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村庄出来之后,胡明远问道:“先生,那咱们还顺着那位探险家的路线走吗?”
林毅看向顾玉泉,问道:“老师,我们已经耽误了几天,不要紧吧?”
顾玉泉摆手,说道:“他一年四季都在山上,倒是没什么关系,你们要是觉得没时间,就快些过去。”
卓延笑着说道:“那就顺着那条路走吧,我可不想回去练功,嘿嘿。”
林毅伸手拍了拍卓延的脑袋,说道:“你这小子。”
林毅记住了路线图,众人便跟着林毅,又耗费了许久,才将大致的路线都走了一遍。
顾玉泉的老朋友住在秦岭深处,在一座老旧道观的背后。
顾玉泉带着众人上山,随后在半山腰处绕着小路找到了住在山腰处的他的老朋友,方海。
方海这会正背着背篓准备去山中挖一些竹笋回来,在路上走着,就见到顾玉泉带着四个后生走了过来。
方海见到顾玉泉,颇为惊讶。
“老顾?”
顾玉泉上前,欣喜的和方海抱在一起。
“哈哈哈哈,老伙计,没想到你还在呢。”
方海笑着,说道:“老顾你这小子,最近身体怎么样?”
顾玉泉和方海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两人眼中都有惊喜和久别的感慨。
顾玉泉和方海早年在学校里面就是出了门的臭味相投,虽然两人专业不一样,但是挡不住两人一见面就好像认识几百年的那种亲切感。
后来毕业之后,方海回家娶妻生子,当了一位人民教师。
顾玉泉留在城市里面,当老中医。
两人时常有联系,并且关系并不因为距离而变得淡薄。
后来方海妻子离世,方海的儿子成人,他辞去教师的工作,自己一个人跑到秦岭上隐居,刚开始还老是麻烦自己的儿子和顾玉泉上山送东西,后来方海习惯了山上的生活,便很少再和顾玉泉联系。
顾玉泉也只有再闲暇的时候,会上山来看望自己的老朋友。
“我很好,你怎么样了?”
方海笑着说道:“在这山里面,空气好,吃的也还行,怎么会不好呢。”
方海和顾玉泉寒暄了好半天,方海才看想站在顾玉泉身后的四个人,他扫过这四个人,走到林毅身边,点头道:“年轻人,不错不错,我看你很有缘分,你要不要留在这山中修道?”
顾玉泉哈哈笑着,说道:“那你可没机会了,小毅可已经是我的徒弟了!”
方海啊了一声,道了声可惜,问道:“可惜了,你看起来颇有慧根,要是修道一定会有大成就,对了,你叫什么名字?”
林毅拱手,说道:“晚辈林毅。”
方海点头,又看向旁边的人,“你们叫什么名字?”
“卓延”“谢元明”“胡明远”
“你们看起来,是练家子?”
“是,我们都是习武的。”
方海点头,说道:“习武好啊,习武好啊,强生健体,又可以修养元气,不错不错。”
“不过,老顾你们来的不太巧,我这正要上山挖笋呢。”
顾玉泉道:“那不是正好,走走走,帮你挖去。”
方海点头,说道:“也行。”
五人便跟在方海身后雾山上挖笋,顾玉泉一边走着一边说道:“那些道长怎么样?”
方海点头,说道:“还可以。”
卓延满肚子疑问,道:“先生,隐士到底是什么样的?”
方海笑着说道:“就是我这样啊,不过我这不算是完全的隐士,那些道长,隐居在更加深的地方,修为高深,你一般见不到他们,能见到的隐士,大多也就是像我一样,来这里静静心,避避世,很好说修行什么的。”
胡明远问道:“修为高深?是不是那种电视里面会御剑飞行的仙人?”
方海捋着胡子笑着说道:“哈哈哈哈哈,说是仙人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御剑飞行倒是不可能的,年轻人,修为高深指的是道学深厚,与自然更加的融为一体,不是指御剑飞行你,会各种奇妙的术法。”
胡明远点头,说道:“原来如此,您这样一说,感觉那些道长好神秘的样子,这样的人,世界上真的存在?”
“怎么会不存在呢,我之前有幸见过一个,他就站在那里,但是气息和周围仿佛融在一起,得道的人,现在的孩子都想象不出来。”
顾玉泉看着四人,说道:“你们问这些,难不成也想上山?”
胡明远道:“那倒不是,每个人的志向不同,我要当华夏第一武术师,不会上山的。”
谢元明笑着说道:“我看林师说不定会上来隐居。”
林毅哭笑不得,他是给了谢元明什么样的印象,才会让他有这样的想法。
“我老是感觉,林师不食人间烟火。”谢元明补充道。
林毅说道:“这倒是没有的事情,修道不执著地方,也不执着修什么道,这个道不一定是神仙之道,譬如说,老先生也有自己的道,我的道不在这山上。”
卓延被绕的糊涂了,说道:“道来道去的,喜欢的人就来,不喜欢就走,倒是无所谓的。”
方海笑着说道:“是这个理了,不过林小友看的很通透啊,这些年像你这样的后生真是不多见了,老顾有福气啊,竟然能收到你这样一个徒弟。”
顾玉泉笑得得意,说道:“你就没这个福气了。”
方海大笑,说道:“你这个老抠门了。”
几个人一路上说说笑笑,便到了竹林,卓延等人年轻力壮,很快就挖了满筐的竹笋,帮着方海挑回去。
回到方海家之前,方海表示要去道观,送一些竹笋。
众人便跟着方海去了道观里面。
位于山顶的道观已经破败了,残垣败瓦之间落着很多的树叶,看起来十分荒凉。
道观前门上没有匾额,方海告诉众人,这个道观名叫三清观,里面供奉的正是道教三清。
之前这道观里面还有五六个道士,但是近些年就只剩下两个老道士了。
其余的年轻道士有的去别的道观,有的觉得山中条件艰苦,全部都下山去了。
方海最开始来的时候,多受观中道士照顾,所以每一次采了什么东西,都送一些给观中的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