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我听你们各位说的都太好了。故人不耐无乐,乐不耐无形。形而不为道,不耐无乱。也就是说,人的生活中不能没有音乐,乐不能没有声音动静。声音动静失去了道的制约,就不能不出现混乱。人有喜怒哀乐之性,1旦为外物所感,则不能不以声音动静表现于外。悲欢之情既已形之于外,若是不依道理,歌舞不节,则必然淫乱失态,甚至于亡国丧家。所以礼乐1体,不可偏废。”伏羲说道。
“是的,伏羲头领说的是呀,这个就是喜怒哀乐未发之谓中,发而皆中节之谓和。礼乐不是没有喜怒哀乐,而是当喜则喜,当怒则怒。不是喜怒无常。如果只有礼,没有乐,那么人就会被礼制度束缚桎梏。只有乐,没有礼,人们就会沉溺于歌舞升平享乐,就会失去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就像刚刚傲洪长老说的1样,音是感性的情感抒发表达,乐是理性的道化的演绎。我们不能用道理消灭人的感情,也不能随心所欲不对感情有所约束规范。礼乐就是1张1弛之道,也是1分1合之道。所以有音有乐,有感性也有理性,中而已。”柏黄大匠说道。
“伏羲和柏黄大匠说的是呀。乐者,约也,药也、阅也、悦也(释:药,古代读yue),故广义的乐,也包括诗书,1切心灵、思想、理念、精神文明的约束规范之方法工具,治疗人心之偏极片面之法。心之不正则顺时喜,逆时哀,人赞誉则喜,批评则怒,需要用诗书礼乐教化导正,童蒙养正,渎则不牿。乐,正心之道,使人能够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过去我们的十大王祖先伶伦王作5弦之琴以歌《南风》,并且开始制乐以赏官员。故首领之为乐也,以赏官员之有德者也。德盛而教尊,5谷时熟,然后赏之以乐。故其治民劳者,其舞行缀远。其治民逸者,其舞行缀短。”女娲说道。
柏黄大匠接过女娲的话解释道:“是的,女娲头领说的确实如此。过去,伶伦王发明5弦琴用来歌唱《南风》,教天下以情、理。并且开始将《南风》赏赐给官员,希望同行教化之道。所以,十大王时期制作乐曲是为了赏赐官员中的有德者。德盛的官员,其教化必然尊隆,到5谷成熟之时,再赏以乐曲。所以,治民者让民众终日辛劳,则前来歌舞的人就1定稀少,舞位之间的距离很远。德盛的官员善于治民,民众生活安逸,则前来歌舞的人1定很多,舞位之间的距离很近。”
——
“柏黄大匠解释女娲头领的话解释的非常好。乐,是神圣内心所深爱的乐,用乐化民,可以引导民心向善。圣人之乐,能够深深感动人心,改变1方的恶风陋俗,所以十大王设立乐官,用乐教化万民。是故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女尸长老说道。
傲洪说道:“女尸长老说的这话我明白其中的意思。所以,乐在宗庙中演奏,君臣上下1起倾听,就没有不和敬的;乐在族长乡里之中演奏,长幼老少1起倾听,就没有不和顺的;乐在闺门之内演奏,父子兄弟1起倾听,就没有不和亲的。这个就是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所发的声音乐,都是恰如其分,适当合适有理。”
“嗯,傲洪长老说道是。从伦理的意义上而言,上下级之间讲究敬,长幼之间讲究顺,父子兄弟之间讲究亲,这是理顺社会关系所必需的。但是,由于乐的介入,上述关系变为和敬、和顺、和亲,是以内心之和推动人际之和,意义非同1般了。”柏黄大匠说道。
“我明白了。所谓的君臣上下讲敬,就是,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敬,就是不以上压下,不以威胁迫,平等尊重,这个才是和谐统1,才能够真正共同治理好国家,才可以实现真正的乐。和,绝不是乡愿。所以说,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这个就是敬。”傲洪说道。
“傲洪长老说的好。敬必须是相互的,这样才能有和谐,1个人怎么叫和谐呢?所以平等尊重,就是敬,也就是对偶,对偶是两个独立的1并行,是阴,是静,是和谐,是乐,是包容,是平等尊重,是道并行不悖。1为独,没有这个独立,就不可能有这个和谐对偶,就不会有真正的互敬,只会有威权压制和乡愿,就会哀而伤,乐而淫。所以这个礼乐教化,意义很大很深。”女尸长老说道。
“是的。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3者本于心,然后乐气从之。是故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唯乐不可以为伪。”女娲说道。
“女娲头领说的这段话也非常好。德,是本性之端正。乐在外发扬其德,故乐是德之光华,而以金石丝竹之器演奏为乐。乐之为体有3:志在内,以诗表达其志;以歌咏其言辞之声;哀乐在内,故以舞振动其容,使之形于外。志、声、容,原本从心而来,故云本于心。声须合于宫商,舞须应于节奏,方能成乐,是故然后乐气从之。志起于内,思虑深远,是情深。言之于外,情由言显,是文明。志意蕴积于中,故气盛。内志既盛,则外感动于物,所以变化神通。思念善事日久,是和顺积于心中,言辞声音发于外,是英华发于身外。若善事积于中,则善声见于外。若恶事积于中,则恶声见于外。若心恶而望声之善,不可得,所以说,唯乐不可以作伪。”柏黄大匠解释道。
“说的好。我还有1点理解,就是十大王发明的艺术形式,以诗、礼、乐、舞为1体,旨在发扬自己端正的品行——德,使之呈现出美丽的光华。人们欣赏乐舞,关注的大多是金石丝竹之类乐器。殊不知,乐为心声,从内心的真实感受出发,通过志、声、容3者递进,达到最佳的效果。志是用诗这1文学形式来表达的,如果诗不足以充分表达,就会用嗟叹,甚至咏歌的方式来加强。如果还不足以充分表达,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3者层层相应,1切都是发自内心,所以显得那样自然,丝毫没有矫揉造作之气。乐者的心志思虑深远,情感真挚,正气充盈,可以动天地,感鬼神,这种效果,只有长期浸润于德性善行的神圣君子才能达到,任何善于伪饰表演之人是无法企及的。正所谓,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伏羲说道。
“伏羲头领这个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说的太好了。礼,不仅仅只是形式化的玉帛,乐,也不仅仅只是钟鼓。正所谓,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仁在人的内心。内心有仁爱之人,外在的仪式才有意义,才能称为懂礼和乐,才会真正的礼乐皆得,才真的有徳。伏羲头领这话说的,可谓1语中的呀!”巴蛇长老说道。
“为什么礼乐皆得,谓之有徳呢?”傲洪问道。
:欢迎下载app免费阅读。
“礼乐皆得,谓之有德,对于较少接触十大王时期的语言的人来讲,这话比较费解,所以,我首先来解题。十大王在创造和解释某1个字的时候,喜欢用同音字来注解,这个就是音同义即通。比如说,春者,蠢也,什么是春天?万物苏醒了,蠢蠢欲动了,那就。再比如土者,吐也,什么是土呢?能够吐出稻子、麦子、蔬菜等的,就叫土,土生万物。同样的道理,德者,得也,什么是道德?能够得到人生与社会真谛的人,就是有德之人,也就是得道之人,是合同天地之道的人,能够辅助参赞天地化育之人。因为把真正的道理弄明白,追求到了。礼和乐的真谛都得到了,那么就是有德之人。”女尸长老说道。
“哦,这么神奇呀!语言文字上也可以1通百通呀?真的是太神奇了呀!没有想到呀!女尸长老你再和我说1些这当面的知识。或许我能从这个文字上的变通而体悟到人心的变通。”傲洪说道。
“稍微说1点,主要还是要柏黄大匠给我们讲这个礼乐教化的知识,那才是大智慧。这个就是雕虫小技。”女尸长老说道。
“女尸长老话可不能这样说呀。语言文字,这个可是大学问呀!哪里能说是雕虫小技呀!”柏黄大匠惶恐不安的说道。
“好吧,那我就再说1点这个文字音同义通的知识吧。同1发音之语,其辗转引申而成之字可以无穷,据说最后所有的语言文字都可以通到1这个字,也就是太极,就是最终的道。但是我目前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个水平,我现在对于这种音同义通的研究还处在表面,入门都算不得。音同义通,就是文字的通变,又叫着通假。假,是假借的意思,不是本字。”女尸长老说道。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