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丰粮行门口有个长长的柜台。伙计们五更天(大约在凌晨四点)便起床。第一件活就是把柜台打扫得一尘不染,再搬出五个直径一米多的簸篮。然后从仓中把小麦、糜子、谷子、玉米、黄豆背出来,装入大簸篮。粮食要装到什么程度?堆成尖尖的圆锥体。这是粮行的招牌。
天麻麻亮时,客商们就来了。他们一看见簸篮中堆积如山的粮食,自然对粮行的印象极好。这边相公们在谈粮食价格,那边伙计们忙碌着。谈妥后,就开始装粮了。这是个体力活。粮行内讲究,唱清点清,就是要把装的粮食斗数,当着客人面数清楚,这不能含糊。也是粮行经营风格的展现。
在晨光微熹中,忙碌的人群,点数的声音,构成了一幅民国年间独特的风景画。
“斗行”是那时粮行的别称,因为粮食交易主要工具是斗,故而也叫粮行为斗行。民国时期各地的斗规格大小不一样,关中地区一石等于四百斤,等于十斗,即一斗是四十斤。
之前讲过,之所以永丰粮行生意兴隆,也与长军的两个经营策略有绝大关系。一个便是“尖商”,即给客人把斗刮平后,另给加一个尖,让顾客能明显感受到自己占了利,这是其一。
还有一个秘不可宣的绝招,就是长军冥思苦想琢磨出来的。粮行开业前夕,他对请来做秤的师傅说:“你做的秤,要是能将一斤一两麦子称成一斤,除工钱外,我再赏你两个大洋。但要对所有的人保密。”做秤的人点头称是,并按长军的吩咐做了秤,多领了两个大洋,高高兴兴的走了。
从此,长军用这杆“特制”的秤做生意,生意越做越红火,同行一天卖两石麦子都还吃力,而长军一天至少能卖五石。店里忙不过来,只好再请帮工。顾客在永丰粮行买的粮食永远都是只多不少,渐渐地,永丰粮行的生意越做越大。
长军的做法看似“傻帽”,实则精明。粮食属于大宗商品,他的“经营诀窍”就是:薄利多销,以诚待客,让顾客永远得到实惠。
德国著名经济学家奥伯里说过一句话:“企业是否兴旺,不是看它的日销售量;而是看它的年销售量;不是看它每日接待顾客的多少,而是看它拥有的回头客有多少。”这句话深刻地阐明了经营者只有靠诚实守信、货真价实、降价让利来赢得众多的回头客,永保客源不断,才能达到薄利多销、赚取高利润之目的。而如果信奉“无商不奸”的信条,靠以次充好、短斤少两、掺杂使假等不光彩的手段去赚昧心钱,经商的路一定走不远。因为“大众最聪明,也是最公正的”。
“愚者赚今天,智者赚明天”。只有诚心对客,才能生意兴旺,财源滚滚,长军深谙经商之道。
由于长军经营有道,顾客盈门,这倒使其他的同行,特别的眼红。特别是斜对面的粮行裕盛行老板戴有财,记恨长军跟自己抢生意,便经常派人到长军店里滋事,故意辱骂,往门前泼脏水。长军呵呵一笑,并不理会。
关中是陕西的白菜芯,粮食主产区,而三水县又是关中的产粮大县。但是北方干旱,唯独不产大米,所以大米的价格较贵,一石八个银元,而小麦一石四个银元。
裕盛行则从南方进购大米,平日主要以大米和小麦售卖为主,大米价贵所以别家粮行基夲上都不采购大米。唯有长军悄悄订购了一批大米准备出售。但长军并不在柜台上摆放,只在店里的角落堆放,并悄悄放出话去。俗话说同行是冤家,戴有财得知长军进购了大米,更加生气。
隔日一大早,裕盛行的店门口竖起一块牌子,上书“大米一石八个银元”。
长军命人也写一牌子放在店门外,上书“大米一石七个半银元”。
第二天早上,裕盛行店门口的牌子上又写“大米一石七个银元”。
长军又命人在牌子上书写“大米一石六个半银元”。
当时大米的行情就是成本价一石七个银元,低于七个银元就是亏本销售。可是戴有财心想这小子是要和我死杠,我就是为了争这一口气,亏本赚呦喝,就硬撑着不低头。
第三天早上,裕盛行的店门口牌子上又写“大米一石六个银元”。
长军命人在牌子上书写“大米一石五个半银元”。
第四天早上,裕盛行牌子上又写“大米一石五个银元”。
长军不再斗气。
裕盛行内人声鼎沸,生意兴隆,可是戴有财心里那个苦呀,哪有这样做生意的,整日忧心忡忡,不喜反忧,急的直跺脚。最后估算了一下,半月光景竟然亏损了近千块大洋,粮行临近倒闭。
戴有财见硬杠不过,便上门来找长军和解,长军欣然同意。戴有财小心翼翼地问长军进购了多少石大米?
长军竖起三个手指头,戴有财说道:“三百石?”
长军摇了摇头,戴有财又道:“三十石?”
长军又摇了摇头,轻轻说道:“三石!”
戴有财直接气的吐血,跌坐在地,哀叹道“既生瑜,何生亮?!”此后便规规矩矩,不敢再滋扰生事。
三水县的大粮行共十家店铺,除过长军的永丰粮行,还有鼎鑫行、天健粮栈、琅琊粮行、福泰来、日昌盛、聚丰粮行、鸠泰杂粮、裕盛行、吕大厨粮等九家老字号店铺,他们见长军后来居上,心生不满,时常打压排挤永丰粮行。
每年农历四月下旬,关中道的小麦产区就开镰收割了。农民辛苦一年,喜获丰收了!令人想不到的是丰收成灾啦!三水县的粮商们沆瀣一气,互相勾结,压低收购价钱,用拒绝收购的方式打压农民!
这一年,麦子长势喜人,马上到收割季节了。可是百姓的愁事也来了:粮商们放话说,今年行情不好,粮栈不收麦子了。他们又在打坑农害农的坏主意,想用最低的价,收穷人最好的麦子!
其他九家粮行都是拒收小麦,只有长军按往年的正常价格收购,因容量有限,不出几天,永丰粮行的粮仓就已收购过半,而其他粮商依旧按兵不动。有和长军打交道相熟的农户便找长军求教。
长军想了想,笑着对大家说:“回去干自己活,到时候让你们卖个好价钱就是了。大家半信半疑的,不知道长军的闷葫芦到底卖的什么药?
第二天,长军好像有要事在身的样子,挨个儿走了走几家粮栈。看到里面的存粮不多,便摇了摇头走了。
就在长军走后的第二天,又有几个做生意模样的人来到其他粮栈,他们看到这里没有什么存货,便又匆匆走开了。
之后,又走马灯似的去了几个人……其中有一个“粮贩子”摊了摊手说:“前方打仗,粮食供济不上,我们要采购大批量的货,可你们……唉……”长叹了一声走了。
这时候,长军又加紧收购,把自己所有的粮仓全部收满了。这下子,粮行里的老板们听闻都急眼了!他们一下子由稳坐钓鱼台变成光屁股扑河捞虾米了!这些商人们,始而互相勾结,沆瀣一气;继而以邻为壑,互相拆台,都暗暗派了自己的得力干将,四下联络粮农,挨家挨户地动员他们到自己的粮行卖麦子,而且价钱一家比一家出得高。
很快的,粮行里的老板们都仓满囤满了。粮农们的麦子也都处理得差不多了。
这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那些前几天还十万火急的粮食经销商连个人影儿也没了!
之前是农民卖粮难,发熬煎;现在轮到粮商们卖粮难,发熬煎了!
而长军始终以诚信为本,在店里立了一块“戒欺”的牌匾,时常告诫属下:做生意,经营粮贸万万不可“欺客”!由于讲诚信,老少无欺,贫富无欺,别家都为高价采购的粮食销售犯难之时,长军却依旧将永丰粮行经营的风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