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讲前小言
┌东晋道安法师制,与西土暗合。
┌通┤
文分三科┤└首序分,次正宗分,终分。
│┌此经传世者七种,今现者不计,四译同上例。
└别┼今采者为玄奘法师译,最流通。
└奘师译本,简择精要,略去序与流通。
贰、经题
(表解)
┌华言┐┌实相(真空之体)
┤├三种┼观照(实相之用)
│└五不繙一┘└文字(铨释言教)
│
└别名(真性实相)(一实谛)(清净心)(如来藏)(如如)
(实际)(一乘)(法性)(首楞严)(中道)(毕竟空)等
(智度论)般若是一法,佛说种种名;随诸类,为之立名字。
┌上二字译┐┌喻此岸┐
波罗蜜多┤├┼喻中流┼修习┐
└下二字译曰到┘└喻彼岸┘│
┌──────────────────┘
│┌三贤历一僧祇,道力微,被烦恼伏,名远波罗蜜。
└阶段┼一至七地历一僧祇,道力增,伏烦恼,名近波罗蜜。
└八至十地历一僧祇,道力盛,尽伏烦恼,名大波罗蜜。
┌此系华语,释此者甚多,以为六百卷之精要者圆。
心┤
└喻人心脏,为百体之要,义合乎中。
┌梵语修多罗,译义甚繁。
经┤
└简举贯、摄、常、法。
参、开义
(表解)
┌释名即前之题。
├显体即一经指归。本经以中道实相为体。
五玄┼明宗即修持之法。此经以一心为宗。
├辨用即其功用。以此法自他两度。
└判教即五时教相。本经在第四时。
肆、人题
唐法师玄奘译
(表解)
┌偃师陈氏名,十三岁洛阳寺。
├贞观三年西行至印,历百二十八国。
奘师┼留学中印摩竭陀国那烂陀寺,受业于戒贤论师,及胜军。
略介├贞观十九年归长安。
├繙经十九年,成七十三部,千三百三十卷。
└世寿六十五岁。
伍、经文(附表解)
纲甲示菩萨法空人
┌实相┐┌破我执┐
节一般若起用┤├蕴相空性┤├度苦厄
└观照┘└显我空┘
观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皆空,度一切苦厄。
(表解)
┌梵语数种翻来┐┌纳音为闻
观自在┤├即┤
└华译有观自在、观世音┘└达理为观
┌人空般若┐┌但见于空,不见不空。
┌浅┴破除我执┴┴三乘同修,名共般若。
行深般若┤
└深┬法空般若┬┬不但见空,又见不空。
└更破法执┘└异三乘,名不共般若。
┌空观深,断见思惑,显一切智,见。
照见为三智用┼假观深,断尘沙惑,显道种智,见俗谛。
└深,断无明惑,显一切种智,见中谛。
┌一羊毛上尘,七分之为兔毛尘,再七分为水尘。
├水尘七分为金尘,再七分为实极微,再七分为色聚微。
┌(喻)┼色聚微七分名极微之微,不可更分。
│├实极微名最极微,天眼可见。
┌身─色(众微聚)┐└色聚微及极微之微,名假极微,天眼亦不可见。
五蕴┤┌受(前五识)│
└心┼想├从生,本无实性。
├行(末那)│
└识(阿赖耶)┘
┌空无义,因缘所生,自体不实。
┌各经举释各有异┐├义,无粗相身,有微妙色。
空┼有一至二十之数├约有四义┤
└为契时机语有异┘├心空义,心不著物,一切俱舍。
└法空义,空为诸法之实相。
┌谛观身心┐┌烦恼障灭
├但见五蕴┴我执空┴度分段生死
度一切苦厄┤
├蕴从缘生┬法执空┬所知障灭
└都无自体┘└度变易生死
┌蕴色┐┌从假入空
节二阐明色空┤├┼从空出假
└我空┘└空假相即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表解)
┌幻有因缘,原无自性┐
├此色无此,色性曰空│(不变)
色不异空┤├从假入空,照了实性
├湿波喻色,湿水喻空│
└波湿水幻,波岂非水┘
┌空幻四大,造作色法┐
├空不见形,形从空幻│(不变随缘)
空不异色┤├从空出假,照了因缘
├湿水幻波,水岂离波│
└水波湿同,水不异波┘
┌真如有随缘德
├故真如即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