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玄幻 > 矿区美人养娃日常[八零] >第82章 082

第82章 082

作者:老胡十八字数:12255更新:2022-10-28 10:03

这是金维鸿的声音, 一瞬间打破室内的安静,所有人都沸腾起来,邱老板一口气加五千大家还没缓过劲来, 居然又来一个一口气加一万的!

卫孟喜也很吃惊, 不由得看向他。

他依然云淡风轻,微微冲她颔首,一副很有风度的样子。

对不起,在卫孟喜看来可一点也不风度, 家里小陆无论年纪还是外形或者智商, 都甩他十条街, 吃惯了山珍海味的人, 怎么会看得上这点不伦不类的肥膘呢?

油嘛, 倒是真的油。

“六万块一次, 六万块两次,六万块三……”少年的“次”字还没出口, 邱老板咬牙, “七万。”

卫孟喜心说, 男人的胜负欲真是,要换她有条件加价的话, 她就偏要在金维鸿的基础上加最低幅度,譬如六万一千块,这要真成了能省钱,还能恶心对方一把。

金维鸿淡淡的笑了笑, “邱老板,您确定要买吗?”

这种笑, 在杀红了眼的邱老板眼里, 就是挑衅, 顿时他也把胸脯一挺,“咱们现在是公平竞争,好东西自然谁都想要,金老板咱们各凭本事,如何?”

“行,那就八万。”

这下,有人已经忍不住轻轻的吸了一口凉气,金老板的语气仿佛这不是八万块买菜谱,而是八块钱吃碗面……不不不,八块钱吃碗面也是天价中的天价!

“要不算了,卫家菜虽然有名,但谁知道菜谱里有多少精华,谁知道真的假的,万一……不值当。”有人看不过意,说了几句诸如“葡萄很酸”的话。

一开始跟邱老板比较熟的邻省人,小声提醒他:“老邱,你想想家里还有几张嘴等着呢,咱们跟金老板不能比,犯不着跟他斗气。”

这家伙,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听说是很会写书,一开始是贩卖古董发家的,上无出身可循,要么是从哪个死人棺材里刨出来的,要么就是趁乱捡便宜来的,鬼知道他手里还有多少?

他加一万两万,也就是卖几件古董的事,可老邱的每一分钱都是辛辛苦苦从锅里炒出来的,他不能斗气啊!

这几句话不说还好,一说就像火上浇油,原本还有点理智的邱老板,整个人像被气狠了一样,抖动着肥胖的胸脯,几乎是咬牙切齿地问:“金老板,你想好了吗?”

金维鸿弹了弹指甲,仿佛无意一般摸了摸手腕上的劳力士,“邱老板,有些游戏不是谁都能参与的。”

就像他的悠然居一样,有三百块钱的人很多,能舍得一顿饭吃三百的也不少,但资产规模能达到进入悠然居的却不多,不然他的悠然居跟邱老板那种谁都能去的聚宾楼还有什么区别?

这些土老帽不懂,有些东西是金钱买不来的。他在心里这么说了一句,又挑衅地看向邱老板。

“十万,我出十万,我的酒楼虽然不如金老板,但也不是拿不出。”人活一口气,佛争一炷香,姓金的当着这么多同行不给他面子,他今儿就是倾家荡产也要挣回来。

可他不知道的是,他的话让在场的除了金老板之外的所有人,都惊呼出声,“十万块买一本菜谱!”

哪怕是卫家菜,也未免太奢侈了。

对,有了菜谱加持,技术能上一层楼,还能借助卫家以前的名气,坐享其成,可做餐饮的都知道,菜谱是菜谱,能不能学到手还是未知数,哪怕是同样的配方,做出来的菜也不一样。

更何况,卫家还有多少号召力?

这是谁也说不准的,当年吃过卫家菜的还有几人在世?他们的子孙后代能给这个绝迹的老牌子卖面子吗?

“十万块一次,十万块两次,十万块三次。”少年轻咳一声,“如果没有人愿意再加,这本菜谱就将属于这位同志了。”

所有人都把视线投向金维鸿,想看他加不加,如果不加的话就要以这个价格成交了,可他依然云淡风轻。

反观邱老板,那叫一个红光满面,志得意满,扬眉吐气,“哼,金老板看来也不过如此嘛,以后当心些,说话别闪了舌头。”

哼,跟他打擂台,也不看看自己几斤几两,哪儿冒出来的野鸡作家,通过写书搭上了省委一位领导的关系,这才开起小馆子抖起来。

吃饭就吃饭,无论高低贵贱,进门就是客。这是以邱老板为首的传统餐饮人的观念,如果用技术和服务胜过他们,邱老板等人是服气的,毕竟技不如人嘛。

走高端路线是能名利双收,可那是让人吃饭的吗?菜式他们也吃过,明明是很普通的,甚至还是普通里最不值钱的,搞点山茅野菜,用啥茶啊酒的佐助一下,五毛钱的成本卖到五十块,这明摆着是把顾客当肥羊宰!

关键你还不能说不好吃,说了那就是你没品味,不懂欣赏,这一手“皇帝的新装”玩得可真溜,呸!

菜品也就罢了,关键是这入会资格,用条条框框把平等的人分个三六九等,再利用他们的资源空手套白狼,换取更高级别的资源和人脉,明明就跟旧社会的大.烟.馆一个套路,他们堂堂正正龙国人还真看不上!

“我出十二万,咱们也别玩虚的,每次加价都以两万为单位吧,省得有些人,裤腿上的泥点子还没洗干净就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邱老板眉毛一抖,“姓金的说谁呢你?”

眼看着他就要冲上去给金维鸿脸上来一拳,少年不耐烦的打断他们,“到底还买不买,十二万一次,十二万两次……”

“十四万!”邱老板胸口起伏,大口大口的穿着粗气,整个人像红色的气球,仿佛轻轻一碰就要破。

卫孟喜心里叹口气,谢鼎要是知道自己五十块钱贱卖掉的东西现在居然涨到十四万,估计能当场晕过去。

其他人想的是,老邱把价格抬到这么高,要是金老板不接招,那他就得真金白银的掏出去十四万,哪怕聚宾楼日进斗金,哪怕在全省范围内都有好几家分店,但要拿出这么多钱,也十分困难,困难到几乎是在天方夜谭。

但此时此刻,辛辛苦苦做传统餐饮发家的暴发户们,忽然默不作声的在心里达成同一个共识——不能让老邱输,至少不能输得这么惨。

更不能让姓金的这种钻偏门的家伙获得成功,说句实在的,金维鸿的高档模式能成功,在座的都有责任。

大家伙虽然没真的见过他赚了多少钱,但心里都有点猜测,开起来一年多,他靠着那些本钱两三块的东西卖出几百倍的高价,每天至少能有三四百的净利润,现在光看盈利的话二十万是妥妥有的。

一想到这家伙抢走了本该属于大家的二十万,谁他娘的还希望他好?

于是,有的人就开始阴阳怪气,“金老板啊,我看你就不要君子夺人所爱啦,让给邱老板吧?”

“十四万呐,可不是小数目,老金你也不用打肿脸充胖子,咱们谁跟谁啊。”

“就是,老邱那边凑凑也不是没有,但金老板您这一年多,回本了吗?”

金维鸿维持得很好的面具终于出现一丝丝裂痕,他这一年多确实是赚了不少钱,但挣得多花得更多啊,他想要让大人物去他的会馆,别人也不是傻子,没有点好处谁去?

而那些所谓文化名人,你直接送钱别人还不高兴,得变着法儿的送古玩字画,送出版机会,送人脉关系。

至于那些资产在十万元级别的大富豪,需要的则是能给他们带来货真价实的赚钱机会,他一个写书的文人,哪里有那么多点子?还不是在中间干牵线搭桥的事。

这些事,哪一件不是需要用钱开路?哪一项不是要钱来维护和巩固?

他挣得多,但花得更多,短短一年多时间花出去的差不多也是这个数,现在说真的连租门面和装修请小工的本钱都没赚回来呢!

人人都说他手里还有古董,可只有他知道,剩的不多了,悠然居再不开始盈利,他古玩也撑不了多久了,至于写书的除草费,还不够塞牙缝的。

他现在之所以这么在意这本卫家菜谱,不是他真的喜欢这个什么狗屁卫家菜,而是他现在正好即将牵上前任省长的线,这位女省长为人严肃,没什么特别明显的喜好,他费了很大工夫才打听到她一直对卫家菜感兴趣,但苦于卫家后继无人,只剩一本菜谱下落不明。

为了投其所好,他这才打听到邱老板等人想要购买一本重出江湖的菜谱的消息,其实他也是最近才知道的。

倒是卫孟喜要比他早得多,只是卖家一直没动静。

可以说,金维鸿现在是带着豪赌的心情来参与拍卖的,想要靠这本菜谱搭上女省长是其一;其二嘛,卫家菜谱就是现成的招牌,独此一家的优势,在女省长之外,必将助他的菜馆更上一层楼。

想想吧,本来走的就是高端路线,又有独门名菜,他的悠然居更加成为石兰省乃至于全龙国都赫赫有名的私人菜馆,那是多高的规格?国宴或许也就如此吧!

带着这种宏图大志,他决不能让自己此行失败。

“十六万,现金,半小时内送到。”他咬咬牙,原本还算帅气的五官也有点变形。

此言一出,大家忙紧张地看向老邱,心说这傻子可别再赌气了,伤财啊,一辈子的身家就这么没了啊!

然而,刚才还一直愤愤不平的准备决一死战的邱某人,居然拱手说了句“恭喜金老板”,然后就,就……不动了!

金维鸿有点意外,但更多的是惊喜,因为这本菜谱是非买不可,所以只要邱老板拿准这点,完全可以跟他打擂台,但凡他再加一次价,他都得多出四万块,不然就是打自己的老脸!

可他这么爽快的就放弃吧,金维鸿又有点觉着不得劲,像是自己捡了老邱不要的东西一样,真是怎么想怎么不舒服。

不过,卖家并未给他反悔的机会,“那就请这位大伯的人来交钱吧,请各位帮忙做个见证。”

金维鸿刚才说出去的话,现在也没脸收回来,只能硬着头皮让人回去取钱。他这种人,用的都是现金,很少把钱存银行里,所以钱来得也很快。

赵有志看卫孟喜全程无动于衷,马上就要交钱了,她依然一副隔岸观火的模样,急得嗓子冒烟,“小卫?”

卫孟喜回头,冲他眨眨眼,意思是别急。

可赵有志哪能不着急啊?他之所以当厨师,就是受当年卫衡的影响,现在恩人的传家宝就在他眼皮子底下要被买走了,他清了清嗓子,刚想替卫孟喜说破她的身份。

他想用她卫家后人的身份,看能不能把菜谱拿回来。

可金维鸿花了十六万买的,能因为她姓卫就给她吗?

卫孟喜拽了他一把,看向前方,那少年已经抱出一只红木匣子,打开,“请各位共同见证。”

里里外外展示一圈,还想打开书页内部的时候,金维鸿一把接过,“不必了。”

开玩笑,他花十六万买的东西,上面每一个字都值几百块,凭啥给这些土老帽看?要是被谁眼尖看了一个方子去,那损失可是无法估量的!

“那请大伯自己查验一下,一经离场,概不退换。”

金维鸿小心翼翼捧着,轻轻的翻了几下,压根不敢发出任何声响,因为那书啊,实在是太旧太破了,比一块破抹布也没好多少。

菜谱写于清朝顺治年间,根据年份,纸张腐败程度,墨迹和排版规律,他可以断定不假。因为文史不分家,他自己对古物是有些研究的。

再加上他手里有副卫家先祖的字,知道他的笔迹。

但在方子上,他是个外行,也没吃过卫家菜,没听谁说过卫家菜有什么特征,所以也看不出来秘方真假,“老王,你来帮我看看。”

他精得很,带来一名对卫家菜比较有了解的王姓老人,请人鉴定可以,但他只从中挑了几个简单的家常菜配方,把其它地方蒙起来,只露出这三个方子。

卫孟喜眼尖,一下就看到,正是她当年背过的“卫家鹵”。

王姓老人沉着冷静,仔细的看了两遍,又凝神思考,“嗯,应该是卫家菜。”

金维鸿终于长长的舒口气,“走吧,各位,后会有期。”

众人被他这副嚣张模样气得,鼻子都歪了,但又拿他没办法。

直到他人都走了,赵有志终于忍不住,一把扯住也想走的卫孟喜的袖子,“小卫!”

卫孟喜好笑,赵大叔平时多沉稳个人啊,都怪自己没跟他说清楚,才让他干着急,“走,咱们出去再说。”

门口刘利民和胡小五看见他们忙迎上来,“卫姐/嫂子怎么样?”

卫孟喜还没说话,赵有志气呼呼地说:“你们卫老板真……真是……嗐!”

“赵大叔您别急,山不转水转,以后总有回来的一天。”

她是真的不着急吗?

不,一开始她比谁都着急,可慢慢的她发现有猫腻。

拍卖菜谱这件事,从头到尾就是猫腻!

先是她和孟舅舅能打听到卫家菜谱重出江湖的消息,消息来源是邱老板,而赵有志也是从邱老板的亲戚口里得知,另外几人或多或少都是从聚宾楼知道的。

试问,他要是真想独占菜谱,怎么可能把消息传得这么远,这么广?似乎是整个石兰临近五省餐饮界都知道了。

其次,她和舅舅得到消息后不久,卖家忽然又像消失一般,是真的如她一开始猜想的那人在举棋不定吗?还是其实是在等大鱼上钩?

然后,今天的拍卖会也很古怪,卖家全程没有出现过,或者出现了,在远处看着他们,只推出少年这个代理人。

少年穿着很新潮的白衬衣牛仔裤,运动鞋,头发浓密,细长的眼睛白多黑少,嘴唇很薄,虽然是阳城口音,但卫孟喜觉着就是出身不简单。

一定是出自经济条件和家教都很不错的家庭,才能让他如此自信从容。

况且,邱老板的全程反应,很奇怪。先是不急,四万五之前他都没动静,似乎是料定不可能这么低,后来又凭一己之力把价格抬到十万块以上,最后再跟金维鸿打擂台,将价格拱到十六万之巨。

当时,大家都是在看稀奇,可卫孟喜却觉着不对劲,所以她也就没轻举妄动。

总感觉,事情不是那么简单……拍卖菜谱一事从去年就开始,像是冲着金维鸿做的一个局。

当然,她对邱老板感观还不错,能让抛妻弃子为老不尊的油腻金老板吃瘪,她很乐意。

所以,虽然不知道卖家和邱老板到底葫芦里卖什么药,但她也没阻拦,甚至连赵有志上都不会说。

赵有志颇有点心灰意冷的感觉,最后垂头丧气的走了。

卫孟喜心里愧疚,想要追上去安慰两句,忽然迎面一个姑娘骑车过来,本来是个下坡路,她刹不住,差点撞卫孟喜身上。

自行车在长长的“咯吱——”声里,险险的刹住,她下意识伸手扶住那女孩,“小心。”

女孩却很淡定,甜甜的说:“对不起,阿姨没事吧?”

卫孟喜低头,这也太漂亮了吧!

不仅漂亮,还干净,虽然看着个子不矮,但面上神情十分稚嫩,应该才十岁出头的样子,最多不会超过十二岁……也不知是不是错觉,她在小姑娘身上看见一种跟刚才拍卖会男孩一样的气质。

倒不是说他们长得相像,而是那种在经济优渥充满爱意和安全感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的共性——自信,从容,礼貌。

“阿姨怎么啦,要不我送您去医院吧?”女孩笑眯眯的,话是这么说,眼睛瞅着没人注意这边,却迅速地从书包里掏出一个牛皮纸包着的东西,“这是有人送您的礼物,阿姨加油,一定要重振门楣哦!”

卫孟喜还没反应过来,马路对面有位神情严肃,不苟言笑的银发老太太叫她,“猫猫你这丫头,你哥和小斐呢?”

“严奶奶,您别过马路,我这就过去。”说着,冲卫孟喜挥挥手,瞅着路上没车了,自行车一蹬就过去了。

很快,一老一少消失在视野中。卫孟喜这才打开她递过来的东西,捏着薄薄的,也很轻,像一本书。

牛皮纸把边角包得十分整齐,形状规则,线条完美,能感觉出来包书的是个心思细腻的人。

她心不在焉,刚走了两步,忽然脚步就顿住,这,这,这……封面上竖排版的“珍珠录”三个字,是她魂牵梦萦的。

她忙轻轻打开翻了两下,越翻越震惊,她可以肯定,这是真正的她小时候见过的《珍馐录》!

因为她当年背“卫家鹵”的时候,觉着“鹵”字里面好多好多点点呀,就悄悄拿笔在那里面多点了四个点,变成八个。

这是她自己标记的,绝不会弄错。而刚才金维鸿以十六万高价拍走的,却没有八个点!当时她还微微怔了一下,以为是自己眼花。

可如果这本是真的菜谱,那刚才那本……又是啥?

价值十六万的东西,一分钱没要说送就送给她了?

最关键的,是谁,委托那个叫“猫猫”的小女孩送给她?还说让她重振门楣,绝对是知道她的出身。

卫孟喜心头狂跳,不收是傻子!

东西本来就是她卫家的,对方想要物归原主,她就安心受着,省得便宜那些投机份子。

她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将牛皮纸往怀里一塞,这才赶紧往约定好的地方去。

刚才她把胡小五和刘利民支去拿货了,此时见面,他俩忽然发现,卫姐(嫂子)怎么这么高兴?

跟白捡了一大笔钱似的!

对现在的卫孟喜来说,何止是捡钱啊,是她父亲,她先人的东西回来了!

一路上,卫孟喜那叫一个警惕,但凡有人或者车子靠近,她就让胡小五猛打方向盘,避开避开,通通避开,莫挨老子!

回到家,她先把东西藏好,忽然想起舅舅怎么还没到?不是说今天就要来帮她带孩子的吗?

“舅公早上来电话,说孟淑娴不来了,他也不用来了,妈妈,孟淑娴是谁呀?”电话是卫红去接的,她一字不落给背下来了。

卫孟喜苦笑,看来舅舅不是真的多喜欢矿区,而是为了给她撑腰,鬼知道孟淑娴怎么又不来了。“一个熟人。”

他当着孩子都能直呼其名,可见心里是有多不待见这个堂妹。

卫孟喜更不可能说这是孩子们的亲姥姥,她配嘛?

但孟淑娴来不来是她的事,卫孟喜心头的巨大喜悦和疑问,却必须跟舅舅好好商量一下,“你们在家里好好待着,我去打个电话。”

电话打通了,想说菜谱的事,又担心万一电话被监听了怎么办?毕竟,“卖家”能知道她是卫家菜的传人,说不定别人也能知道她的一举一动。

索性,她只在电话里说,有急事,需要舅舅来一下。

啥急事呢?可怜的卫东小盆友又背锅了,妈妈说他最近不省心,闹离家出走,让舅公来管管。

孟金堂隔着电话线急眼,“这小子,欠收拾,小喜别急,让我去管教,他最听我的话。”

卫东:“???”妈妈你礼貌嘛?

孟金堂的速度很快,说来,第二天中午就到了,进门就问卫东小子呢,舅公要跟他“好好谈谈”。

卫孟喜笑嘻嘻的挽住他胳膊,“舅舅您别急,先听我说。”

***

半小时后。

“所以,卫东没惹你生气,是有人把菜谱物归原主了?”孟金堂摩挲着下巴,在屋里踱步,“诶等等,你说你觉得邱老板像是卖家的托儿?”

卫孟喜点头。

“那菜谱就应该是卖家还给你的,那人知道你的身份,却一直隐忍不发,一直未曾露面,最大目的或许是为了坑金维鸿一把?”

不待卫孟喜点头,他又继续分析,“你这两年有没有认识什么人?”

卫孟喜摇头,她昨晚睡不着,已经把自己能认识的人都梳理了一遍,还真没有这样的人,况且应该是没人知道她的卫家后人身份的。

“苏奶奶是我最近两年认识的能有这个能力的,恰好也在去年返还祖产,但我从未跟她提起过自己卫家后人的身份,她也从未吃过我做的卤味,不可能从卫家卤的味道察觉我的身份。”大娘可是非常矫情的,别说下水不吃,就是卤过下水的锅洗干净,再单独给她卤的鸡,她也不吃。

每次一看见她的下水回来,大娘就兜着呦呦往外头跑,煤嫂们都说她这保姆当得,比正经婆婆还嚣张享福。

孟金堂想了想,“据我所知,她跟你父亲应该是没交集。”

他之所以认识苏半泉的独女,是因为自己已经在学着做生意,接手家族事业,但卫衡是个文人,一点铜臭不愿沾染的,对这些商场上的人物避之不及。

一个在省城,一个偏安一隅,没交集才是正常的。

卫孟喜叹口气,排除苏奶奶之后,她还真想不到还有谁了。

“对了,你说那个给你菜谱的女孩叫‘猫猫’,她称呼那老太太‘严奶奶’?然后那一片又是省政府附近?”

卫孟喜点头,“老太太人很严肃,头发花白,腰板挺直,很瘦。”

“我估计就是前任女省长高美兰女士。”

卫孟喜眨巴眨巴眼,这个名字她只是在广播里听过,电视上没见过,还真不知道长啥样,咽了口唾沫,紧张地问:“真,真是省长?”

“对,前两年因身体不好,差点殉职,抢救过来后就疗养去了。”

卫孟喜长这么大,见过最大的领导也就是徐良,徐良之上的,就连那谁菲菲的父亲她都没见过,这种级别可真够高的,难怪金维鸿想要扒拉这根粗大腿,谁不想啊?

她是彻头彻尾的商人,也是很想很想的。

但,卫孟喜不觉着自己现在的成就能让人看她一眼,在那样级别的大人物眼里,她顶多就是个自谋生路还干得不错的个体户吧。

难怪,高省长虽然严厉,但看猫猫的眼神却很温柔,有一种对自家孩子的宠溺。

就这样的家世,猫猫家肯定也差不了,所以才能养出性格那么好的孩子。卫孟喜很羡慕,她希望自家这五个崽不说有人家一半,能有三分之一的气度也不错了。

钱能培养孩子的见识和眼界,爱能给孩子安全感,这两样她都不会吝啬的全给他们,但那种天才少女的自信,却是要他们自个儿修炼的。

“不过,能使得动省长家小孩帮忙跑腿,给我送菜谱,那应该不是苏奶奶。”

毕竟,苏玉如可是很讨厌跟官场上的人打交道的,就连张劲松李奎勇她都懒得搭理,更何况是就在自家祖宅对面办公的政治人物,说不定看着她就会勾起以前的苦难回忆,恨还来不及呢。

孟舅舅终究是见过大场面的,“算了,想不通就算了,这人只要认识你,或者背后默默关注你,总有忍不住的一天,等他来主动相认便是。”

“要实在想知道,可从金维鸿身上下手,看看这世上最恨他的人是谁。”

卫孟喜点点头,这些都不着急,她现在就跟个孩子似的,得意的捧出菜谱,“舅舅你快看。”

一老一少在白炽灯下,把一本旧书翻来覆去的研究,最终得出结论——“东西是真的,但最好是誊抄两套下来保存,用只有你能看懂的符号,保密。”

这倒是跟卫孟喜的想法不谋而合了,万一真本坏了或者丢了,就相当于多做几个备份,而用自己才能看懂的记号来标记,卫孟喜自己上辈子就是这么干的。

她经过多年餐饮经验、客人反馈反复试验总结出来的几道拿手菜,都是自己记在小本子上的,但她不认识几个字,这就是最大的劣势,在这种时候反倒成了优势——无论谁偷走她的菜谱都看不懂。

当然,誊抄几份不算,卫孟喜还要背下来。

纸质的东西会毁坏,但记忆却不会。

至于刚计划要买门面,也暂时先搁置一段时间,菜谱才是最重要的。

于是,接下来几个月,金水煤矿的群众发现,小卫老板跟小和尚念经似的,无论走哪儿嘴里都念念有词,可走近吧又听不清到底是啥。

陆工也发现,自己妻子现在不忙着看书了,而是背书,还是背一些他听不懂的东西。

首先,菜谱大多数都是繁体字,她为了转化成自己认识的简体字,鬼知道她光查字典就查了半个月。

《珍馐录》虽然已经竭力精简了,可做菜跟写文章不一样,没一个多余的字,凡是写在上面的都有用,例如几分熟,去滓煎,再煎,后下,烊化,包煎啥的,看起来很像煮中药,但凡错了一个字,或者少了一个字,做出来都不是那个味儿。

再说烹饪器具,同样是铜制的,有铜锅、铜杯、铜炉,烹制菜品不同,使用的器具也不一样,卫孟喜简直叹为观止!

更何况除了这些必须分毫不差的死记硬背的东西之外,还有很多烹饪理论,例如卫家先人认为,饮食应与阴阳五行五味五谷五季五色五音等因素相协调,这些理论知识不仅要背诵,还得理解。

孟金堂虽然学过古文,能解释一些,但很多还是不知道的,譬如人们常说“一年四季”,但在卫家先人的菜谱里,却是一年五季,中间多了个长夏。

这就完全触及卫孟喜的知识盲区了,长夏具体是哪个时间段,能吃啥不能吃啥,吃啥能补哪个脏腑,会损哪个脏腑,就是古人说的“补不足损有余”……她光学这个就花了两个多月。

这还是有孟金堂辅佐,又有柳迎春从医学院给她请了一名中医学教授,好好的恶补了中医基础理论才学会的。

陆工面上依然淡淡的,但心里十分震惊,他只知道妻子会做饭,喜欢做饭,却不知道她为了学做饭居然连中医都给学上了。

这种不嫌麻烦的精神,或许就是她能成功的内在原因吧。

光背诵和理解不算,因为记忆是分短期和长期的,卫孟喜必须不断强化,正背倒背,背完一遍又一遍,就连做饭的时候也在背。

于是,孩子们发现,妈妈做的饭越来越好吃啦!

孩子嘛,也说不上哪儿好吃,就是跟以前不一样了。以前也好吃,但那种好吃是外头饭店和小食堂偶尔也能吃到的,现在的好吃却是外头吃不到的。

一直到孩子们放暑假,卫孟喜才把菜谱上的每一个字吃进心里,接下来的几十年,只要不是受了小秋芳那样的伤,她都不会忘记。

中途上省城的时候,她也曾试探过苏大娘,故意在她跟前提起卫家菜和那场拍卖会,但苏奶奶压根眉毛都不动一下,她提得多了,还厌恶的直接爆粗口,让她有屁就放。

卫孟喜:……

苏奶奶可能真的不是那个好心人,这么阴阳怪气的老太婆,不会那么好心,对!

想通以后,她也就不试探了,反正即使她不是卖家,但她们之间也还有孩子的牵绊,狗蛋虎蛋俩周末依然来矿区混吃混喝,还不断怂恿鼓动自家这五个搬家,去省城跟他们做伴儿呢。

卫孟喜知道,现在还不是搬家的时候,她新房子才盖起来几年,现在就搬多不划算啊,当初会有这念头,完全是因为根花学跳舞,不想辛苦孩子来回跑。

可现在,她又面临别的问题了。

*****

1984年暑假里的一天。

“没……又没了?”卫孟喜难以置信的看着胡美兰。

“嗯呐,也不是全卖光了,剩下的零零散散还能撑一个礼拜吧。”胡美兰抬着笔记本,在那儿念,什么款式什么产品卖到哪天就没了,什么款式还剩多少,预计还能撑几天,那是相当详细。

卫孟喜想了想最近手头的钱,嗯,确实是增长很快,都多到不得不去银行办了存折,因为卤肉加工厂和文具店一起进账,她又忙着背菜谱准备期末考,还真没时间仔细看到底是哪一头增长更快。

“哎呀卫姐你是不知道,这些文具可受欢迎啦,你货还没进来,已经有学生三天两头来问了。”文具店的地理位置实在是太好了,光附近这几所中小学都不够卖,更何况还有其它学校闻讯而来的。

以前,城里学生买文具都是上百货商店,农村的则是供销社,无论小学生还是中学生,都得看售货员脸色。

偶尔能遇到文具厂发给职工的福利,职工偷偷拿到自由市场去卖,但偏偏又款式老旧没有新意,对青春期的孩子没啥吸引力。

可现在,万里书店的出现,简直是颠覆了他们对“买文具”的认知。

世界上居然还有这么漂亮高档,便宜还能试用的文具,能有这么和蔼可亲的售货员!就是不买,进去里头看看稀罕,回头也能成为一种谈资。

要知道,现在学生群体都有样学样,要是听说谁家的小朋友有了万里书店的什么新款文具,别的小朋友也必须有,不然都就跟不合群一样难受。

在这种“攀比”的风气下,万里书店成了全城中小学生的潮流风向标,他们卖啥,学生里就流行啥。

卫孟喜听得热血沸腾,不由得想起后世的学校门口那些文具店,在网购兴起之前,那真是一片红海啊,一个小小的几平米的门面,已经贵到了离谱。

以后的红海,现在却还是未经开发的荒地。

对于荒地,一个稍微有点见识的商人,都会热血沸腾,卫孟喜紧了紧拳头,必须做点什么才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