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历史 > 大夏状元郎 >第130章 圣人想哭

第130章 圣人想哭

作者:近墨黑字数:2720更新:2022-03-06 01:53

这场宴会的菜肴酒水之类的准备还算精致,最终却是草草收场,原因就在于,连刺史大人都按捺不住,想听郑经的高见。

宴会厅里的桌椅很快就在卢大人安排之下进行了调整。

若是正常的论道,一定会像是像之前在船上那样,列成两排,正反各居一排,而这一次论道,其实相当于讲道,按照后世的说法,就是演讲与辩论的区别。

因此,刺史大人也不搞对立了,直接在最上首给郑经安排了一个位置,其他人则齐坐在下方。

这就颇有点上课的味道了。

只不过与上课不同的是,郑经所说,随时都有可能被人质疑。

包括刺史大人。

也就是说,这是事实上的一对多。

郑经倒是无惧,他站到了最上方,开口便道:“人之善恶论,源头应该始于孔圣人,准确的出处是《论语·阳货》……”

他先将之前给刺史大人说过的复述了一遍。

但紧接着却说道:“不过在我看来,以上几种说法,除了孔圣人的‘性相近,习相远’之外,都是错的,而孔圣人的‘性相近’论,也不够严谨。”

此言一出,就相当于先否定了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还有西汉杨雄的性善恶混论之说,就是孔子的性相近说法,也被否定了一半。

一开场就是震惊四座!

直接否认两亚圣一贤人之说,连圣人之说也否定一半,这是不是太张狂了一点?

在场的所有人都很憋屈,很想对此质疑。

只不过船上那些士子,已经被郑经收拾过,不敢随便声张,而以卢勋为代表的官绅,在卢勋都没出声的情况下,又不敢造次,于是乎,满场寂静。

“为什么这么说呢?”

也好在郑经紧接着又开口了。

“按照《道德经》里的说法,‘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也就是说,善与恶,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而若是按照我关于道的新定义,既然善与恶是相对的,标准是由人来定的,那就属于人之道的范畴。

“试问,人初生时,尚未经人之道的规范和约束,又哪来善恶之分?”

他的完整解释来了。

所有人一下就懵了。

大家原本以为,不管是孟子的性善论,还是荀子的性恶论,亦或是杨雄的性善恶混论,别说是彻底推翻,想质疑一番都很难。

谁知,郑经也就只用了短短的几句话,竟然把三种不同论述都全给彻底推翻了。

有这么容易?

这逻辑对吗?

不知晓,或者还不太理解郑经关于道的新定义的那些人,比如说泗州那些士子,以及以卢勋为代表的官绅等,此时是一脸的狐疑。

但因为郑经的论述,涉及到了关于道的新定义,因此他们就算想质疑,也是无处下手的,因此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船上那些士子身上。

“顾公子,席公子,对于浪之的这番论述,你等可有不同意见?”

趁着郑经停顿的空隙,卢勋开始点名了。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假如有一丝可能,以他好辩的性格,对于这种颠覆性的观点,他十有八九会亲自上阵来质疑或反驳,可对于道的新定义,他还没理解透,在找不到切入点的情况下,他暂时把希望寄托在顾倾城与席希明等人身上。

可船上那些士子又怎么去质疑这一论述呢?

是啊,若是按照道的新定义,天之道,天下万物的运转规律,天生的,不可逆转,而人之道,人类社会的伦理法则,人定的,无数种可能。

一个是先天自带的,一个是后天规范的,这是道的新定义的基本逻辑。

而按照这一逻辑,善恶之论,确实是相对的,是由人后天来规范的,那就属于人之道的范畴无疑。

继续往下推。

那人之初,尚未开智,尚未接受人之道规范的教化,又哪来善恶之分?

这么一推下来,那不管是性善论、性恶论,还是性善恶混论,都全被推翻了吗?

这逻辑之严谨,根本就没法辩啊!

原本做足了准备,想刁难郑经一番的席希明,在卢勋的点名之下,懊恼地回道:“回大人,若是按照浪之先生关于道的新定义,此番论述无可置疑。”

“回大人,确实如此。”

顾倾城却是欣喜地附和道。

相比席希明的懊恼,此时的顾倾城确实是欣喜无比,因为由此也可以反证,郑经关于道的新定义,确实是成立的不说,还可以用来解决很多历史疑难问题。

这可是争执了数百近千年的性善恶论啊!

谁又能想到,若是按照道的新定义来断,推翻起来竟然是如此之容易呢?

这就是他欣喜的原因。

至于卢勋……

他先暗暗叹了一口气。

在指望不上席希明等人,自己又无法发力的情况下,他只能暂时接受郑经的这番论述。

但他也忍不住想,若是孟圣人、荀圣人,还有杨雄,他们若是地下或天上有灵,一得知自己的论说竟然如此容易被人推翻,会不会欲哭无泪?

肯定会的!

无奈之下,他只好又开口说道:“那就有请浪之继续。”

“至于为啥说孔圣人的性相近之说也不够严谨,原因在于……”

郑经又开口了。

“所谓性相近,习相远,这一说法是对的。

“性相近,是指人在诞生之初,未经人之道的教化之前,所有人所拥有的天性是相近的,也就是人之动物本能,这属于天之道。

“而习相远,是指人在接受人之道的教化之后,所受的教化之道不同,人的性情也就有了截然不同的差别。

“就好比说,同年同月同日同时同地生之人,长大后性情各不相同,原因就在于后天所接受的教化不同。

“从这一点上来说,孔圣人确实是对的。”

郑经又继续解释道。

这就相当于科普了。

在三字经里,开篇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事实上,这一句是结合了孟子跟孔子的说法,但对于这一句,很多人的了解却未必正确,按照孔子的原意,性相近里的性,应该理解为天生的性情,而习相远里的习,则应该理解为后天所养成的习惯。

天生性情就是天性,后天习惯就是养成,因此这一说法,其实是相当科学的,也基本可以颠覆算命学上的生辰八字决定命运之说。

对此,郑经深感佩服,因此该肯定的,他还是先肯定一番。

但紧接着他却说道:“之所以说孔圣人的说法不够严谨,是在于他未将性相近这一说法给说清楚,以至于后人才对人之初到底是性善还是性恶有了那么大的争议。”

说完,他又停了下来,以给大家质疑的机会。

众人:“……”

之所以有性善恶论之争,原因竟然归根于孔圣人那里?

这锅会不会甩得太远了一点?

卢勋:“……”

好吧,反正孟圣人荀圣人已经在哭了,孔圣人你也跟着一起哭吧!

他又暗暗叹了一口气。

郑经的这番表述,倒是没有牵扯到道的新定义了,因此他想质疑的话,是可以的,可问题是,人家是先肯定了孔圣人的论述,才怪他没讲清楚好吧!

这又怎么质疑?

孔圣人真要是讲清楚了,那还哪来的性善恶论之争?

这说法逻辑上也没毛病啊!

于是他只能说道:“那浪之觉得,此事怎样才能算讲清呢?”

无奈之下,他只能向郑经索要完整的论述。

既然你否定了孟子、荀子、杨雄的观点,又说孔圣人都没讲清,那你就拿出一套能讲清的全新观点出来吧!

这是在逼郑经就此立言立说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