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15章 采访
随着这一期的《一报看天下》发售,李世民的声望直接达到了顶峰。看1毛2线3
皇帝飞身救女童的故事,被传遍了大街小巷。
这可不是传言,要知道,当时在场的可是有数万人,就算是亲眼看到那一幕的人都有几百人,几百人向外口口相传,哪怕是假的都能传成真的,何况很就是真事!见到那一幕的人,没人能忍得住不将这种事告诉身边的人。
这种事,可不像每次大朝会时候地方官员所献的那些‘祥瑞’,所谓‘祥瑞’,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就连普通老百姓,听到哪哪哪又有祥瑞了,都不会当回事。
与此同时,王业进宫,见了李世民。
王业的表现没有让李世民失望,甚至让李世民动了爱才的心思,想让王业出仕为官,不过此时的王业,哪舍得《一报看天下》所养出来的声望,做官?这的确是他以前一直追求的东西,甚至,刚到《一报看天下》当编辑的时候,他也是有借此机会让李愔看中,保举自己为官的心思。
但是现在,王业不觉得自己就比做官的差,便是朝中那些四五品大员,认识自己的也要打个招呼,双方谈上几句,在街上遇到长安城的纨绔在做一些不该做的事儿,他敢上前劝诫一番,没有几个纨绔会拂他的面子。
各种邀请,更是络绎不绝,便是那些王爷、国公、国侯发来的邀请都有十几个,更别说一些文会之类的活动。
所以,对于当官,他已经没了兴趣。
而且,他知道自己这一切是谁给的。在报社里,他有很大的自主权力,李愔只给他划定了一条底线,只要底线之外的东西,他可以随意发挥。他能有今天,跟李愔当初给他划定的路线分不开,他是个知恩图报之人,所以,哪怕李世民给他个宰相当当,他也不会当即答应,会去征询李愔的意见。
跟李世民交谈的时候,王业认为,简单的采访并不适合,他认为,采访时候所要问的各种问题,不应该由他来提出,而是应该由百姓来提出,百姓想知道什么,就采访什么!
最好是在东西两市的两家大唐书店门口,摆上一个投票箱,每个人都可以为自己想问的问题投票,最后,选出最受关注的一系列问题,再由李世民来回答。
这个主意一出,李世民欣然同意,这可比仅仅一次采访要强的多,先是报纸公布消息,然后投票,再采访,登报,程序越多,说明这件事被炒的时间就会越长。
同时,这个方法,很有新意,显得他这个皇帝很亲民。
王业见了李世民之后,便在《一报看天下》上发布了一篇文章,将事情详细的解释了一遍。
现如今,长安城的人,都有读报的习惯,即便不认识字的,也会去听人读报。不得不说,武照这个主意,让《一报看天下》的影响力上升了几倍都不止。
一开始,投票的人不多,只有一些读书人,试着投了一些票,在这些读书人的带动下,普通老百姓也开始跟着投票,反正投票又不用钱。
投票一直持续了三天,王业的专访开始了,选了排在前面十个最受关注的问题。
采访结束的第二天,长安城的百姓起的比平时更早,大家都想知道李世民会怎么回答这些问题。
报童刚一出来,报纸就被瞬间抢购一空,普通百姓则是来到每日读报的地方,等着听报。
第一个问题是关于税赋的问题,李世民在采访时候表示,在他任期内,不会增加农税。第二个问题是问李世民被一刀穿过手臂,身体是否有大碍,李世民的回答是,他的手臂恢复的非常不错,已经勉强可以拿动筷子吃饭,让百姓不用担心。第三个问题是关于科举,让读书人们有些失望的是,科举方面依然还是沿用以往的制度。第四个问题是大唐近期会不会打仗,李世民的回答是,大唐不会主动招惹其他国家,但如果其他国家敢于挑衅大唐,那么,大唐会给于坚决的回击。第五个问题是李世民修建大明宫的问题,李世民表示,他修建大明宫,只因为太上皇之前的宫殿太过简陋,而不是为了自己享乐。大明宫即便建成,他终其一生也不会住进去……
老百姓听到了自己想听到的东西,而李世民也向百姓传达了他想要传达的东西。这让李世民觉得,这样的事情,应该变成常态,免得出现那种政令不通的事件发生。
于是,李世民决定,再办一份报纸。李世民相对考虑的比较周全,为了不过分挤压三省六部的职权,李世民将报纸交给了三省六部,以宰相房玄龄为主。
事实上,在这之前,房玄龄就曾经提过,要将《一报看天下》变成官方报纸,对于这种要求,李世民自然不会同意,《一报看天下》放在李愔手中,就等于是放在李家手中,如果放到三省六部,那就等于是将报纸放到士族手中。
武将总管理不了报纸吧?只能是文臣,但遍观满朝文官,跟士族没关系的又有几个。
这是历朝历代都有的君臣之争,皇帝的权力大了,文武百官的权力就会被压缩,文武百官的权力大了,就好像明朝一样,连皇帝都能被变成傀儡。
那些所谓的历史名臣,为何能成为名臣?就因为他们手中有着从皇帝手中分过来的权力,因为没权就做不成事。不仅仅是一些皇帝想当成为青史留名的明君,那些臣子,哪个又不希望自己也能青史留名?
想青史留名,首先就要有足够大的权力,否则连上史书的资格都不够。还要敢跟皇帝互相怼,不敢跟皇帝互相怼,那算什么‘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