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筠把大表哥的婚事抛在脑后了,刘氏可不会忘记,当天就和丈夫商量了,又问了公婆田家的情况。
沈父沈母要嫁女儿,自然得打听一下婆母的性子,也对田家有所了解,倒是觉得这户人家不错,只要孩子性情不是特别古怪,在这样的家庭养大,应该是不错的。
刘氏得了公婆和丈夫的首肯,就风风火火地去要去儿子。
沈诚从小跟着祖父学医,和老人待久了,性子也沉静,第一段无疾而终的订亲,刘氏把此看做是女方家里对自家的侮辱,沈诚却并不在意。
学医的人,自然知道无论男女,太早结婚生子,于己于孩子,都不利,所以他并不着急婚事,还是每日慢悠悠地和草药医书打交道。
刘氏看他这不着急的样子,本想训斥几句,又想想那未成的亲事,觉得有些对不起儿子,于是放缓了语气,细细把田家的情况介绍给他:
“也是巧了,我和你表妹说起李家的事,你表妹就提了一嘴她祖母娘家的侄孙女在找人家,我多嘴问了几句,觉得还不错,你8和祖父祖母也说田家不错。如果你也有意,那娘就写信给你姑姑,问问田家的意见。”
沈诚无可无不可,他不太挑剔未来妻子的娘家,只要对方不是被家里教迂了的深闺小姐就是。更何况,乡下人家的女孩,应该不介意随丈夫一起行医吧?
沈诚到底是个十几岁的少年,对婚姻还有些浪漫的想象,觉得自己和妻子能像祖父母、父母那般共同行医的话,就是段美满的婚姻了。
这么一想,沈诚爽快地点了头。
刘氏见儿子同意了,又风风火火去找宋筠,既然家里已经初步定下了,刘氏也不瞒着宋筠,把实情说给了她:
“筠姐儿也知道,舅母一直在给你表哥寻摸婚事,那天听你提了田家的表姐,觉得不错,就想写信给你娘,问问田家的意思。你也来了半个月了,想必也有话要和家里人说,就一起把信捎回去吧。”
刘氏就是这点好,哪怕宋筠只是个五岁多的孩子,她也愿意比较平等地对她说实话,而不是连哄带骗地遮掩。
刘氏若是找其他借口给沈氏写信,宋筠还真没办法给她吐露更多实情,那就显得太过早熟了。
但是她如今这么坦荡地把想结亲这事儿告诉宋筠,宋筠也就有理由给她透露更多信息了。
“有个事儿,我觉得还是得让舅母知道。”
刘氏有些好笑,一个小丫头,还说得这么郑重,不知道的还以为有天大的事呢。不过宋筠接下来的话,倒是的确让她重视了起来:
“田满表姐,去年之所以来我家小住,是因为她家给她订的亲事不成了,我田家伯父就送她来我家散散心。”
刘氏皱眉,万万没想到还有这一出,她倒是不太介意订过亲。若是男方早逝或者八字不合之类的,他家是不信这个的。若是女方的问题,那就得再考虑了。
“筠姐儿知道原因吗?”
宋筠点头,详细给刘氏解释了一下:
“我大致听祖母念叨了几句,说是府城有户白家,不愿意我家和姑父家结亲,就拿田表姐的婚事做筏子,害得表姐被退了亲。”
刘氏在府城呆的久,常出入各家后宅,略想了想,就知道白家是哪家了。这么一看,倒的确不是田家或者田满的问题。
她又积极了起来,写好给沈氏的信后,就过来和宋筠拿信。宋筠被王雅维和沈诺带着在外面逛了几次,也给家里人买了些礼物,干脆随着刘氏的信一起捎了回去。
沈家托人给宋家送信的时候,宋家的气氛也不算好,这就要从头说起了。
宋筠走得猝不及防,宋老太太一开始绝不愿意承认她担忧的,反而显得很恼怒。
随着宋筠到了王家,李氏又很贴心地给宋筠往家里报了平安,宋老太太不担心了,也有空找儿子儿媳妇算账了。
以宋老太太的性格,找麻烦肯定是明明白白地找麻烦,绝不阴阳怪气,在宋念夫妻连着被大骂了三天后,宋老太太突然反应过来:
自家那从未离开过家的孙女儿,只带了一个七岁的丫鬟就要去外祖家寄人篱下了。
没错,宋老太太不觉得去王璞家会受委屈,毕竟那是她最信任最依仗最有出息的亲外甥,但是沈家,她可没那么放心了。
她相信亲家公亲家母不会亏待外孙女,但却对沈氏的嫂子没有信心,怕她嫌弃自家孩子。
这么想着,她忍不住又要骂了:
“世上还有这么狠心的爹娘,把五岁的孩子扔到陌生的舅母手下讨生活,你们多给她带个丫鬟都好啊。”
说到这里,宋老太太一指沈氏:
“说得就是你,你但凡把白穗给她带上,我都没这么担心!”
沈氏知道婆母是为了自己女儿担心,也没反驳,默默听着,更何况她也挺担心女儿受委屈,倒不是怕被怠慢,而是怕她去了拘束。
沈氏的确也想让宋筠带着白穗一起去的,好歹有个大人跟着。只是宋筠去府城是为了撒欢的,可不是为了被人继续管着的,好说歹说劝住了沈氏。
沈氏对爹娘和嫂子都很放心,再加上还有王家,就随了女儿心意了。
如今被婆母这么一提,到底还是有些后悔。
宋老太太当着儿子儿媳妇面,没办法承认自己的愧疚,私下里却对着青麦念叨:
“都怪我,孩子就是想读个书,我应了便是,到时候筠姐儿能读书,茹娘也能常见娘家人。就赵老太太那被大儿媳妇治得服服帖帖的样子,想她也不敢欺负我女儿。唉,真是猪油蒙了心,脑袋勾了芡,我当时怎么就死活不答应呢?”
青麦被沈氏治了一场,之后又被沈氏私下安抚了几次,总之,虽然不至于对沈氏多真情实感地投诚,却还是比较敬畏她,此时听宋老太太这么说,也有心帮沈氏敲敲边鼓,试探地说:
“老太太还是疼孙女的,不过是当时没想这么多罢了。如今也不晚,等筠姐儿回来了,老太太答应让她去读书便是。我听说赵家的小娘子很喜欢咱家筠姐儿,说不得还是为了筠姐儿才找的先生。”
青麦歪打正着猜到了部分真相,宋老太太虽然不信,却还是觉得被安慰到了,自家丫头讨人喜欢,那是肯定的。
越这么想,她就越希望孙女儿早点回来,能告诉她“祖母同意你去赵家读书了”,这种迫切的情绪之下,宋老太太有些失眠,没几天就和儿媳妇一样,顶了一对黑眼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