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二嫂听这话脸色不大好看,原本她也就打算出一百两盖房子到头,没想到她家那口子是个实诚的,把攒下的银两全拿出来不说,还要借小姑子二百两。
“我不同意,咱家一共就攒了二百两银子,这全都拿出去日子不过了,还要向小妹借银子,一下子就背上了债务,这哪行?”
“你个败家娘们,这个家还轮不到你发表意见,你不同意不好使,就这么决定了,家里这银子都是我赚的,我说的算。”木二一锤定音。
木二嫂气得直跺脚“木二你们木家就知道欺负我,这日子没法过了。”
“不过你就回娘家,现在就收拾包裹滚蛋,谁不回谁是狗。”木二也不怕这个,他巴不得婆娘回娘家,他耳根子清净。
家里有点事就闹腾,他也受够了。
木二嫂这下傻眼了,娘家有个厉害的嫂子,她这小姑子去,嫂子还不得闹翻天,她本想吓唬木二,没想到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这下回也不是,不回也不是。
“行了二哥,娘都说盖房子这事,拿多少银子都是自愿。
本来盖房子是好事,你们俩口子为这事闹起来就得不偿失了。
二哥到底拿多少钱,回头你再和二嫂商量一下。”木棉实在看不过去,瞧着她爹娘被二哥俩口子气的不轻。
她心疼爹娘,这才劝了几句。
“小妹不用管她,二哥说的就算。”木二硬气起来。
木二嫂也是怕木二撵她回家,这会清醒过来赶紧附和着“爹娘都是我小家子气,这会我想明白就按照木二说的办。
盖房子是大事,我们有这份能力里应多出些银两。”
“二房家的你叫娘说你什么好,非要闹一场到了也没落好。早有这觉悟家里不就和睦了。”刘婆叹了口气。
木棉也松了一口气,这个二嫂还算有救。没再闹下去,叫二哥难堪。
“娘儿子不孝,目前靠着卖字画也就赚了十几两银子,没大哥二哥小妹有本事给家里拿银子出来。
儿子惭愧啊!”木三一开口就是愧疚之色。
“三哥这话叫你说的。你愧疚什么?你的志向压根也不是赚银子。
你是要科考走仕途的。三哥家里这些杂事用不着你操心,你好好读书就是,将来考上功名也能光宗耀祖,给家里长脸。”木棉赶紧开口鼓励起三哥来。
三哥可是读书的好料子,也有文人的风骨。
她对三哥科考还是很看好的。
“小妹谢谢你!三哥感动啊!”木三感激的看向小妹,这个家里就小妹最懂他。
就凭小妹说的这翻话,他更要努力读书,考取功名,不辜负小妹的期望。
“老三你小妹说的话,也是爹娘的意思,就是爹娘没你小妹会说。老三等盖了新房子,娘给你留一间给你住着。
你是要考功名的人,这要是考上也不能留家里,免不了要去大地方的。家里这房子你也无所谓分家产,也不用你往外拿银子,你赚的这十多两银子自己收着。
老三你这右手也彻底恢复了,明就回书院继续读书,书院有夫子传道受业解惑,比你闷头在家要学得多。”刘婆劝着三儿子去郡县书院读书。
木三也答应了下来。
木家盖房子的事情就这么定下来,大房算上从木棉那里借的拿出315两银子。
二房家算上借的拿出400两银子。
至于刘婆夫妇,木老虎才回家没几天一直在养身子,也就没去做工。
好在夫妇俩借着儿女的光,儿女赚的银子每个月都会交公中。
他们也攒了五十多两,俩人全都拿了出来用来盖房子。
算下来这就差不多有快八百两银子,剩下的木棉补上。
翌日,木家张罗起盖房子的事来。
木老虎是泥瓦匠出身,在这行上干了大半辈子,也结识了不少同行。
木老虎拉下脸来去找村里的泥瓦匠,也不是白干活,一天给三十文工钱。
看在木老虎的份上,村里的泥瓦匠都推了手里的活,跑到木家来盖房子。
木家的家具就更好办了,木老大就是木匠,他在村里找了几个半拉子木匠,跟着他一起打家具。
盖房子已经是木家人集资盖的,装修这方面,能省就省,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能少花点银子就少花。
半拉子木匠工钱少,帮忙打下手就行。木老大亲自给家里人制作沙发。衣柜。
等到帮忙盖房子的工匠全都到齐,木老虎也是闲不住,看工匠干活就心痒痒,他也加入盖房子的队伍里。
工匠中午供饭,省的回家吃饭,路上也耽搁时间。
木家也不抠搜,大锅的五花肉炖豆角焖饼,肉放的不少。
还有柿子炒鸡蛋,卤猪头肉拍黄瓜,炸茄盒。
“豆角里这么多肉,平时我们过节都不舍得这么吃,木家人太讲究了。”
“这几盆好菜,比我过年吃的都好。”工匠坐在饭桌前,看着饭菜一直吞咽口水。
“我们木家盖房子,感谢村里人能过来帮忙,大家都别客气,吃饱吃好。”木老虎乐呵呵的说着。
工匠有的挺长时间都没开荤,木家的菜做得又香肉又多。
他们全都吃的心满意足,这可是他们做工以来,吃的最好的一顿。旁人的大锅饭别说肉腥,就连油水都看不着。
在木家还能吃上白米饭,在家都不舍得这么吃。
工匠心里自是感激,木家人对他们诚心,他们更是下定决心要好好干。
木匠们也的确是这么做的,一直到日落西山,才都回了家,比商量好的做工时间多干半个时辰。
木家以前的老房子扒了,白日里木匠帮忙在院子里找了处空地临时搭建了个住的地方。
好在夏天夜晚暖和,只要不下雨还是能住的。
木家人都忙了一天,吃过饭早早就睡了,身体疲惫,心里却是火热的。
翌日,工匠们一早就来了木家,刘婆和俩个儿媳妇起早包了猪肉大葱馅的水饺。特意招呼工匠们吃。
工匠们早饭在家吃的稀粥,没几粒米的那种,就乎着杂粮馍馍,馍馍也硬的糊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