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历史 > 宋魂 >第441章 事出有因

第441章 事出有因

作者:酒徒字数:2771更新:2022-10-20 22:47

大宋景德元年秋九月,奉旨留守汴梁的额雍王赵元份染恶疾。官家闻讯,中断亲征,日夜兼程滑州赶回。未入城,雍王已卒。官家大恸,罢朝三日,旋即,因雍王妃居丧期间虐杀侍女而削其封,与其子一道安置于青州……

当一连串闪电般的动作结束,汴梁就又恢复了太平。即便百姓们知道,从滑州返回汴梁,无论如何一天一夜都赶不到,也没人去公然质疑官方的说辞。

作为天子脚下的子民,首善之地的黎庶,汴梁人什么阵仗没见过啊?往远了说,有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往近了说,还有开宝九年的“烛影斧声”,哪一次不比这次动静来得大?(注:烛影斧声。赵匡胤病重,召见赵光义。有人听见斧头落地,当夜,赵匡胤驾崩,传位于赵光义。)

而“动静”结束后,百姓的日子还不是照样得过?柴米油盐酱醋茶,哪样不得操心劳力?怎么可能有时间去管“神仙打架”?

至于“暴卒”,在大宋皇城和皇城根儿附近,更是司空见惯。

前朝皇帝柴荣的两个儿子,都是临近成年染恶疾暴卒。太祖皇帝的小儿子赵德芳,也是一样的“恶疾”半夜病亡。

如今“恶疾”又落在了名满天下的四贤王头上,当然是再“正常”不过!

更何况,那天夜里和第二天上午的“热闹”,都发生于内城,特别是内城靠近皇城根附近。原本也跟大多数汴梁百姓搭不上界。

这年头,没有三五万贯钱傍身,没有七八品官帽当头,哪个有脸往内城里头住?

寻常百姓,早就迁往外城居住了。连做生意,都很少往内城跑。

而内城当中,越是靠近皇城根儿的宅院,距离平头百姓就越遥远。

东华门附近的那些豪宅,寻常百姓平素甭说进去看一看,就连走累了在大门口的石台阶上坐一坐,都得被恶仆拿着鞭子当野狗一般驱赶。如今这些豪宅到底是被拆了,还是被烧了,又关平头百姓屁事儿!

所以啊,有关“雍王暴卒”的风波,很快就被人遗忘。街市依旧太平,汴梁城的夜晚,仍旧笙歌不断。

秦楼楚馆,依旧恩客盈门。

至于某个曾经一掷千金的恩客,自打“雍王暴卒”那天起,就销声匿迹。某个已经过了气的红倌人,忽然受到外乡来的陌生官员追捧,咸鱼翻生,也属于汴梁城内的日常。

生活在汴梁的大宋百姓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也是幸运的一群。

百万人口,意味着无数商机。天子脚下,意味着官吏轻易不敢刮地三尺。

所以,大伙儿只要手脚勤快,并且能管得住自己的眼睛和嘴巴,就不用愁明天的口粮。

当然,如果外地不要天天有警讯传过来,就更完美了。

大多数汴梁百姓就可以“无忧无虑过一生,天地兴亡两不知。”只可惜,世上之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

就在官家返回汴梁的第六天,有信使送来警讯,辽军攻克了邢州和磁州。紧跟着,相州和濮州也相继落入了太后萧绰之手。

九月中,从府州千里迢迢赶来勤王的折唯昌及其所部永安军将士,遭到契丹重兵埋伏,战败。折惟昌本人中箭落马后被亲兵拼死救出,生死未卜。

相州和濮州一失,契丹兵马就对澶州形成了夹击之势。而从西北方赶来各路勤王的大宋兵马当中,战斗力最强的便是折家儿郎。

折惟昌遇伏受伤,生死不明,让其他几路勤王兵马,士气顿时大受打击。立刻停住脚步,不敢继续向澶州靠拢,以免步了折惟昌的覆辙。

如此一来,能够继续支援澶州前线的,就只剩下黄河以南的各路宋军了。

偏偏镇戎军都监李继和又被歹人下毒,不治身亡。而谷城的河南行营那边,韩重贵老将军统率的又是一群七拼八凑起来厢兵,留在黄河南岸凭险据守有余,主动渡河背上,等同于送死。

所以,在皇城逗留了七天,匆匆忙忙整顿了一下雍王死去之后的官场秩序,大宋官家赵恒,就不得不又带着各路禁军,星夜兼程奔向了滑州。

而留守汴梁的重任,顺理成章就落在了新任开封府尹王曙的头上。

王曙做事稳当且没有什么野心,还在刚刚过去的那场风波之中,尽了一名重忠臣的本分。所以,无论赵恒本人,还是朝堂上的各方势力,都认为将汴梁交给他,可以让大伙没有后顾之忧。

然而,王曙本人,却不像赵恒和各方势力那样,对自己有信心。在官家走后的第一天,就重新捡起了宵禁令。

除了皇城、开封府和内城最繁华的那几条街道之外,每晚亥时起(晚九点)到第二天寅时,都不准人员车马随意通行。

汴梁内城的所有城门,在此期间也完全关闭,非紧急军情不得出入。

这下,弄得很多人都叫苦连天。

然而,王曙却仍不满足,很快就下达了第二条严苛的命令,盘查汴梁内外两城的三教九流以及豪门宾客,凡是公据(宋代身份证)描述与其本人长相口音不相符者,一概抓起来严加询问。

这下,可是彻底捅了马蜂窝。

汴梁城人口百万,怎么可能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老乡?许多江湖人物,在家乡犯了事情,谋生并藏身的第一选择就是汴梁。

而高丽、大理、大辽等国的细作,也都是喜欢藏身于汴梁城内。一边享受城里的灯红酒绿,一边接近达官显贵,刺探对本国有用的消息。

王曙指挥开封府的差役,拉网一般展开大筛查,非但各国细作全都成了惊弓之鸟,在汴梁躲藏并谋生的江湖人物,也一个个叫苦不迭。

这些人交游广阔,立刻通过各种途径,向皇城根儿附近的深宅大院里递话。请求在朝堂上有影响力的勋贵出面,阻止王曙的“乱命”。

勋贵们都知道最近皇城里发生过什么事情,所以轻易不敢出头。但是,他们却又拉不下脸来直接拒绝。于是乎,彼此互相推脱,你推我,我推你,最后推来推去,就把人情又托到了皇宫里的太监们身上。

恰巧刚刚荣升了右班都知的老太监黄浩,自认为跟王曙有过一些交情。便收下了外边送来的厚礼,大摇大摆地去向王曙转达“下情”。

“黄都知有所不知,本官也是不得已才如此。”王曙心中早有准备,听了黄浩拐弯抹角提出来的要求,立刻苦笑着拱手,“半个月之前开封府这边,北司有折惟忠,南司有韩佳俊,自然不需要草木皆兵。而现在,折惟忠请假前往永安军中探望其兄长折惟昌,韩佳俊又挂印而去,不知所踪。本官如果再不防微杜渐,万一有歹徒像前几天那样冲击皇城,到时候,到哪里去找第二个人,舍生忘死,挡在贵妃娘娘和皇长子面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