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都市 > 乡村之巨变 >第555章 左邻右舍

第555章 左邻右舍

作者:温岭人字数:2237更新:2022-12-25 10:25

斜对门一家,一共七个人。

户主陆飞耀,新加坡籍华人,三十七岁,市商业银行副行长,市特聘的外籍人才。

程姗姗,陆飞耀夫人,新加坡籍华人,三十四岁,市规划设计院副院长,市特聘的外籍人才。

程仲恺,程姗姗父亲,马来西亚籍华人,六十八岁,原是园艺师。

郭玉洁,程姗姗母亲,马来西亚籍华人,六十二岁,原是律师。

孙飞耀和程姗姗的三个孩子,分别是七岁的大女儿、五岁的二女儿和两岁的儿子。

全家人向陈扬表示感谢,感谢他的救命之恩。

还带了不少礼物,给陈扬的是名烟名酒,给两个小家伙的是玩具和零食。

临走时,陆飞耀和程姗姗两口子留下了名片。

巧了,陈扬也有名片,是叶菁帮他印好,前几天送过来的。

陈扬也回送了名片。

一家人在陈扬扬只待了不到半个小时。

因为房子还没修好,一家人暂住宾馆,与陈扬道别后走了。

陈扬恭送到门口的街上。

陈扬感觉别扭。

人家上门而来,像是完成任务,不像是真心感谢。

好在陈扬心态调整得很快,他又不想攀龙附凤。你是外国人怎么了,又不高人一等。

银行高管怎么样,设计师又怎么样,我不想借钱,又不搞建筑,我完全可以不用理你。

过日子么,各过各的。邻居么,能处就处,不能处就不用来往。

陈扬看看手表,该去幼儿园接两个小家伙了。

陈扬跟刘老师和张妈说了一声,关上院门,徒步前往幼儿园。

正好,贾南塘也去幼儿园接孙女。

二人并肩而行,一边吸烟一边聊着。

“小陈,怎么样?”

“什么怎么样?”

“我的对门去你家的情况。”

陈扬笑笑,不知道该不该说,该不该说实话。

贾南塘笑道:“我能想象得到,人家是出于礼节,是为了表示感谢。但同时向你强烈表明,仅仅到此为止,没有任何后续。”

陈扬笑着点头,“反正感觉有点冷,冷澹的冷。”

“这算不错的了。这一家子人,把邻居们当作洪水勐兽,对咱们严防死守呢。”

“呵呵,这样也挺好,大家自己过自己的日子吧。”

贾南塘道:“小陈,我不是那种人啊。”

陈扬笑道:“贾老师,要都是那样的人,我还能住下去吗?”

两个人来到幼儿园,接了孩子再往回走。

滴铃铃。

郎正亮所长骑着自行车追上来。

贾南塘打趣郎所长,“郎所,还没到下班时间,你就熘号了啊。”

郎所长道:“于教授回来了,我去看看。”

“哦,于鑫回来了?”

“全家都回来了,老婆和两个孩子,还有老老于,统统都回来了。”

陈扬将两个小家伙抱起,搁到郎所长的自行车后座上,再将贾南塘的孙女抱起,搁到自行车的前杠上。

郎所长道:“贾老,小陈还不认识老于,你给介绍介绍呗。”

“小陈,于鑫是同济大学的副教授,建筑系的。他是杜子昆的左邻,冯老的对门。他还是郎所的棋友,也是初中同学。”

郎所长告诉陈扬,于家本来住在这里,这里的房子,是同济大学的财产。

因为产权纠纷,于鑫一家搬走,现在产权解决了,房子正式归于鑫,所以于鑫一家搬了回来。

到了贾家门前,贾南塘抱着孙女下车,“郎所,有空咱聚聚。”

“好啊,聚聚,聚聚。”

到了陈家门前,陈扬也把两个小家伙抱下车来,向郎所道了声“谢谢”。

两个小家伙蹦蹦跳跳的进屋去了。

“小陈,几时有空,我给你和于鑫介绍介绍。至少我认为,他是一个值得交往的人。”

“是么,那我先谢谢了。”

推着自行车走了几步,郎所长停了下来,“哎呀,瞧我这记性,差点把正事给忘了。”

“什么事啊,郎所?”

“街道下了通知,要组织材料,把你的救火事迹报上去,争取把你树为先进典型。哎,说不定还能上《新民晚报》呢。”

陈扬听了,脸色立即变了。

郎所长问,“怎么了,这不好吗?”

“不好,严重的不好。”

“为什么?”

陈扬道:“郎所,我不瞒你。我住在这里,就想平平静静的生活,不想让别人知道。如果真的上了报纸,那我就前功尽弃了。”

“噢,原来是这样。”

“郎所,拜托。我不要什么奖励,我也不想出名。”

郎所长点点头,“好的。你放心吧,街道那边,我去说明。”

“谢谢,谢谢。”

郎所长去了于家。

陈扬不喜欢抛头露面,也不喜欢与人交往。

远亲不如近邻,了解邻居,并不是为了交往。

特别是这些各具特色的邻居。

陈扬还是尽量的保持一种神秘感。

他从不出门散步,也不让两个伙在街上蹦达。

就连刘老师和张妈,陈扬也吩咐过,尽量不要与邻居来往。

还有一条,也是规定,没有他的同意,不能让人前来串门。

关于这方面,刘老师和张妈做得很好。

幸福是自己的,不是给别人看的,可以关起门来享受。

至于幸福的标准,也可以自己来确定。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这些高学历的邻居们,就不见得幸福。

相对的论,陈扬认为自己最幸福,因为他是实现了财务自由的人。

第二天,陈扬要去复旦大学旁听。

陈扬开车去的,去得很早。

不来复旦大学还好,一旦来了复旦大学,陈扬就想起了那位在新华书店邂后的女同学。

可复旦大学七八千学生,女生两三千,茫茫人海,不知道名字,不知道是哪个系哪个专业的,又到哪里去寻找?

上午听课,什么也没听进去,陈扬绞尽脑汁,寻思一个找人的办法。

陈扬想到了守株待兔。

学生食堂好几个,但相对集中,学生们去食堂,大多走那个食堂外面的小广场。

临近中午,陈扬先把车开到小广场,再熘去买饭买菜。

就在车上吃,一边吃,一边睁大双眼,专门盯着前来吃饭的女学生。

功夫不负有心人。

那个苗条高挑的倩影,在眼前走过。

陈扬正要下车去追,有人却彭彭的敲响了车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