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胡庸干净利索的跪下认罪,隆庆帝也是一阵无语。这他娘的简直就是一个老无赖,自己事情没做好,出现这么大的失误,就打算这么一跪就销了?
不过,面对这么光棍的胡庸,隆庆帝还真不好拿他怎么样。看到这些人的嘴脸,隆庆帝心中更加的烦闷。
本来好好的局势,被这些人搞得一团糟,到底是无能呢?还是坐视呢?
这要是真的无能也就罢了,若是明明知道,却故意纵容,坐视事情闹大,那就当真该死了。
隆庆帝面无表情的道:“胡爱卿,你们内阁就是这么做事的吗?出了事情不想着快点解决,却在朕的面前耍这些小把戏吗?”听到隆庆帝语气不对,胡庸也是暗暗叫苦,没想到隆庆帝一点面子都不给自己留。
当众揭了自己的老底,让自己也有点下不来台。陕西的事情,自己虽然略有耳闻,可跟自己并没有多大关系,顶多也就是个失察之责。
地方腐败,也不只是陕西一地,自己虽然掌管内阁,对于地方上,却也鞭长莫及。
官员腐败也不是一天两一天了,这种事情根本就无法杜绝。不仅自己没有办法,就算是当今陛下也是同样束手无策。
只是这种事情,却无法直接说出来,更没法辩解,也只能耍赖了。胡庸拱手道:“陛下,老臣惶恐,当初依照商议所定,已经往陕西下发了文书,开始之时也颇见成效,只是后续清剿叛匪的过程中,打击面有些大了,这才引发了变动,由于鞭长莫及,老陈负有失察之责,还请陛下责罚。”对于胡庸的说辞,隆庆帝也是心知肚明。
他手里的情报,已经说明了这一切事情的原委。陕西的驻军接到命令后,便开始了清剿工作,刚开始非常顺利,清剿了不少的乱民势力。
再清剿的过程中,这些将官们,和地方官员们,也发了不小的财。这让他们心中,萌生了更大的贪念,便借着混乱之机,以权谋私,大肆搜刮财物,以民为匪,指鹿为马,肆意妄为。
这种行为,彻底惹怒了众人,彻底将这些人逼到了对立面,随即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抗。
这些官员、将领,也没有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况。在措不及防之下,有些人直接就被愤怒的人群所淹没,有些人虽然扛过来了,却也是实力大损,再也无力剿灭叛匪。
大好的形式,就这么一点点的崩坏了。现在陕西的乱匪,已经势大难治,有了一定的规模。
地方驻军已经无力清剿,甚至被打的节节败退,被消灭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若不救援,陕西就会全境沦陷了。这些叛军,不事生产,想要活下去,那就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继续抢掠,将战火引到其他地方。
朝廷肯定不会如他们愿的,出兵平叛势在必行。隆庆帝无奈的叹了口气,辽东战事未平,陕西又再起战端,哎,真是多事之秋啊。
轻轻的挥了挥手,澹澹的道:“胡爱卿,起来吧,现在还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陕西叛匪,已成势大难治之势,地方驻军已经无力抵挡。当务之急是尽快派出平叛大军,迅速剿灭叛军,还天下一片朗朗乾坤。”胡庸道:“老臣遵旨,谢陛下荣恩。”隆庆帝不耐的道:“别说这些客套话了,先说说派何人前往剿匪吧,李尚书,你们兵部可有什么建议?”兵部尚书李广路,躬身行礼道:“回禀陛下,陕西局势不容乐观,当需派出精兵强将,以最快的速度剿灭叛匪,时间拖得越久,对朝廷越是不利。另外,臣最近收到消息,宣府那边的蒙古部落,有蠢蠢欲动之势,难保他们不会借着混乱之机,借机南下,到时候我们多方作战,很可能会顾此失彼,还望陛下明见。”李广路话音一落,立刻让众大臣心中一惊。
如果他的话是真的,那大楚可真是多灾多难了。三路作战,均不见优势,唯一对付陕西叛乱,大家还多少有点底气。
那些人毕竟都是些乌合之众,他们还不是多么的忌惮。但那些蒙古骑兵,和蛮族人,却是让众人头疼不已,没有一丝一毫的把握。
只能以防守为主,依靠城池,来阻挡那些人的攻击。
“李大人,此话当真,你可别信口开河啊?”
“李大人,要是蒙古人南下,宣府的兵马不知道能否挡得住?”
“李大人,此事是真是假,你可有确切情报?”
“哎,真是多事之秋啊。”······看到下面乱哄哄的一众大臣,隆庆帝心中更加的烦躁。
这群混蛋,什么事都瞒着自己,不是实在捂不住了,是不会让自己知道的。
一旦提出来了,那百分之百就是真的,真是可恨那。若是蒙古人再进攻宣府,那可真要乱套了。
隆庆帝道:“李爱卿,你所说之事,可有准确消息,蒙古人确定有南下的意思?”李广路道:“回禀陛下,蒙古人蠢蠢欲动,小动作不断,是不是真的会南下,臣也不敢断言,不过小心无大过,早些堤防一二,也免得被打个措手不及。”隆庆帝点点头,略微沉思了一下,道:“那就通知宣府那边,早做防御,并密切关注草原上的动向。陕西总兵曹虎,请求派援兵支援,从河南调派五万大军给他,让他给朕把陕西拿回来。另外,派太原总兵杨勇,率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