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历史 > 鬼谷神谋 >第三百一十二章故作姿态

第三百一十二章故作姿态

作者:青虫月二字数:5767更新:2022-03-07 12:21

第三百一十二章故作姿态

楚国国都令尹子西的府邸,背山而临江,几乎有一个普通城池那么大小,高门大庭,光门就有十丈宽,进了大门之后却是十数道台阶,诺大的一个广场,足足可以站立万余人,中间竖着诺干根石柱,十分严。

若与吴国王宫相比,怕吴国王宫还要略显寒酸一些。

可在楚都,这就是子西的府邸。

门前数十个护卫站在门口守护,而围着整个府邸还有不知多少个护卫在日夜巡落着。

进了中庭的宽大广场,才是一橦大殿般的堂屋,此堂屋已不能用普通人家堂屋相比,纵然是大富之家的堂屋也难与其相提并论,因为此堂屋不仅高大宽阔,而且里面雄柱林立,进深数丈,门开三围,与普通列国王候的宫殿也不惶相让。

里面雕龙画凤,帷幕层层,所有陈设都古朴考究,中庭之中两排红木坐椅整整齐齐,每边九张茶几坐椅,中间相隔一丈。

端头却正是主座,并不像普通人家一张桌子两则摆两把椅子,而居中一张宽大的茶几,后面一张躺椅,可坐可躺,至少可以并排坐下三四人之长,后面则是一副高大的屏风,上面绣着一副猛虎下山之图,十分威严。

而此时整个堂屋之中仅坐着四人,居中坐的就是楚国当朝令尹子西将军,一身锦衣华服,彰显富贵。

左侧坐着两人,一人年纪稍大一些,一人则只是中年,可两人都同样着华服,看起来身份也是十分尊宠。

而右侧只坐着一个年轻之人,此人却一身军装显然是从远方奔袭而来,风尘仆仆,可却精神十足,脸带荣光,正是公子胜,此时称之为白公胜。

此时堂内,都没有一说话的,到是显得静悄悄的。

左侧两人只顾喝着茶,而右则的白公胜却一直盯着堂中令尹子西。

“胜侄儿,老身让你接手巢邑三城,你为何不听军令,私自回楚都城,难道是对我这个楚国令尹的军令有所不满,不愿服从吗?”

堂中斜身坐着的子西,边喝着茶,却并不看右侧的白公胜,显然对白公胜不听军令私自回楚都十分不满。

“回叔父大人,巢邑三城城书已收,城池也已交割,小子已临时安排政务之人统管,侄儿不敢擅自做主。

此次回楚都,正是要向叔父大人复命,并非有违军令,更不敢有犯叔父之尊。”

白公胜堂中一跪,话说得十分中肯,当时子西也只是让他与吴国交割,收回巢邑三城的防备内务治管之权。

当时子西犹有怀疑新吴王夫差的诚意,也对吴国办事效率不放心。

可如今看来,夫差也算一言九鼎,十分利索,仅不足十日,就交割清楚。

而眼前的白公胜若依此情势,当也不算有违军令,连夜奔袭而回,也只为复命,若论及此事,还该嘉奖才是。

子西看了看堂中跪着的白公胜,微微一笑道:“起来吧,在我这里就不必行如此大礼了,看样子你也是风尘仆仆,不知用过早饭没有?”

子西如此一说,到像是长辈关心晚辈一样,语气十分亲热,而且此时人已端坐起来。

白公胜再次一拜,这才站起身来,对着子西回道:“有劳叔父关心小侄,小侄既已从军,自当严于律己,先复军令,此时还未吃过早饭。”

子西一听,十分满意,对着白公胜挥了挥手让他坐下。

“两位兄弟,此次胜侄儿回楚都复命,此时巢邑三城也顺利归楚,你们对此有什么看法?”

子西盯了左侧两人一眼,却还是端着自己的茶碗,边拔弄着,却并不喝。

“哥哥,子基认为哥哥是我楚国令尹,在外为帅,在内为相,为楚国百官之首,楚国栋梁之基。

此次收回三城,哥哥厥功至伟,哥哥可自行安排城守大夫,弟弟并无意见。”

子基是子西的弟弟,也是楚国司空,主管着楚国内务。

(楚国最高官职是令尹,出外为帅为军中最高将领,出内为相,也就是右相,是文官最高官职,而子基为司空,相国之下,而李悝名为相国,实为左相,辅佐右相,再另一位子闾为司败,主管刑名诉讼。再下面的就是各种辅职,城守皆称公,也是大夫,白公胜后来成为巢邑大夫,也称白公,再后面还有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叶公,也是一城之守大夫,而当年费无极也只是大夫,却是权势很大的一个例外,也是佞臣。)

“子闾又有何见解?”

子西此时看着最边上的子闾,除了已死的楚昭王,他是楚平王现在最小的儿子,身居司败高位,主管楚国刑名诉讼。

“巢邑此地与吴国相交,此次又是哥哥收回,就由哥哥委派守城大夫,我看此事并不需议,就由哥哥拿主意吧!”

子闾对着堂中的哥哥子西也是略有恐惧,所以说话也有些萎萎缩缩,两人年纪相差也有二十,自然不敢有违当哥的威严。

子西看了看两个弟弟,再看一侧的白公胜,脸上还是带着笑意。

“你们两人所说,难道是要让我硬承此功劳,是想让哥哥我当一个不信之人吗?

此三城吴王夫差已说得清楚,是送给楚国灵童与楚国相交之礼,哥哥又怎么敢居此大功。

楚国灵童是前左相李悝与王上亲封,此次楚国灵童回楚,也是先声夺人,不动一兵一卒就为楚国赢回三城。

此子不可小瞧了,谁若小瞧此子,就会像吴国一样,为此小子所操控戏耍。”

子西说完,堂下两个弟弟还是脸略略微红,显得有些难堪。

“叔父,子基与子闾两位叔叔说得其实并非无礼,若无叔父带二万楚国铁甲至边境,想来吴王夫差也不会如此好意。

他之所以故意把该归还我楚国的三城奉还,还口口声声以楚国灵童为尊,就是想用楚国灵童强压我楚国一头。

其用心不良,叔父还需明察。

而且吴越大战,吴国同样损兵折将,实力大减,而我楚国蒸蒸日上,已非当年被吴国欺凌之时,巢邑三城收回也只是时间问题。

而吴王夫差新王登位,吴都风波未平,内忧外患,他主动归完三城,也是理所当然,同时也是迫于叔父之威仪不得不为。”

白公胜还是巧舌如簧,分析事实,最后再恭维于子西叔父,比子基与子闾实要高明得多。

既不否认夫差重看楚国灵童王禅的事实,同时也从形势之上来解剖此事,实功在于子西这些年治国治军有方,虚名才是楚国灵童鬼谷王禅受吴王大礼。

如此心机,当然不是没有目的,王禅早就算好此事,所以白公胜如此匆忙而回,自然是为此三城而来。

他是前太子建的儿子,与当今楚惠王是堂兄弟。

若当年不是因费无极挑拔楚平王与太子建的关系,那么此时他的身份自然不会比这堂中任何一个人差,甚至已是楚王之身。

所以白公胜自越国回楚,一直仰仗于子西叔父,而越国当时也送了大礼与子西,目的就是要让白公胜在楚国能有立足之地。

“胜儿说得不错,此三城老夫迟早收回,只是此次未曾想过夫差小儿竟然如此大度,到让老夫小瞧了他。

只是三城处在吴楚边境,兼系与吴国交往之利,所以城主之人还须慎重。

胜儿也回楚一段时日,在军中也有职位,依你来看又当如何处置?”

子西还是老奸巨滑,明知白公胜回楚都的目的,却并不明确安排,反而把此事说得十分困难,而且还要让白公胜自己来求,如此心计,只是为了把白公胜牢牢掌握在手中。

毕竟边境大城封地,说起来也是让人口诞的。

“小侄本只是一个小小副将,本不该妄议楚国大事,叔父既然问起小侄意见,小侄也不防直说。

巢邑三城,与吴国为界,这些年常处战乱之中,民生潦倒,人口稀少,楚中其它权贵未必会看得中。

而且吴国与楚国关系此时尚不明郎,而楚国与越国关系一直都算是盟友。

我知吴王之想,若依常理,此三城最好是委援楚国灵童鬼谷王禅,这样也算明正言顺,更能体现王上及叔父重贤之心。

可鬼谷王禅此子小侄在越国曾有一面之缘,也正是因为此子,小侄才会离开越国。

此子之心不在高官厚?,野心极大。

若此三城援与此子,那么依此子与吴国王族的关系,真是如虎添翼。

若此子意在楚国,那对于我楚国而言实是引狼入室,得不偿失,得此三城,不如不得。

小侄认为,此三城只宜援与楚国王族之人,毕竟王族之人得此三城,自然会更忠心于王上,忠心于叔父大人。

而且此三城常年需驻守重兵,以防吴国反悔,再借口吞并我楚国城池,所以此城主之选必须得叔父信任之人方可。

其三,越国对此三城城守必然也十分关注,越王勾践与中将军范蠡,还有相国文种对鬼谷王禅也是心有余悸,想来并不希望鬼谷王禅成为三城城主。

若执意援此三城与鬼谷王禅,会让楚国与越国关系恶化,不利于我楚国中兴之策。

然此三城肩负戎边安民,与吴交涉之重任,此中人选当慎重为之。

侄儿本为楚国王族之后,于楚国中兴实责任在肩,若叔父信任,小侄愿往此三城担任城主。

本来小侄并不敢有此奢望,可因我父当年背叛楚国,与晋国勾结,实是大不义之举,小侄身为人子,当为父之过失而弥补,不让列国耻笑。

若小侄委受此三城,于当今王上而言,也是一件美誉,体现王上重贤礼下,不计前嫌,对王族之人重情重义,想来王上也能体会其中之意,不会有意反对此两全齐美之举。

一切仅凭叔父作主,小侄愿领此三城,为楚国而谋,为叔父效命。”

白公胜久居越国,也对三国形势了如指掌,而且他也善于谋算子西心思。

他知道子西之所以问他的意见,就是要让他主动请樱,并且要让他当着二位叔叔的面一表忠心。

所以白公胜先从任命鬼谷王禅的好处说起,再把任命鬼谷王禅的威胁说出,让三人感受到恐惧。

其次再从越国与吴国以及如今楚国的关系说起,就是从楚国大局出发,并不以私利为念。

再言明以上三城关系重大,非等闲之辈可以职守,而且此三城常年战乱之中,民生潦倒,实并不什么肥差,而是苦差。

最后再主动请樱,表明自己愿意领此三城,而且一口一个楚国,一口一个叔父。

而把如此厚颜之事说得堂而皇之,把自己得了好处,反而说面是成全于楚王的美誉,也算是人才,更是一个难得的真小人了。

子西坐在大位之上,心里也不得不佩服眼前的侄儿白公胜,若依他所说,如此做法到也不失为一桩好事,而且也间接为自己谋得三城。

若说于楚王来说,也并非不可,这样他这个楚国令尹也不会让人觉得过于专权,而让楚王处于弱势。

“子基、子闾,难得大哥的儿子有如此气度,你们两人又觉得刚才胜侄儿的的主动请樱是否妥当?”

子西还是再次详询两个掌权的弟弟。

“胜侄为楚国之心,实可忠可表,大哥走得早,难得留下胜侄儿这位独子,现在回到楚国一无实职,二无封地,若说传道出去,也有损王上威仪。

刚才胜侄儿对时势分析可谓十分独到,胜侄儿也不小了,也该是为楚国建功立业之时,我看就依胜侄儿之意,向王上讨个封地,做个巢邑三城大夫也未尝不可。”

子基说完,还是看了看身边的子闾。

而子闾主管刑名,对楚国王族之事并不主管,此时其兄子基回望于他,他自然也知其意。

“有两位哥哥赞同,小弟不敢有异,再者胜侄儿也是文韬武略,正值当年,正是为国效命之时。

边境重城,有我楚国王族驻守,也是理所当然,理所当然。

哥哥若举荐胜侄儿,想来王上也不会有异,更体现哥哥胸有千壑,孝义长存!”

子闾也是适时的称赞着白公胜,更是对子西推崇有加。

“胜侄儿,我与你两位叔叔自小就十分认同于你,这些年也让你在外受尽苦难,现在你回到楚国,自当以两位叔叔为尊,他们当年几辞王位,高风亮节。

现在如今依然为楚国而谋,胜侄儿日后不可忘了两位叔叔。

此事既然胜侄儿请樱,老夫自然会成全于你。

只是此事若由老夫提出,会让王上为难,老夫身为楚国令尹,却也是王上长辈,不可以长凌小,折了王上威仪。

若能有同样的城主相举荐,想来楚国众臣也会心服。

却不知该找何人来举荐胜侄儿呢,两位弟弟可有好的人选。”

“叶地叶公,受先王之封主管叶地,一直治理有方,实为我楚国诸多城县之榜样,叶公沈诸梁,为人正直,若能得他举荐,想来王上必不会反对。”

子闾此时到先在子基前来回复子西问话,其意十分明显,那就是此事还需其兄司空子基来请托这样才可行。

“子基,此事就交由你办,叶公此人也是楚国难得之才,若能举荐,自然也不会少了他的好处。”

子西此时看了看子基,子基却只得诺诺应答,并不反对。

其实他也知叶公此人,重实而摒弃虚名,对楚国王族纨绔子弟向来瞧不起。

可若要让他举荐实有些难度,可若真能得叶公举荐,朝中自然无人敢有异议。

子西说完,回过头来看着白公胜道:“胜侄儿,此事有劳你子基叔叔,不过还有一人,就得你亲自去料理了。

楚国灵童鬼谷王禅想来此时已到楚都,日后或许还是同朝相处,你纵与他有屑,可也得征得他的同意,如此他不反对,也才真的会让王上顺意。

若他反对,我们也不好强求,毕竟名义之上此三城切实是因他而得,此事也不可否认。”

子西说完捏着胡子,脸上带着一丝诡笑。

而白公胜自然清楚叔父子西的意思,若要得此三城,自己当然也得付出一些努力。

而且对付楚国灵童鬼谷王禅,他也早就想好的说辞,并非此时才知道。

“叔父放心,鬼谷王禅是王上亲封,我自然会尊之以礼,日后相处,必与楚国大局为重,不会因私费公,只是在楚都侄儿还要有求于叔父,不知叔父可否应允?”

白公胜也是打蛇顺棍,既答应下来,却又有求于子西。

“你我叔侄,有什么不便之处,有什么需要就直说吧,你两位叔叔也并非外人,何必如此谨慎。”

子西白了白公胜一眼,到也满意,至少白公胜处处以他为尊,不敢随意决定。

“就是,胜侄儿直说,若是我与你子闾叔叔能办的,又何必劳烦哥哥呢。”

子基也在此时插上一话,表明心意。

“小侄其实并非有过多难处,我与楚国灵童也有交往,此人性情乖张,但却也喜好酒乐,也好曲艺,小侄想借叔父抚江楼四楼,宴请于他,不知叔父可否应允。”

白公胜也经于世故,知道求人之事,不外乎请客送礼,虽然知道王禅不好钱财,但普通少年人却喜酒色,若能在抚江楼上宴请王禅,那也算是给足王禅面子了。

“如此小事,何来求请,你若有事,尽管跟我府上管家奴仆说就是了。

只是此子神出鬼没,你还需寻得他再说,若能宴请于他,想来子基与子闾也会有兴趣一见楚国灵童风彩,就由两位叔叔陪你,这样方显得我楚国王族对他的重视,也是给王上面子。”

“小侄谢谢三位叔父。”

白公胜不等子基及子闾同意,就直接站起身来,对着子西及子基、子闾一揖直接承了下来。

“什么什么,要在抚江楼四楼宴客,为何不与我说,难道不想让我去吗?

父亲你实在偏心于胜哥哥了。”

堂屋外一个娇脆的声音传来,随之一团锦衣也飘然而入。

【作者题外话】:写真小人也好,假君子也罢,其实都是要烘托小说中的这些配角,最后的结局当然也不会有什么好事。

只是第二部会涉及更多,也会更多涉及权谋之计,在言语之中来体现一个人的虚伪与手段,读起来会有些枯燥,但细品起来,就会发现其实很有意思,至少本人在写的时候是这么觉得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