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世人温饱天下太平
听到皇帝和于保说的如此坚定,钱谦益有些惊诧,问道:“为何?”
朱佑俭面露微笑,说道:“于爱卿,你来说说吧。”
于保道:“是,陛下。钱大人,你看这长江向西,重重险阻,单是武昌、襄阳两地,就有左良玉大军把守。由此向西,犹如铜墙铁壁,李自成就是插上翅膀,他也走不了。”
钱谦益听了,点头便是认可。
朱佑俭也解释道:“另外,自从量这李自成和张献忠在襄阳各自为战之后,两人便已经是同床异梦了。尤其是这张献忠,还救过李自成,在他的眼里,根本就看不起李自成。”
于保眉头微皱,问道:“陛下怎知此事?”
朱佑俭道:“于爱卿,就一条,这李自成建了一个什么大顺国。而张献忠现在四川,据可靠消息,这张献忠也准备建立个什么大西国,而年号就叫大顺。”
钱谦益一边缕清线索,一边说:“依陛下所说,这一个国号大顺,一个年号大顺,两个人都要争这个顺字,难道说……”
朱佑俭笑道:“哈哈,没错,就是说,一旦二人中的一个得了天下,是绝不可能留第二个的。造反之人,都是一起受苦容易,而一起享福难啊。”
于保说道:“陛下所言有理!李自成离开滁州,若是不向西行,而是向南,那就可能会去江西或这是湖广。”
朱佑俭道:“于爱卿,哈哈,自信点,把可能两字去了。朕料定,这李自成不是去江西的赣州,就是经湖广,去贵州。”
听了朱佑俭的话,于保倒吸了一口凉气。
“陛下,这湖广通越南、云南,若是如此,那这李自成就犹入猛虎回山,想要消灭,可就难了。”
朱佑俭依旧是信心满满,说道:“于爱卿,这李自成强大的时候我们担心,现在都这样了,怕什么?”
“李自成之乱,乱在天下无粮,乱在民不聊生,等天下安定,百姓丰衣足食,朕可以保证,到那个时候,自然会有人提着李自成的人头,来朝廷领赏的。”
于保和钱谦益互视一眼,皇帝那迷之自信,又出现了。
“不过……”
朱佑俭的面容微微沉下。
“寡人所担心的,还是蒙古和建州,这两个地方,可不是天下平定了,就能归顺的。解决他们,还是要武力。”
于保道:“陛下,这北方之事确实棘手,万不可急于一时。”
钱谦益道:“没错,陛下,这蒙古、建州,我大明数次攻伐,即便如成祖横扫漠北,取得大胜,也平定不了几年,此两虏,非大战略不能破矣。”
朱佑俭赞道:“哎呀,钱相实在是有眼光!这两虏,确实不易除。不过,攘外必先安内,于爱卿,上次让你查的山海关武器的事情,可有什么结果。”
于保道:“臣也正要汇报此事,正如陛下所说,山海关传来的行文。上面说,一批准备回炉再造的武器,在运回沧州的船上沉没了。船上,确实有四台弗朗机。”
朱佑俭露出一副高深难测的笑容,道:“那就没错了,呵呵,这吴三桂的嫌疑,越来越大了。”
“陛下,是不是现在要调离吴三桂呢?”
“还不用,现在的情况很微妙,这吴三桂不能动。也不能像对付四镇那样,为了让其乱了阵脚,而去吓唬。”
“那该如何是好?”
“放着他,朕会写信给关大将军,让他提防吴三桂。另外,派出锦衣卫,监督吴三桂的动向。”
“陛下,”于保道:“还是应当给吴三桂一些警示才好。”
朱佑俭道:“这个不必,我们先按兵不动。这吴三桂勾连白莲教不说,还和四镇不清不楚,这样的将领只会见风使舵。只要保证其荣华富贵,他自然不会有什么举动。”
“可是……”
于保好像还要说什么,朱佑俭道。
“于爱卿,这吴三桂有反心,的确很难看出来,你不必如此,朕是相信你的。只是现在还不是收拾吴三桂的时候。等时候到了,放心,朕绝不手软!”
对于这个叛明又叛清的家伙,朱佑俭向来是没有好感。
放下四镇和吴三桂,朱佑俭又问道。
“于爱卿,这承德方向,萧楚才和乌兰克怎么样了?”
于保回道:“陛下,现在承德方向进展非常顺利。乌兰克本是蒙古人,与承德各蒙古小部落沟通非常顺畅。只不过……”
“不过什么?”朱佑俭问道。
没等于保说话,一边的范景文开口了。
“陛下,这萧楚才到了承德后,按照您的意思,修建了一座黄庙,还请了喇嘛,此做法,实在是不合时宜。另外,他不仅与各处蒙古头人联络,甚至联络当地的女真人,似有通敌之嫌……”
朱佑俭笑道:“哈哈,范爱卿,这有什么可担心的?黄庙,是朕让他修的。有了黄庙,当然是要喇嘛去,难道和尚会去?至于说联络女真人,这承德,本就是个做生意的地方,只要得利,联络建州女真,那也是在所难免的。”
范景文对承德的做法,一直持反对意见。
“陛下,还是小心为好。”
朱佑俭点点头道:“范爱卿所言极是,让他们小心点就是了。”
皇帝的话,明显是在打马虎眼。钱谦益和于保再此互视,两人的目光都是疑惑。
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萧楚才如此做法,这皇帝为什么不生气呢?
只有朱佑俭的心里明白,要彻底稳定蒙古和建州,必须依靠军事,但不能只靠军事。
“哦,对了,史爱卿,我问你一个事情,你可知道这白薯是如何来到福建的吗?”
史可法道:“陛下,白薯种植之事,沈亿双已经告诉臣。在这白薯在东南亚,乃是西班牙国严守的秘密,有出口白薯者,将被施以绞刑。是一个福建商人,陈振龙,冒死将白薯藏在水绳之中,才运到福建的。”
朱佑俭道:“没错,朕也听说是这么一回事。这个人了不起,他养活了多少国人呀!”
感慨一声,朱佑俭道:“命福建巡抚,为陈振龙建祠。”
说完,朱佑俭还为陈振龙题诗。
吕宋绞绳潜,闽人救饿殍。华夏繁数孙,万古振龙勋。
(仅以此章,悼念袁隆平先生,笔者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