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玄幻 > 乾隆四十八年 >第七百二十五章 魑魅魍魉欲为祸

第七百二十五章 魑魅魍魉欲为祸

作者:一万只熊猫字数:6066更新:2023-08-18 06:29

当惊慌失措的永琅和绵恩被人从黑暗的牛皮口袋里放出来时,二人脑海中一片混乱,还以为和珅是奉了乾隆的谕旨才拿的他们。趁他们愣神的工夫,两名和珅的爪牙在他们怀里摸索了一番,很快就分别搜出了一个沉甸甸的锦囊。

为首的头目拿过锦囊,走到桌案前取出东西,就着烛光定睛看去,分别是两块鎏金的腰牌,顶头雕着龙头,两侧各有一条头上尾下的游龙,正中则是用满汉两种文字写成;其中一块腰牌上刻着“御赐--九门提督步军统领”,另一块上刻着“御赐--八旗护军营总统大臣”。此外,在两块腰牌的背面都刻着一个凸出的“令”字,周围一圈凹陷处用朱砂填了,左下角还刻有年月等字样。

瑟瑟发抖的怡亲王永琅还没想明白整件事,脑海里想的都是自己犯了何罪才会沦落至此。难道是自己跟北海镇做生意的事被发现了?可如今哪家王公大臣不掺和安平港的生意?旁的不说,就那人参和貂皮运到京城,转手就能挣一倍。

又或者是头些日子悄悄派人联系北海镇的事暴露了?糟糕,这可是要掉脑袋的事!

别看这位袭着满清第九位铁帽子王,可面对大清江山摇摇欲坠的现状,他也得为自家考虑。廓尔喀那破地方别看在朝廷口中吹的跟人间天堂似的,实际上当朝权贵里没几个人愿意去。

就在他胡思乱想的当口,旁边的绵恩却发觉情况不对,后脖梗子冷汗直流。这几名身穿甲胄之人的面孔看上去根本不像满人或蒙古人,而且从之前听到的轻声碎语中,绵恩注意到他们语带南音。

这些人不是大内侍卫!

要知道他可是乾隆的长子次孙,父亲是已经去世的大阿哥永璜,十几年前因兄长绵德被削爵,这才袭了定郡王的爵位,前年又被晋封为定亲王。因为乾隆对受自己斥责而早逝的大阿哥心怀愧疚,实际上是把他当长孙看的。而且绵恩自袭了亲王后,十几年来一直担任八旗护军营的总统大臣,负责保卫京城的重任。

昨天上午他面圣时皇帝还有说有笑,不可能一转眼就毫无预兆就把自己拿下。虽说乾隆这段日子说话有些前言不搭后语,明显是老了,可刚才发生的一切根本不符合乾隆的行事风格。更何况要想治自己的罪,完全不需要搞埋伏,一道谕旨就能把他打落凡尘。

再联想到刚才和珅出现在宫门口时的样子,一个令绵恩感到惊恐莫名的答案从心底浮现。没想到啊没想到,你和珅这个天底下最受宠信的白脸奸臣,居然背叛皇上,私通北海镇谋反!

他拼命蛄蛹着身子,用肩膀狠狠的撞向旁边的永琅,口中不停呜呜着,试图提醒对方。问题是永琅哪能明白啊,他被撞的身子一斜,歪倒在地上,心中哀叹:“大侄子,咱都这样了,别折腾了行吗?”

与此同时,在小院的正房里,和珅放下手中的浓茶,从一名死士头目手里接过两面腰牌,翻来覆去看了片刻,满意的点点头。这就是他一直念念不忘的兵符,有了这两块东西再加上“皇帝之宝”的玉玺,他就可以调动卫戍京城和圆明园的所有兵马。

不过和珅要想让自己的计划顺利实施,光有这些还是不够。现在外面天光放亮,圆明园也再次从沉睡中苏醒,而他要做的就是至少得控制住九州清晏到今天宫门落锁,绝对不能让任何人进出。而他此次成败关键的另一半,就要看刘全了。

时间退回一个多时辰前。

当守在挂甲屯的刘全见到哑巴太监,心头猛的一缩,停顿了几下,像是急着要跳出腔子似的。他接过对方递来的腰牌和伪造的谕旨,仔细检查了一遍,又拆开和珅写的信从头到尾看了两遍,这才一脸凝重的对哑巴太监道:“进祥,回去告诉主子,我知道该怎么做。还有,你父母兄弟和侄子都会跟着走,放心吧!”

哑巴太监面露感激之色,噗通就给刘全跪下连连磕头。一旁的刘印见状,急忙他搀了起来。

刘全挤出几滴泪,握住对方的手道:“进祥,咱们可都是一家人,何须如此多礼!主子爷就全托付给你了,你可一定要护他周全啊!”

哑巴太监听了刘全的话,激动的阿巴阿巴了几句,用力拍了拍自己的心口,随后便抱拳告辞。

等人走了,屋内变得针落可闻。刘印忍不住轻声道:“爹,您说主子怎么连个招呼都不提前打?这事要是走漏风声,那可是诛.”

“放屁!闭上你那乌鸦嘴!”刘全瞪了儿子一眼,怒道:“现在说什么都白搭了!咱们只能一条道儿走下去!你去备车,马上回十笏园。”

刘印应了一声,走到门口回身问道:“您还真打算带上孙进祥的家人走?”

“你废什么话!”刘全不耐烦的摆了摆手,示意他赶紧去备车。

在和珅的逃跑计划里,这个叫孙进祥的太监是个很关键的人物。当初和珅在宫内广布暗子,买通了不少太监宫女和侍卫,一开始的目的无外乎是探听消息,以讨好乾隆。他之所以看中孙进祥,除了此人是个哑巴能保守秘密,还有一个关键就是他是名“技勇太监”,经常在寝宫外站岗值夜。

康熙末年,储位斗争激烈,皇子们纷纷交结康熙亲昵的侍卫和太监,引为自己耳目。雍正入据大宝后,首先做的就是整肃宫禁。为防肘腋之变,他下令挑选太监习武,守护大内,清宫自此出现“技勇太监”。乾隆以降,清宫内共有七十名技勇太监,专司守护圆明园与蓟州行宫。

捎带说一句,在另一时空历史上英法联军焚掠圆明园时,包括咸丰在内的所有王公大臣和八旗兵丁都跑路去了避暑山庄,最后圆明园里能做到死战不退的只有区区几十名技勇太监,满清的脸可真是丢到姥姥家去了。

孙进祥并不是天生聋哑,三岁时一场高烧损坏了脑神经,这才让他变成了聋哑人。跟其他太监一样,老家在河间的他自幼家贫,上头有四个哥哥。到了七岁时,他父亲无意中听旁人说,别看这孩子哑了,没准当太监能混个出息,于是便一咬牙借了笔钱,带着他进京净了身。

刚入宫的时候,他只是个干杂活的苏拉侍应,时间一久,很多人都知道他是个哑巴能保密,于是宫里不少大太监都指使他跑腿。到了乾隆三十六年,总管内务府的庄亲王奉命在太监中挑选人手,学习武艺,十六岁的孙进祥因为长得结实被选中。之后他就进了圆明园,每天跟着善扑营的教头苦练步射、鸟枪、扎枪、腰刀和布库。这样过了四五年,一百多名太监最后只有十来个通过了考核,他有幸被安排在了圆明园内当值,每天夜里不是四处巡查,就是在寝宫外值夜。

孙进祥的身份虽高于普通太监,但也只比同级别之人多拿一两银子、米两斛半。他不像那些总管太监和传旨太监,挣不到外快,也没人贿赂他。再者他家里本来就穷,七八张嘴都指望从他身上混吃喝,生活过的很是清苦。

和珅当初之所以拉拢孙进祥,其实就是因为离乾隆近,他恨不得把乾隆身边所有的太监都买通。为了结交,他让马八十三用三百两白银从刀子匠那儿把孙进祥的“宝贝”给赎了出来,交还给他,又给他家人送去了二百两。

要知道太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从刀子匠那里赎回“宝贝”,等老了跟自己进棺材,否则祖宗都不认。孙进祥要是凭他自己那点俸禄,再过三十年都未必能攒出来。自此他便视和珅为再生父母,死心塌地。在他的认识里,皇帝再好也不如和大人好;给乾隆卖命那是太监的命,给和大人办事是报恩。

和珅在半年前开始谋划逃跑的事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必须牢牢的掌控孙进祥,于是他便让手下将孙进祥的家人从河间老家接到京城,住进了自己在圆明园外的“十笏园”。

那里是十年前他升任协办大学士的时候,乾隆赏给他的,属于圆明园的附属园林。以前只是一片水田,建筑很少,经过和珅的大肆修整和营建,成了冠绝京师的私人园林。平时和珅不在军机值庐当值,就会住在这里,以备随时召见。

孙家十几口人平时负责照看园内的花花草草,日子过的很是惬意。和府对外也不说他们是仆人,只说是管家马八十三的亲戚。对孙进祥而言,和珅此举更让他感到无以为报。他每月都会在和珅的关照下,以去武备院修理军械为名,顺道去十笏园和家人团聚一会,享受天伦之乐。

孙进祥离开后也就一顿饭的工夫,刘全便带着和府的二十多名护卫离开了挂甲屯,回到了不远处的十笏园。刚一进园子,他便让刘印去把马八十三、呼什图、胡六、方存、王平等人叫到花厅,又让人去后宅请长二姑。

过了两刻钟,除了长二姑,不明所以的一众人等姗姗来迟。刚一进门,呼什图打了个哈欠,扯着公鸭嗓道:“刘管事,刘大爷,大夜里您这是要闹哪出啊?什么事不能等到早上再说?”

这位也姓刘,直隶大城县人,而且还是个净了身的太监。现而今是和府的内宅管事,与刘全两人一里一外,是和珅的左膀右臂兼忠实走狗,深得信任。为了和刘全区分,府上都管他叫“内刘”。当年和珅盖那座嘉乐堂的时候,曾派此人与宫内太监串通,偷偷潜入紫禁城,将宁寿宫内收藏的建筑烫样带了出来,之后便有了那座著名的楠木堂。

别意外,乾隆时代的太监人数很多,但大部分都在王公大臣家里当差。一些满人大员即便不是宗室,家里也在用;皇帝用太监是怕被别人戴绿帽子,他们也一样怕。内务府对宫外的太监一直缺乏有效管理,使得不少太监投身到私家大宅为奴,历史上这一情况直到嘉庆掌权后才做了明确规定,什么级别用多少人。

听到对方抱怨,刘全放下手中的盖碗,阴恻恻的道:“出了天大的事,要不也不会惊扰您的好梦。”

嘿!瞅我的这暴脾气。呼什图脸色一变,心想这才半天不见,怎么说话阴阳怪气的?他正要发作,一旁的马八十三突然问道:“禁苑内出事了?”

刘全没吱声,而是面色凝重的点了下头。呼什图见他这副模样,心中一凛,困意全无,急忙道:“咱家主子爷呢?”

“爷在皇上身边守着呢,一时半会儿离不开。”

呼什图追问道:“那你怎么回来了?”

刘全正要开口解释,就听屋外传来女人的说话声。他和在场众人急忙起身,向走推门进来的艳丽女子打了个千儿,齐声道:“给二奶奶请安。”

来者正是和府的二太太长二姑,身后跟着的则是刘印和几个丫鬟婆子。长二姑显然没料到屋里居然有这么多人,吓了一跳。等将屋内众人扫视过,发现都是府上的心腹,这才让众人起来,随即走到了主位的太师椅上坐下,问道:“全儿,闹这么大动静,到底出了什么事?”

刘全目光示意长二姑让丫鬟婆子退下,长二姑虽然迷惑不解,可还是照办了。等屋内院中再无外人,他这才将和珅的书信拿出来给长二姑等人传阅,又将夜里宫禁内发生的事说了,众人无不大惊失色。

长二姑看完信脸色煞白,险些晕了过去。她虽然知道和珅的逃跑计划,也做了不少准备,可没想到事情会这么突然。她咬着嘴唇,强忍着让自己镇定下来,转头看向右首坐着的马八十三,说道:“马管事,当初的这事是你帮着出的主意,下一步怎么办?”

马八十三拈着山羊胡子沉思片刻,道:“二奶奶,如今形势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主子爷既然下了决心,咱们便再无退路。眼下最关键的就是得扛过今天白天,等夜里城门关闭后再发动,这样才能掩护主子爷去通州上船。”

长二姑哀叹道:“大奶奶怎么办?她那身子骨恐怕禁不起这么折腾。”

“马某说句犯上的话,禁不住也得禁了,而且大奶奶、额驸、公主还有其他各位姨奶奶下午城门关闭前必须分批出城。按照之前定下的,乔装打扮,决不能让外头察觉出来。您现在就得回城,呼什图、胡六、方存跟您一起回去。”

“也只得如此了。”长二姑叹了口气,强撑着扶手站起身,正准备离开,刘全突然道:“二奶奶,您别嫌我唠叨,回去后收拾东西的动静一定不能大,能带走的带走,带不走的别舍不得,一旦走露风声,大祸就在眼前!”

“这个我自然明白。外面的事就全拜托你们了。”长二姑说罢,起身向屋内众人行了福礼。和珅曾严厉叮嘱过她,别这个也舍不得那个也要带着,只要计划成功到了云南,把朝廷的铜矿控制在手,要什么都会有!

“二奶奶!当不得!这都是奴才们应尽的本分。”刘全等人单膝跪倒在地,一脸的决然。

长二姑离开回去做准备了,而以刘全、呼什图和马八十三为首的众人又紧急商议了一会。整个出逃的计划大部分细节都是由和珅跟马八十三拟定的,其中除了要提前转移财产、在通州秘密买个临时落脚的院子、安排船外,最要紧的就是两件事;控制住护军营和步军统领衙门,不能让城内的王公大臣出城去圆明园护驾。

前者和珅已经带着手下的爪牙做了,而要想做到第二点,就必须得让京城进入预警状态,让内九外七十六座城门全部紧闭。

说起清代的城市警报,主要是以鸣放信炮来实现。具体到京城,则是通过设在北海琼岛白塔以及九处城门上的信炮来进行全城预警。其中的各项条例还是在雍正初年的时候由隆科多制订的,沿用至今。

其中有一条就规定,如遇紧急情况,或由御前差遣、或由步军统领差遣,将一面写有“奉旨放炮”的金牌送到琼岛白塔,经值班官员验明方准放炮,同时旗杆上白天挂黄龙旗、夜里挂灯笼。

白塔上的信炮一响,内城九门的信炮就会全部响应,同时皇城四门和内城九门关闭戒严,各处旗人进入总动员。如果皇帝在紫禁城,城外的火器营和护军营要全部到阜成门外集结;若是在圆明园,则首先要保护园子。至于王公大臣和文武百官没有皇帝的手谕,别说进园子了,城门都出不去。

然而这种事自从章程开始有那一天起,就从没发生过,一旦有事,内城肯定会混乱不堪。

而这,正是和珅想要的。

清代北京城各处城门的开启和关闭有个讲究,叫“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这一规矩从明代就有了,一直延续到清末。前半句不用说了,指的是京城内外20座城门;而后半句则是说内城九门中八座都会打点,只有崇文门上有口钟,晚上敲过之后,内城就彻底关闭。具体来说,每天黄昏戌时,地安门北边鼓楼上的司鼓校尉要以“对灯”为号,开始敲两遍108声的“定更鼓”。鼓响之时,除了崇文门,其他各处守门兵卒就要打“点”(一种响器,铜质扁形,中间束腰,一端有圆孔)。鼓楼上的鼓敲完,钟楼上便开始敲钟,钟声响,城门关,交通断,城内各处胡同都要立栅栏,这就叫“净街”,随后更夫上场打梆子。等到了早上五更天--也就是五点的时候,钟鼓楼上会敲“亮更鼓”和“亮更钟”,城门依旧打点,钟声结束,各处城门才会开。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