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钰并没有第一时间回应侯询,而是恭敬地将朱由检青岛了自己的指挥室。四层高的船楼视野再次开阔了不少,朱由检心中暗自欢喜,这样的大船足以彰显我大明皇威。只是侯询阴魂不散地跟了上来,还是那一句:“毛大人,这船没有火炮恐怕不行吧?”
毛钰也不耐烦了,对着侯询问道:“大人真的要看我船上的火炮?”
“既然是来验证船是否符合要求自然是要看一看的。不如毛大人让你的手下放几炮让大家开开眼?”侯询心中的一,无论如何今天他要搅黄这事情,虽然他内心里也觉得毛钰这船足够大。但谁让他毛钰不是东林人呢。
“那好,请侯大人去甲板上等着吧,我让将士们开几个炮试一试。”毛钰一边对侯询比划了一个请他下甲板的动作,一边朝着指挥室走去。玄机毛钰又转身出来,看到侯询还是没有动,这时候皇帝朱由检看不下去了来到二人身边说道:“毛爱卿这船不错,如果开到南直隶再加装几门火炮足以应付差事了。”
“陛下,毛钰这可是欺君。”侯询显然不肯就此放过毛钰。
毛钰不再搭理侯询,而是从马光手上接过来一副耳塞恭敬地递给朱由检说道:“陛下,等下火炮齐射响声可能会有点大,你讲这个带上保护耳朵的。”
朱由检将信将疑地接过耳塞,不过并没有立即带上。不过他看到毛钰从只会是出来之后甲板上的船员有了明显变化,许多人开始往下面去,一部分人则掏出耳塞塞住了耳朵。见到此情景朱由检也学者这些人开始戴上耳塞。
侯询等着看毛钰的笑话,毛钰却坚决让护卫将他架到甲板上,和那些反对派待在一起。侯询心中冷笑,不知道毛钰创仓放着几门火炮居然如此兴师动众,真是笑话,这样的场景吓唬下滑皇上还可以,他侯询是何许人,自然不会被那几门临时安装的佛郎机吓到。只是左等不见有人将火炮抬到甲板上,右等也不见有人上来。侯询心中想看你毛钰能拖多久。只是他没注意的是舟山号已经缓缓开动,在河面上调转了方位,两侧对准了河面。
轰隆,轰隆、轰隆隆……没有任何预兆地,甲板上地动山摇,随后医生声巨响伴随着一阵阵强光,舟山号三十六们火炮来了一起齐射!
那些戴上毛钰送给他们耳塞的自然是温体仁一派的,尽管隔音效果不错,还是被眼前震撼的场面惊呆了。那些没有戴耳塞的则一个吓得满地打滚。侯询一屁股坐在地上,半天没回过神来。等到他稍微清醒一点,第二轮齐射开始了……
轰隆、轰隆、轰隆隆……一共三次齐射,上百发炮弹砸在永定河上掀起无数的水柱让那些在周围警戒的京营禁军一个个目瞪口呆。
就连站在毛钰身旁亲耳听到毛钰下令三次齐射的朱由检也是被眼前的场面真好到了。现在他终于相信为什么毛钰能够凭借七艘战舰全歼东虏水师了。莫说那些旱鸭子东虏,就算是福建水师遇到这样的战舰也讨不到好。
舟山号甲板上文武官员心情复杂、表情各异。有人在想着如何顺水推舟将毛钰送到册封使者的位置,因册封船已经有着落了。有人则在想如何节约开支,还有人在想毛钰的船可以去琉球,但是毛钰不能为使者,理由吗太年轻了!当然也有人呢脑洞大开认为毛钰拥有如此犀利的战船等于拥有移动的城堡,如果他将大炮对准京城城墙开炮会是怎么样的结果。
当然官员中也有胆大的,在两轮过后就快开始捂着耳朵来到船舷边近距离感受火炮的威力。等到三轮齐射结束后更有大胆的将有伸出去,然后他们就看到了黑黝黝的炮管……
接着他们开始招呼同伴来看,那些随同朱由检前来的文武官员在经历最初的惊吓之后也逐渐安静下来。等他们看到两侧船舷上十几门大炮的时候再次炸开了锅。朱由检在船楼上看的仔细,自己的文武大臣在开炮的时候一个个下得屁滚尿流,但毛钰船上那些护卫却一支笔挺地站在原地!这就是差距,军人与文人的差距!朱由检心中震撼,为舟山号的火炮威力震撼,也为毛钰部下的仪容震撼。
等到毛钰下令所有船员甲板上集合的时候,整个舟山号再次运转起来,252名船员在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内从各舟山不同位置集结在甲板上等待朱由检的检阅。
看着变魔术一样不断溶出来的海员,文武百官再次为自己的想法而尴尬。因为舟山号是毛钰船队最精锐的部下,标准的打盹配置和加强的火枪队和弓箭手。当他们喊着整齐的口号在靠近主桅杆的地方集结完成的时候,朱由检才从船楼刚刚下到甲板上。
然后200多人开始在朱由检和文武百官面前表演火枪三段击和弓箭手的密集覆盖。
砰砰砰……舟山号一侧船舷连续响起了或枪声,而弓箭落入水中的声音更是像暴风来临一样。
细心懂军事的人很快就发现了舟山号火力密集程度绝对不会输给一两千人的京营,再看那些弓箭的射程一个个更是心中震撼!
朱由检是年轻,但是不傻,他目睹了文武百官的表情,在看到舟山号远近距离火力网的布置。想来这样的一艘战舰等同于一座移动城堡,难怪东虏水师会被全歼。幸亏这样的战舰属于毛钰而不是郑一官或者日本人。如果郑一官开着这样的几艘战舰炮轰泉州,不知道熊文灿能够扛得住几天。
原本想教育一下毛钰的薛国观哑口无言。原本想抵赖不承认毛钰战舰实力的侯询闭上了嘴巴。这时候温体仁看看时候差不多了就上前对朱由检说道:“浙江海军提督毛钰手下有这样的战舰足以彰显我皇明国威,微臣建议就地征用毛提督的战舰搭载使者前往琉球为琉球过往册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