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养心殿。
隆庆帝看着眼前的一众大臣,心中也是有些生气。
坏消息是一个接一个来,满朝文武就没有一个顶用的,想想就有些悲哀。
这些家伙一个个内斗扯皮的时候,比谁都厉害,比谁都声音大。
现在面对异族的入侵,却是一点办法也没有,一个个的都老实了起来。
全是一些内斗内行,外斗外行的废物。
现在连宣府都丢了,还被蒙古人堵在了门口,想想就有些憋屈。
要是有贾琮在的话,何至于此?
想到贾琮,心里也是复杂莫名,两人走到这一步,已经无法回头了。
希望贾家人,能够给力一点,把贾琮给弄死吧。
不然一旦让他活下去,心存对皇家的怨恨,对皇家来说就是一个定时炸弹。
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直接爆发了。
隆庆帝道:“诸位爱卿,现在城外是什么情况?可有把握击退蒙古人?”
兵部尚书李广路道:“回禀陛下,城外的蒙古大军,现在有二十万人,只是每天驱赶一些老百姓攻城,护城河也让他们填起来了,看这架势,好像真要攻城了。
我军防守城池倒是没有问题,要是出城作战,面对蒙古骑兵,我们几乎没有胜算,最好就是用守城战,消耗蒙古大军的兵力,等到合适的时机,再一举出城击溃他们。”
这些天,城外的蒙古人。
除了驱赶一些汉人老百姓去填护城河,就是驱赶一部分老百姓去攻城。
而那些蒙古人,根本就没有亲自攻城的打算,就像玩闹一样。
也不知道他们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隆庆帝又问道:“我们的援军来了多少了?”
李广路道:“回禀陛下,我们的援军,遭到了蒙古骑兵的偷袭,损失了十来万,顺利到达的接近三十万,加上原有的十多万人,已经有四十多万人马了,到时勉强能和蒙古大军打一仗了。”
胡庸道:“我军的骑兵太少,几乎都是步兵,真要在城外交战,估计会败多胜少,稳妥起见,臣建议还是以守城为主。”
隆庆帝沉思了片刻,也没有反对。
目前来说,守城战才是最稳妥的,一旦出城决战,真的是胜负难料,不宜出去冒险。
想了想又问道:“辽东那边战况如何?可有什么新的消息传来?”
李广路道:“陛下,辽东那边的战况的非常激烈,蛮族人一副势在必得的架势,对辽阳城展开了疯狂的猛攻,双方交战激烈,死亡的将士,已经达到了十万人。
王子腾和史鼐,又发了好几封求援信,希望朝廷能够派出援兵支援,说再不支援,恐怕就守不住辽阳了,并点名让宁国公带兵增援,方有把握守住。”
隆庆帝闻言怒道:“难道朝廷上下,只有贾琮一个人会打仗吗?离了贾琮,难道我们还能亡国了不成,难道其他将领,就没有一个会打仗的吗?”
众臣面面相窥,低头不语。
在这个危机时候,启用贾琮出战是最好的选择。
先把蒙古人,和蛮族人,全都打退了再说。
至于其他的,以后可以再慢慢的商量。
李广路道:“陛下,就算不让宁国公带兵去支援,辽东那边也需要再次派出援兵,一旦辽阳失守,蛮族大军很快就会打到山海关。
要是被他们攻破关口,进入中原,再和蒙古人联合了,那就真的是大祸了,就算京城能够守住,时间一长,也就成了一座孤城了。”
李荣道:“陛下,李尚书说的没错,此事万万不可大意啊,一个闪失,就可能造成亡国之祸。”
他曾经悄悄去宁国府,看望过贾琮。
知道贾琮中毒昏迷,也知道是隆庆帝下的暗手。
对隆庆帝的行为,颇有些不以为然。
贾琮虽然表现的能力很强,但是毕竟太年轻了,可以说是根基浅薄,没有自己的嫡系兵马,根本就不可能造反。
隆庆帝此举,有些多此一举,白白毁了一个人才,有些得不偿失。
好好的把贾琮笼络在身边,比杀了他更有利。
隆庆帝道:“李爱卿,那就就近调拨人马,前往辽阳支援,辽阳必须守住。”
目前的局势确实非常的不利,一旦辽阳失守,蛮族大军长驱直入,进入中原,再加上那二十五万蒙古铁骑,中原危矣。
隆庆帝不敢大意,只能继续派出援军,支援辽阳。
李广路道:“臣,遵旨。”
隆庆帝又道:“周家的案子,你们查的如何了?可查到了凶手?”
刑部尚书上前一步,拱手道:“回禀陛下,我们派出了好多查案高手,仔细探查,可是查来查去,也没有查到有用的线索。
杀人者应该是惯犯,不光身手好,而且经验丰富,杀人现场的痕迹,都被他们抹除干净了,我们查了好几遍,都没有查到任何线索,还请陛下赎罪。”
顺天府尹道:“陛下,几年以前,也有一起类似的灭门案,是李家商行的灭门案,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