,走上炮台,另外余下的两人,一人背一个绿色的弹药箱,跟着大伙一同来到我们面前。
用分解方式增强步兵伴随火炮的可携带性和机动性,实际上借鉴了二战期间日本九二式步兵炮和意大利野炮的设计理念,可以为步兵提供可靠的重火力支持。
来到炮台的试射位置,这炮兵班几个人七手八脚的又把这门炮装好,人字形炮架分开,挖好坑,楔好驻锄。而后,全班列队,等待命令。
这是炮台前一片平坦的地面,立在海面五十米的悬崖之上,面对大海,地势较高,射界良好。在前方海面上我提前找人固定了一艘废弃的小帆船,距离炮台约有一千米,作为靶标。
我指着远处海面的那个小帆船说:“炮兵注意!目标——远处小帆船,距离一千米,开始射击!”
而后,吴子谦上前一步,开始指挥射击。
这新炮的研制和制造调试由佛朗团队负责,但在造好后的实操和演示就交给了吴子谦,由他来协调从陆战队各连中抽调人员来操炮。因此,今天的演示由他来负责指挥。
吴子谦来到炮后十步左右位置,举起绿色小旗,下达口令:“炮手就位。”
在一旁列队的炮班立刻行动起来,炮长在火炮右侧防盾后指挥;瞄准手在火炮左侧防盾后面,摇动手柄控制火炮俯仰,瞄准目标。击发手在火炮右侧,炮长后面,操作炮闩并负责击发火炮。再后面,火炮驻锄两侧各有一个弹药手,负责装填和传递弹药。剩下几个在距离火炮三十步的位置整理弹药,看护马匹。
吴子谦举起红旗,下令到:“装填榴弹!”
榴弹就是开花弹或是爆破弹,为了与海军舰炮弹种相区别,我们把陆炮的开花弹称为榴弹。
击发手熟练地打开炮闩,露出炮膛,装填手将一发黄澄澄的100毫米口径榴弹装入炮膛,击发手关上炮闩,完成闭锁。这100毫米口径弹药比十一式舰炮的150毫米口径弹药小了许多,重量不到舰炮炮弹的四分之一。所以装填手可以单人完成装填操作。
装填完毕,击发手手拉击发绳,看着吴子谦,高声回答:“装填完毕”,等待发射命令。
吴子谦高声道:“放!”同时红旗落下。
击发手拉动击发绳,炮班所有人,闭眼低头,与此同时“轰隆”一声巨响,一股白烟自炮口喷出,炮管猛然后坐,巨大的后坐力通过炮管下的弹簧组传递给炮架和驻锄,推动整个火炮后面的土地猛然一抖,接着弹簧复位,带动炮管复位。击发手打开炮闩,一发滚烫的榴弹弹壳从炮膛里叮当落下。接着装填手又将下一发榴弹装进炮膛。
这样,大约在20秒内,炮班完成了三发榴弹的急促射。再看远处靶标,腾起一个高大的水柱,接着爆发出两个火球闪光,水柱落下,火光散尽,海面上的小帆船已然不见踪影。
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虽然威力和精度不如十一式舰炮,但胜在灵活性和机动性,可以伴随步兵进行陆战。
自此,我们的陆战队终于有了可靠的重火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