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响过,李耒的养鸡场正式开工。
如今三夏已经忙完,村民们有了空闲,很多人都过来帮忙打零工,剩余的也在旁边看热闹。
“啧啧啧,你瞅瞅,这么多红砖,咱们村还没人住砖瓦房来着,耒娃儿就拿来盖鸡笼?这鸡住的比人都好了!”
“听说还是美国鸡,咱自家养的鸡照样下蛋,为啥还要从外国进口?我看啊,他这是有钱没地方烧了!”
“出去半个月就挣了两万块!这大学生就是厉害!”
“哎,我要是有两万块,就拿来盖房子,买台电视,娶个媳妇儿,剩下的都存起来,以后就不干活儿了,天天在家搂着媳妇儿看电视。”
有羡慕的,有疑惑地,也有讽刺的,这些话传到李耒耳中,丝毫没有破坏他的心情,他现在只想着尽快把养鸡场盖好。
“小耒,你放心,肯定能赶在美国鸡过来之前盖好!大工一天五块,小工两块,还不用出门,谁舍得这么好的工作?都会下死力气干!”李启生背着双手,意气风发,似乎又回到了过去指挥大会战的风光岁月。
“有你跟新旺盯着,我肯定放心!就是盖养鸡场跟盖其它房子还有些不一样,我担心他们没经验搞错!”李耒不担心工人不用心,就担心这个。
纵观国内养鸡行业的发展史,养鸡场可以划分为五代,第一代在改革开放初期,以20-30只的规模为主导,只是把原来的鸡笼稍微扩大,采取自然散养的形势,品种有限,效率低下。
第二代在九十年代初,养殖规模以300-800只为主导,由粗放式,小规模散养,到逐步开始尝试笼养,集约化养殖,只是受限于资金和技术水平,养鸡场依旧比较简单粗陋。
第三代在2000年以后,养殖规模以3000-5000只为主导,一般分2-3批次,逐步集约化养殖,养殖观念开始初步更新,养殖设备和房舍相对简单,饲养水平一般,生产过程相对粗放。
第四代是10000-50000只存栏的家庭农场模式,房舍条件相对较好,管理水平较高,配套设施较为先进。
第五代规模在100000-500000只以上,实现机械化、智能化养殖,养鸡场装有全自动喂养监控系统,采用了较为先进的科技成果,只需要少量人手,就可以管好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只鸡。
当然,这只是平均水平,眼下虽然还是八十年代,但有些人已经走在了时代的前面,比如刘家兄弟在四川的养殖场,规模就超出了九十年代初的水平。
而李耒设计的养殖场,规模在一万只左右,实行集约化养殖,达到甚至超出了第三代的水平。
只是由于时代的限制,后世流行的加气混凝土、彩钢夹芯板等材料或是还没有发明,或是价格还没降下来,只好用眼下能买到的便宜材料代替。
养鸡场主要分为鸡舍、育雏舍、仓库、饲料加工室、办公室等功能区域,其中鸡舍就是养鸡的,育雏舍用来孵化养成小鸡,等鸡长大后再送到鸡舍。
鸡舍为东西走向的长条建筑,这样设计有利于冬季保温和避免夏季太阳辐射,同时屋顶是可开放的,天气好的时候打开让鸡享受阳光照射,天气不好或者下雨就用油毛毡、草帘子盖上。
看了一会儿,李启生现场管理经验丰富,工人们也都用心,暂时没啥值得操心的。
“小耒,
我先走了啊!先去县里的菜市场看看门面是咋租的,再去问下几家大单位,看看能不能把他们的鸡蛋供应拿过来!”堂哥李新安换了身新衣裳,头发收拾的油光发亮,已经准备去跑业务了。
“县里看完了再去省城,河阳的市场还是有点小,到时候这么多鸡蛋猛地投入市场,我有点担心消化问题,要是在省城有个点就放心多了!”李耒拿出一些粮票、现金递过去,当成是跑业务的经费。
“二叔,新旺,辛苦你们帮忙盯着,我回去给他们上课!”李新安走后,李耒也带着孙成平和李新旺的小姨子方彩霞、方彩云回去了。
至于憨娃么,就让他跟着工人们一起干活好了。
到了家里,李耒打开录像机,塞了一盘录像带进去,电视上便出现了某家外国大型养鸡场的纪录片。
他买电视和录像机可不是光为了消遣,还让谢立人帮忙弄了不少专业资料,现在就派上了用场。
“你们两个先看电视,了解下外国的大型养鸡场是咋干活的,又不懂的地方先记下来,待会儿我过来给你们解释!”
“哦,好!”方彩霞和方彩云一时还没反应过来,咋看电视还能学习?不过很快她俩就被电视画面展示的内容惊住了。
老天爷啊,外国人的养鸡场这么大?这怕不是有上万只**?光靠这几个人咋养的过来啊?
最后带着孙成平来到另外一个房间,支起小黑板给他讲起了养鸡场要注意那些疫病问题,这些问题又该怎么解决。
孙成平拿出笔记本认真地记录着,并不时提出疑问,李耒都一一作答。
时间很快过去,养鸡场每天都有新的变化,而孙成平、方彩霞、方彩云和李新旺也在飞快地进步着。
除了理论知识,李耒还给他们提供了实践模拟的机会,让他们拿着或是或是购买、或是自制的工具、材料进行实际操作演练。
现在农民倒是不愁饿肚子了,可想赚点活钱依旧很难,所以他们都格外珍惜这个机会,学得非常用心,谁也不敢马虎。
养鸡场的建设也比较顺利,李启生把现场管得很好,就算偶尔有点小问题,大家沟通下就也就解决了。
等养鸡场盖好完工的时候,他们几个也学得差不多了,现在就等着谢立人把海兰蛋鸡种鸡给李耒送过来了。
发了封电报,那边很快回复过来,到了约定好的时间,李耒边和李新旺、李新安一起,包了上回帮忙拉货王师傅的车,一起前往省城,准备把这批种鸡给接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