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言情 > 小山恋 >第六章:名气带来的后果

第六章:名气带来的后果

作者:八匹字数:5271更新:2022-05-18 00:56

张老汉自觉赢了张树材,最后还是因为儿子选择低头。

他已经不去考虑张树材背后怎么笑话他,突然放弃与众人的抗争,让儿子再次留在农村,他整个人也莫名的松了口气。

在别人看来这不算什么事,可对张老汉来说,却是最困难的一次抉择,他放弃了自己一辈子的坚持,放下面子选择妥协。

这些日子,每个人的一举一动他都看在眼里,不务正业只知道钓鱼的弟弟,最后一次胡闹,也重重地撞到张老汉心上,一路回家他都在问自己,这次真是他太顽固了吗?

一路上他劝着自己,算了算了,小儿子留在村里当养老了,还有大儿子在城里呢?总有一个出息的。

结果有时事情往往让人预料不到,他引以为傲的大儿子,也做了件让惊天动地的事。

01:临县绿色水稻

张新阳发现他爸突然之间又好了。

是的,那天推着电动车从外面回来,也不知道去了哪,人回来时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母亲给他打电话也不接,给平时父亲常去的几家都打了电话,也都说没有看到人。

母子两个就要锁门出去找人了,这时他爸回来了。

母亲生了好大一顿的气,问人去哪了,父亲也不说,只默默地吃了两碗饭早早的上炕睡了。

第二天像没事人一样,不提赶他回城里的事,也不像前几天那样板着脸,甚至几天后还叫他去舅爷家。

“你舅爷养了三百多只鸭子,前些日子听说你回来,就一直打电话让你过去拿些鸭蛋回来腌,你挑一天过去吧。”说到这,张老汉声音顿了一下,“他们那边现在搞绿色水稻,什么稻田鸭,家家都养几百只鸭,你舅爷要是给你抓鸭子你就拿着,不用客气。”

“早就听说那边在搞生态养殖,那我今天就过去。”张新阳大为惊喜,“我也好多年没见过舅爷了。”

在城里生活,邻里之间来往得都少,在农村就不一样,村里人处得好,家里的亲戚走动得也很勤,这几年人们越来越富裕虽然联系的少了,张新阳又去城里上学,好些年没有见到舅爷了,但是并不妨碍他与舅爷的亲近。

舅爷家是养牛的,赶牛去河套都会从张家村里路过,舅爷放牛的时候,都会摘些野果子,回来的时候给还是孩子的张新阳。

舅爷家也还种大蒜,到拔蒜苗的季节,张新阳就跟着母亲过去帮忙。舅爷家的三叔是个木匠,当年一出徒就给过来给他家打了一套家具,那时可是村里的独一份,所以说对舅爷家的感情,自然是不一般。

父亲提到稻田鸭张新阳也听老师说过,没想到舅爷家也弄这个,这回张新阳可以很肯定父亲真的不会赶他回城了。

张老汉扫了眼儿子喜笑颜开的嘴角,耷拉下眼皮:“行了,正好从后屯走,把你老弟也叫上,他一天天在家也不务正业,让他过去帮你拿东西。”

“行,我现在就去。”张新阳高兴地走了。

舅爷家虽然住在临县,不过离他们家很近,张新阳去后屯叫了堂弟,两人走屯子东头,跳过那条小河,就到临县了。

因为近,所以电动车也没有骑,两人走着去的。

过了河,就听到一阵阵鸭叫声,乡道两边的稻田都拔了穗,风吹过,哗啦啦的声音。

“怎么没看到鸭子啊?”

“现在水稻都出穗了,鸭子不可能再放到稻田里。”张新阳摇头,“这点道理城里人想想都知道,你怎么还不知道。”

“哎,我这不是没想到这吗?”张万龙一路走一路拍。

张新阳也不时地停下来近距离观察水稻,因为稻田鸭的生态养殖,这边水稻之间的间距明显比他们那边大,为了鸭子在田里游。

“二哥,临县这边的水稻也说是纯绿色水稻,不过我听说他们也是喷药的啊。”张万龙说起了八叔用无人机给他们的稻田喷药的事。

“稻田养鸭,是根据鸭子生活习性和稻苗生长需求,将鸭苗放入稻田,互利共生的一种新型农业模式。稻田养鸭提高水稻有机化程度,减少化肥、农药危害,并不代表着不用化肥和农药。只是用的药剂会选择一些对鸭子影响少的,像喷施普绿通这些,能减少水稻病害,同时提高水稻植株抗性,喷施在水稻上24小时内可自动降解,无毒无害无污染,对水稻和鸭子都安全。”

张万龙对着稻田的手机已经改了方向,专门拍张新阳,张新阳笑了笑:“稻田养鸭是一项生态型农业新技术,实现了稻鸭双丰收,增加农民收入。”

“既然这么简单,咱们也可以弄啊?为什么咱们县不引进这个呢?”

“细说起来稻田养鸭也称稻鸭农法,是咱们HLJ省2003年从国外引进来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水稻有机化减少化肥农药的公害,同时使用一些有机肥,让水稻变成绿色生产,和我说的有机农法其实是一类,都统称自然农法。”

“这个看似简单,里面也有很多的问题要注意的,从选鸭品种到稻种的选择,还有鸭子的管理,稻鸭农法水稻产量上毕竟也有所降低,换成你种地,喷喷农药能提高产量又不用受累和管鸭管水稻又减产,你选择哪个?”

张万龙想也不想道:“当然选择前者啊。”

“是啊,所以说临县现在发展稻田鸭也只是一部分,并不是大部分人都选择这个,而且种出来的有机米卖到哪里?鸭子的回收等等,这些都是问题。所以看似简单的东西,在农户的运作模式及鸭子商品的发展,要形成一条模式,农民的风险也有保障。”

张新阳虽然没有去舅爷家,从父亲的话中就听出一些问题来:“舅爷家的鸭子和产的蛋都是自己家吃用,想来卖也是卖给零散收货的人,并不是真正鸭产品公司。这样一来,鸭子商品带来的利益就减少,在这方面的收入也少。”

“还真是,我就听我妈说过舅爷说鸭子太费粮食,有几回我妈还过去帮着杀鸭子呢,鸭肉炖不好还腥,反正我不爱吃。”

“这也算是有机鸭,市面上极难买到,口感肉质都很好,可是好东西。”

“那今天让舅爷炖一只。”张万龙马上找到了不好吃的理由,“一定是我妈不会炖。”

张新阳没戳破他,村里这么些人家,说起来他老婶的厨艺也是拔尖的,特别是熏鸡做的,在张新阳看来比城里做的都有味道。

两人很快到了舅爷家,他家里这些年种地养鸭,牛早就不养了,但是张新阳到了后发现牛棚里还有一头牛。

“我和你说,舅爷这头牛有一年生病,花钱治病比一头牛钱还多,可舅爷那么仔细的人,还是掏钱了,这牛养到现在也不卖。”张万龙说这么多,只有一个重点舅爷对牛情有独钟,“他这是把牛当成宠物了。”

说完,他自顾地嘿嘿笑了:“咱们农村人也养宠物,还挑大个的养呢,城里人能养吗?想养也没地方。”

看他脸上透着的优越感,张新阳只是笑,舅爷看到有人来,从屋里迎了出来,笑骂道:“是不是又在说我的牛呢?连舅爷你都敢笑话。”

“舅爷,我是夸你呢,夸你养的宠物特别。”张万堂嬉皮笑脸。

李舅爷拍拍他的头,也没用力,慈爱地看向张新阳:“早就打电话让你过来,你爸一直说你没空,总算是过来了。”

他又拍拍外孙的肩:“来,进屋。”

李舅爷是方方的国字脸,个子不高,只到两个侄子的肩,乌黑的头发很茂密,脸上的皱纹也不多,两眼里都是笑。

三人进了屋,舅妈也在,舅妈瘦瘦高高,坐在炕上纳鞋底,如今可没有人做鞋了,舅妈不但在纳鞋底,还穿着偏襟的中式衣服,还未说话就先笑了。

张罗着两人在炕上坐下,李舅爷知道他们要来,早早的把西瓜在水里泡着,冰冰凉凉的,这时候才拿出来切。

“自己家种的西瓜,等你们俩回去都带上几个。”

张万龙嘴里塞满西瓜,说话也含糊:“抱不动啊,不用了。”

“让你舅爷套上牛车送你们。”舅妈看着年轻人吃得香,就高兴。

“舅妈,不用了。”张万龙不好意思了。

前几次被堂哥教育过,他也不像以前那样人家给就拿着,哪怕是亲戚也不好意思这样做。

“小龙长大了。”舅妈笑着夸了一句。

张万龙嘿嘿地笑,二哥说的果然很对啊。

原来以前他还真是不懂事,也听不出客套更不知谦让。

李舅爷陪两外孙坐着,他抽的是旱烟袋,烟袋锅里塞满旱烟,旱烟袋点烟也是有窍门,火机围着烟袋锅四周点,一边点烟一边用拇指按压烟袋锅里的烟,上面一层都点燃了,这烟就点着了。

问过外甥学业的事,他早就知道外甥回家搞农业的事:“年轻人有抱负有想法很好,只要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

“舅爷,果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就是比我二大爷强,你是不知道前几天我二大爷还赶我二哥回城找工作呢,要是有你这觉悟多好。”

李舅爷当年也是念过高中的人,当年李家也算是富户,李舅爷两个妹妹如今都在国外,只有李舅爷留在了乡下。

李舅爷给人的感觉永远是文质彬彬的,张新阳也觉得舅爷很特别,别人放牛觉得是苦差事,李舅爷放牛却更喜欢欣赏野外的景色,每次放牛回家看到好看的野花会采上一把带回家。

就从采花这点上来说,现在的农村妇女都很少做,舅爷却很享受采野花的乐趣。

“你二大爷是望子成龙,也没有错。”李舅爷也不说谁不好,很是公正,“新阳,你也不要怪你爸,你要理解他,等有一天你当父亲了,就会明白他的苦衷和期望。”

“舅爷,我知道,我不怨我爸,是我太任性。”

“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不叫任性,要是你这个年龄还没有股冲劲,就不是年轻人了。”李舅爷拍拍他的肩,以示安慰,“现在年轻人想种地的少了,都想挣钱又不受累,天下哪有这么容易的事,付出与得到都是相对的。小龙也是,别天天只知道玩,你也不小了,这次你二哥回来,你跟着好好学,年轻人学东西快,没念那么多书不要紧,那就从实践中学经验。”

“舅爷,你说得太对了,我现在就跟着我二哥干。”张万龙爱显摆,把路上听堂哥说的稻田养鸭说了。

李舅爷点头:“你二哥说得不错,我们这边搞绿色有机水稻也只是少数人,还缺少专业的发展模式,缺少这些专业人,你二哥不就是专业人吗?现在他回来了,等搞起来了,我们还要去他那学经验呢。”

张万龙咋舌,没想到真被他哥说中了,还真是这个问题,如此心里越发信服二哥。

吃过西瓜,李舅爷知道外孙是学农业专业的,对这些也感兴趣,带着他去看了自己家后面关着的鸭群。

水稻出穗时,鸭子就不能再往稻田里放养,这时就需要家里喂饲料了,不过时间也不久,进了九月鸭子长到三四斤就可以卖了。

三百多只鸭子,放在房子后面一大片空地,空地中间有挖出来的水池,四周有网拦着,人一过去,一群鸭子吓得“嘎嘎,嘎嘎”直叫,“哗啦啦”的向水里扑过去,鸭毛掉了一地的。

“吃鸭肉最好是秋天和冬天,夏天鸭肉比较柴,不过咱们家的鸭子就好一些,进的也是高品种麻鸭,吃的也是田里的虫子,所以现在吃,肉质也不差。”

“舅爷,鸭子什么时候放到田里去啊?”

“五月份吧,稻子插秧后缓苗就可以了,鸭子粪便可以当肥料,它们在稻田里活动还能让稻株之间透气。一亩地大约放二十只左右的鸭子,稻子出穗,鸭子就出栅。”

“那还挺好养的,也不用管,你们县里已经看到前景了,为什么别人不弄啊?”张万龙有很多疑问。

李舅爷耐心地给他解释:“养起来也不容易,稻田里的虫草不够吃,还要喂些粮食,每天晚上都要关回鸭舍里,有黄鼠狼偷吃鸭子,刮风下雨都不能耽误,可比上化肥喷农药种地辛苦多了,产量又不高,现在哪有人愿意吃这样的辛苦。”

“现在很多人都买绿色有机大米,价格也高啊,他们怎么不看看农民的辛苦,种植的艰难啊。”

“咱们家自己这样种知道是有机米,可是外面买米的人知道吗?相信吗?所以种出来的米还是得有人收,价格是比普通米高一些,但是收粮的人拼命压价,他们同样不知道有机稻种植的艰辛。”

张万龙点头:“这个我懂,我二哥也说了现在农民卖粮没有自己的渠道,都被中间商挣去了。”

“你二哥念的书多,又在大城市待过,还是专业学这个的,你要好好跟他学。”

这是今天张万龙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但他一点也不反感,他哥懂的是多,他要跟着学的东西太多太多了。

而且一些问题明明他哥没有种过地,听说之后,就能分析出来,就像今天说起舅爷家稻田养鸭法种地的事情,二哥直接就分析出来里面的问题。

兄弟两个中午在舅爷家吃的饭,舅妈炖的鸭子,切了一盘咸鸭蛋,拍了黄瓜,都是自家人,没有买别的菜,鸭子炖了一大盆,全家里现成的食材,现摘现烧,即省事,又新鲜。

一共杀了三只鸭子,张万龙和张新阳帮着摘鸭毛。

舅爷有三个儿子,都不在村里,两个念书留在了城里,三叔虽然初中毕业就下来了,不过从小就对木工感兴趣,跟一个老木匠学了木工,手艺在三河这边名气不小,学成后就去了城里,接的活能排到几个月后,想想他的技术有多牛气。

所以平时都是老俩口在家,难得家里来人,还是外甥,李舅爷高兴,忍不住喝了一杯,舅妈劝着不让他喝,说还要赶牛车送他们,张新阳拒绝了,坚持走着回去。

结果就在回家时,和堂弟合力抬着一口大木箱子,里面装的全是腌好的咸鸭蛋,另外每人另一手还提了四只鸭子。

远远出了舅爷家的村子,张万龙才笑出声来,他们俩这副样子实在是搞笑,他还搞怪地哼起了《回娘家》这首曲子。

先到老婶家,咸鸭蛋放下一半,东西轻了一半,两人又休息了一会儿,这才又抬着东西往前屯走。

等张新阳带着东西到家,太阳都下山了,不过余晖未落,天还亮着。

张万龙放下东西就走了,没留下吃晚饭,张母把新拿回来的咸鸭蛋煮了一盘子,张老汉吃饭时问了问李舅爷的身体情况,听着人很精神就没再多问。

张母却说责怪一句儿子拿回这么多的咸鸭蛋,张新阳苦笑,他是真不想,这还是他们俩只能抬一箱子呢,舅爷那可是准备了两箱子。

结果第二天,李舅爷就赶着牛车来了,拉了一箱子咸鸭蛋,还拉了二十多只鸭子过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