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兰池要入宫做皇妃而不是太子姬妾一事, 很快便传得阖宫皆知。私下里, 三五成群凑在一起偷偷议论此事的人不少,说法不一。
后宫传得人尽皆知的事儿, 自然瞒不住东宫的人。所以, 高奉仪林奉仪,包括郭昭训在内,自然也知道了此事。
高奉仪林奉仪无所谓, 甚至还有些高兴,她们二人如今很明显都是太子妃的人了,东宫里少来一个高位份的姬妾, 自然对太子妃和她们都好。但郭昭训, 就不一样了。
郭昭训是期待着尹兰池可以入东宫的, 阁老家的孙女, 身份尊贵,入了东宫她多少可以和太子妃分一些宠。而太子现在身中奇毒,碰不了她, 所以到时候, 她见太子妃有专房之宠,必然会与太子妃势不两立。
两虎争斗, 她自然乐于坐收渔利。
可现在,她的期盼却突然没有了。那尹二姑娘不来东宫做姬妾,反而要去后宫做皇妃了, 这不管是于她来说, 还是于姑母来说, 都不是好事。
郭昭训很在意这件事情,觉得气愤又可惜。功败垂成,是再可惜不过的事情了。
郭昭训心中懊恼,气极,偏高奉仪看她不顺眼,非得要刺激她几句。高奉仪知道这个郭昭训在暗中与太子妃较劲,她指定是希望那尹二入东宫的,如今尹二却被皇后指去了后宫,她想必着急,便故意在太子妃面前说:
“娘娘,皇后娘娘和殿下可真是疼您的。瞧,皇后娘娘亲自做主,便让那位尹二姑娘去做了皇妃,可真是高兴的事儿。”
高奉仪嘴巴没把门的,说话也不动脑子,但心却不坏。
唐细也没怪她乱说话,但她却不会顺着她的话说。所以,她只能笑着道:“皇后娘娘疼本宫,这是真的。不过,让尹家表姐入宫做皇妃一事,却是皇上的意思。”又提点道,“东宫若能多一个姐妹,是你我的福气,但若多不了了,也不是你我能做决定的事儿。”
高奉仪也反应过来自己说错话了,忙讪讪闭了嘴。
林奉仪却接话说:“皇上勤政爱民,后宫里倒是鲜少没有入新妃了。这会儿忽然来了一个,又年轻又漂亮,想来这位新妃会十分得皇上宠爱。”
林奉仪这话是故意说出来气郭昭训的,暗讽那淑妃又老又不好看。又或者,是故意含沙射影说她郭昭训的。
郭昭训是个能忍的,不管高林二位你一言我一语怎么刺激她,她都忍着不说一句话。直到回了蒹葭殿,才憋不住好好发了一顿火。
以秋叶为首的几个宫婢见状,忙下垂着脑袋跪了下来。
郭昭训是个极能忍的,也没有发太大的火。宣泄了一下,自己心里又把那份愤怒给消化了。
只是这些日子她一直生闷气,嘴里倒起了好几个水泡。偏又不想让人知道她心里不舒服,所以,日日顶着一嘴的水泡去请安,倒是吃了数日的闷亏。
九月下旬,宫里册封尹兰池为二品宫妃的旨意下达去了尹家。尹兰池回去后,早已经把坤宁宫发生的事情告知了父母长辈,所以,自那之后,尹家再没提一句要把闺女送入东宫的话。
尹兰池哭了几日后,倒也渐渐想得开了。太子虽好,可皇上也没有那么不好,皇上才四十多的年纪,也不算老,又是帝王,生得也是英武不凡,天生自带贵气……何况那日的场景她也历历在目,与皇上有了肌肤之亲,她又还能奢望什么?
想得通了,倒也就想得开了。去宫里的时候,她气色倒是十分的好,脸上并没有半点不情愿的意思。
于坤宁宫内拜见了皇后,又见了诸妃,皇后直接做了主说:“尹修仪今儿第一天入宫,一会儿回去后早早准备着,今儿晚上皇上会去修仪那儿。”
尹兰池对皇后是惧怕又尊重的,忙恭恭敬敬称:“是。”
尹兰池年轻又美貌,阁老家的孙女,出身也高。加上,皇上的确也觉得愧对这个年轻貌美的姑娘,所以,倒连着数日去了尹兰池那儿。尹兰池是大家闺秀,饱读诗书,才华横溢,更是弹奏得一手好琴。
在宫里,皇上许久没听到过这么好听的曲子了,听到这样的琴声,他倒是想起了很多年前的很多事情来,想起了曾经与皇后的种种。想到年轻时候的皇后来,不由又笑,当年皇后可比这丫头还要出色。
不过难得的是,她身上也隐约能有点皇后当年的影子。只不过,她怕自己,在自己跟前总安安静静的,倒没皇后那份乖张和活泼。
虽然她不及皇后年轻的时候,但皇上也愿意去听她抚琴。如今有了新欢,倒是忘了旧爱。
淑妃渐渐失宠了。
从前皇上一个月有半个月来后宫,总也有五六日是呆在淑妃那儿的。可自从尹兰池入宫后,皇上去淑妃那里的日子,便少了许多。
淑妃出身不高,入宫为妃也不是名正言顺。从前在宫里还算有些地位,除了因为她脾气软好说话外,最主要的是皇上看重她。
如今皇上对她的宠爱大不如从前,宫里的人都是捧高踩低的主,自然与淑妃都渐渐保持了一定距离。从前常去长春宫坐着说话的妃子,倒也不去了,如今倒都变成常去尹修仪那儿了。
天一日日冷了,长春宫也一日日冷清下来。
淑妃倒还与从前一样,常常去慈宁宫请安,陪在太后左右。宫里的事儿,太后也都知道,心下倒也有些觉得淑妃可怜。
太后心善,每回见她来了,倒也愿意与她说些话。
“再有几日便是赵王大婚的日子,一应可都安排妥当了?”提起赵王来,太后倒是高兴,“他们哥几个都先后娶了妻,都长大了,哀家总还觉得他们都是小孩子。”
淑妃说:“多谢太后关心,赵王府一应都安排妥当了。安儿是有福气之人,婚事幸得有他几位皇嫂帮衬,倒也不会手忙脚乱。”
太后笑着点头:“这事儿哀家知道,论起来,你该谢谢皇后。皇后仁德,视庶子们如己出,都一视同仁。让安儿几位皇嫂去帮衬着筹备,也是皇后的意思。皇后心胸宽广母仪天下,宫里如今又上下和睦,哀家心甚欣慰。”
淑妃静静听着太后夸赞皇后,一声不吭,可手却不自觉渐渐攥紧起来。等太后说完了,她也软声笑着应和:“是,臣妾心中十分感激皇后娘娘。是皇后娘娘亲自下的旨意,安儿的三位皇嫂,都出了一份力。”
太后笑容慈爱,轻轻拍着淑妃手背说:“安儿成了亲后,你也是要做祖母的人了。等抱了孙子,到时候可有你折腾的,等到时候赵王妃日日抱着小皇孙入宫来烦你,你那时候哪还有时间到哀家这儿来。”
淑妃却道:“再忙臣妾也会常来慈宁宫陪您的,到时候,臣妾会带着小皇孙一道过来。”
“你是个有心的。”太后拍她手,倒说得直白了些,“哀家知道,皇上如今有了新欢,倒忘了你。宫里的那些人,惯会捧高踩低,你也无需在意。”
淑妃忙应下:“是,臣妾明白。”
淑妃不可能不在意,从前她贤惠仁德,衬得皇后嚣张跋扈。可如今的皇后变了,变得贤明善良,倒衬得从前的她成了笑话。
她布局多年,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从前有太子的倚仗、敬重,有皇上的宠爱、呵护,可如今这两样都没有了。
皇后不过只轻轻动了下手指,她那么多年的努力,全都灰飞烟灭。
她怎能不恨?又怎会善罢甘休?
只是她急不得,她也不能急。越是急,越是会露出破绽马脚来。
左右,她不是还有赵王吗?安儿可是从小和太子一起长大的,他们兄弟间的感情,不可能说没就没了吧?
赵王大婚后第二日,赵王夫妻入宫请安。先是去的坤宁宫,之后才去的长春宫。长春宫出来后,赵王夫妻没有出宫,而是双双都往东宫来。
秋意来报说赵王妃来了的时候,唐细是一点准备都没有。这回比上回齐王妃婚后第二日过来,还要没有心理准备。
但转念一想,也能明白,怕是淑妃的意思。
“先请赵王妃外殿候着吧,本宫换身衣裳就出去。”唐细十分冷静,又问,“是不是赵王也来了?”
秋意点头:“是,赵王在前殿,太子陪着。”
唐细换好衣裳出去,就看到赵王妃也没坐,只安安静静站着等在一边。这也不是她第一次见赵王妃了,昨儿赵王大婚,她和魏王妃齐王妃几个,都已经在婚房里陪过赵王妃一阵子。
和魏王妃齐王妃比起来,赵王妃的确不算美貌。不过,唐细觉得她也算是好看的,高挑的个子,秀气的眉眼,一笑起来眼睛是弯弯的,挺可爱的姑娘。
“皇嫂。”见到唐细这个太子妃,赵王妃十分热情的打招呼请安,“给皇嫂请安。”
唐细忙上前一步,亲自将人扶起说:“你我同辈,倒不必如此。”
“是。”对唐细这个嫡嫂的话,赵王妃十分愿意听。
唐细让她坐下来说话,然后才笑着关心问她:“怎么不留在长春宫多陪陪淑妃娘娘?”
赵王妃道:“是母妃让我来见一见皇嫂的,母妃说,这是规矩。”似是觉得自己这话说得不太对一样,忙又解释,“我自己也很愿意来,很喜欢和皇嫂一起说说话。”
赵王妃拘谨,唐细知道的。她虽然出身也不高,可好歹太后喜欢她,又有陆侯府那样的娘家做靠山。可这赵王妃,出身的确不高,她父亲虽说是在孟国舅爷手下做事,但孟国舅手下的将领很多,那位鲁将军,可能也是提不上名号的一个。
没有背景没有靠山,说话处事,难免就没有底气了些。
唐细虽与淑妃姑侄不对付,但对这个赵王妃,目前心里是没成见的。何况,她也知道她算是皇后的人。
所以,唐细对她也颇为亲切:“你能来见我,我是高兴的。以后都是一家人,见了面你也无需紧张。”
“是,我会记得皇嫂的话。”
赵王妃过于拘谨自卑了些,唐细与她说话,总觉得挺有些费劲,不如与魏王妃齐王妃谈得来。她也算有心寻了几个话头说下去,但似乎都说不下去。赵王妃没念过什么书,也不懂琴棋书画,虽说如今算是将门出身,但皇城脚下,将门也分三六九等的。
而赵王妃的娘家鲁家,算是最末等的。
! 速度飞快哦,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