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地笼放得更久一些,收获也自然更多一些,不过也都是一些指甲盖大小的小鱼小虾。
加一起也差不多有一斤了,张华重新把地笼放好,说道:“回去吧,差不多够吃了,等下午再来取,应该还能更多一些,时间久一点说不定还有惊喜。”
“一斤就够吃了吗?”陈君明显不想这么快回去,毕竟好不容易才找到这么个乐子,自然想多玩儿一会儿。
张华笑道:“差不多了,放点面粉和鸡蛋能炸出来很多的,又不可能单吃这个,回去我再多编几个地笼,今天晚上再来放好,明天说不定能取到一些大货。”
一斤鳑鲏鱼起码都有几百条,放在桶里看起来密密麻麻的一大群。
回去后正好碰见种菜回来的张父,看了看张华提的桶,问道:“你抓这么多菜板鱼干啥?”
“吃啊!”张华笑道。
张父笑了笑,说道:“吃大鱼不是更好吗,这么小多难得挤肚子啊!”
“不用挤,就要吃那个苦味!”张华笑道:“可以清热解毒的,对身体好!”
“还有这说法?”
“书上这么说的,苦胆嘛,自然有清热解毒的效果了。”
一条指甲盖大小的鱼,苦胆自然更小,居然能让人感觉到明显的苦味,效果自然也是很不错的。
这么小的自然也不用怎么收拾,用清水漂洗干净就行,然后裹上面粉和鸡蛋液放点盐,用菜籽油一炸,外面酥脆里面细嫩,味道好的很。
至少陈妈就很喜欢吃,陈君吃了一块就不吃了,“苦味好重啊!”
陈妈笑道:“你等一会儿再感觉一下其实还有点回甘。”
陈君舔了舔嘴唇,笑道:“好像还真有点回甘。”然后又拿了一块吃,吃着吃着倒是喜欢上了这种苦味。
吃过午饭,张华去砍了几根竹子打算多编几个地笼放河沟里面,父母和家里的两个帮工也一起过来帮忙。
陈君好奇的问道:“怎么你们所有人都会竹编的吗?”
张父笑道:“这是我们这边必须得会的本事儿,不然怕是媳妇都娶不到,毕竟天天都要用的,像什么背篼、箩篼、笎篼、筲箕、撮箕这些东西根本就离不开。
如果全靠买,那每年怕是得多花不少钱,手艺好不好先不说,自己必须得会做,地笼倒是要复杂一点,毕竟想要抓住鱼必须得精密一些。”
张华负责先把竹子破成小块顺便把竹节给清理一下,然后张父再把青篾和黄篾分出来,张母和两个帮工则负责编制,一个下午不过才编制了三个地笼出来。
陈君拿起其中一个地笼看了看,笑道:“挺漂亮的,能卖多少钱一个?”
“十块八块还是可以卖到的。”张父得意的说道。
“这么难才卖十块钱?”陈君惊讶的问道。
张父叹了口气,说道:“已经不错了,这还是他们几个手艺好,才能卖十块钱,还得看行情,如果没人买,八块钱也会出手。”
“那也太亏了!”陈君觉得很不划算,毕竟自己要出材料,吃住也是自己的,一个人一天的辛苦才能编制出来一个,居然只能卖十块钱。
“农村嘛。”张父笑道:“在我们这边还算好的了,你要进贵省山区里面去,那些很是精致的背篼,就背平安的那种能站能坐的小背篼,差不多得花两天的时间才能编好一个,也不过十一二块一个,拿到我们这边来卖也就十五六块钱就能拿下来。”
陈君想了想,对张华问道:“我们要是大量收购拿到莞城那边去卖,能不能赚钱?”
张华点了点头,笑道:“赚钱是肯定赚钱的,不过意义并不大就是了,一来产量不稳定,也不可能有太多产量,二来运输也比较麻烦。”
陈君想了想,说道:“产量我们可以和当地政府合作嘛,多找几个县,产量肯定就有保证了,只要有钱赚,他们肯定也会解决交通问题的。”
“倒是可以试试!”张华笑道。
也就只能试试了,算是给陈君找点事情做,张华其实并不看好,因为竹编这东西那怕再过二十多年也还是这么个行情。
辛辛苦苦干一天,自己出材料吃自己的住自己的,收获也不过三五十块钱,那时候可不存在什么交通问题。
属于资本看不上,普通人赚点辛苦钱的小生意。
不过张华现在自己有销路倒是可以试一下,而且做这种事情吧,赚钱倒是其次,关键是可以解决一些贫困问题,帮助一些没办法出去打工的人增加一点稳定的收入。
算是可以给自己挣一个好名声的买卖,这就可以做了,亏本都可以做,比直接捐钱的效果还要更好。
张华又去拿了一点鸡油,出去把三个地笼全部安放到了河沟里面,顺便把上午的两个地笼取了,又放了一点鸡油在里面重新安放好。
这次放的时间足够长,两个地笼加一起不但小杂鱼收了一斤多,还收到了一条半斤重的鲶巴郎,还有一条二三两重的黄辣丁,如果是夏天,泥鳅黄鳝也是有的,不过现在天气太冷了,泥鳅黄鳝不喜欢动弹,很难捕获到。
“黄骨鱼还可以,这种鲶鱼不好吃!”陈君有些嫌弃的说道。
张华笑了笑,说道:“那是你们那边的鲶鱼不好吃,我们这边的鲶鱼可是很好吃的,你也不看看河沟里面的水多清啊!”
在南方打过工的人都知道,那边鲶鱼的味道简直让人一言难尽,可是离开两广之后的鲶鱼,又好吃了起来。
那怕是这种小河沟的鲶鱼价格也比四大家鱼贵一倍,如果是长江里面的鲶鱼,那价格再翻一番也不一定能买的到。
回到家,张华把所有小鱼丢给鸡鸭去了,鲶巴郎和黄辣丁给养了起来,打算明天赶场看看能不能买一点,再把河沟里面的几个地笼一收,应该可以弄一顿大餐吃。
家里已经做好了饭,正准备开吃,康有名这家伙跑了过来,“嘿,刚刚好赶上开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