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女生频道 > 全真道统玄门正宗 >第一百四十四章 靖康元年 天下大势

第一百四十四章 靖康元年 天下大势

作者:微风起时字数:4223更新:2022-05-20 13:56

宣和七年的最后一个月,李三郎的关中军整整在汴梁停留了半个来月,不惜做出要攻打汴梁的架势,才将自家缴获的那批物资讨回了不到一半。

自从半月前封了文演和段志玄两个小官之后,对于段志玄提出的取走暂存物资之事,赵诘便表现出了一副朕不知的模样,尽拿些官面话来搪塞,反正就是不想给。

段志玄在汴梁也不认识什么人,唯一熟悉些的便是张叔夜,上门求了两次,张叔夜也算尽心周旋,但还是没什么用。

一直在城中蹉跎了七八天,段志玄无奈,只得出城向李三郎禀报情况,这可把李三郎气的不轻,面对宗望都没吃亏的李三郎,却被赵诘阴了一把,这如何能忍?

当下也不顾文演的劝阻,便开始打造攻城器械,准备攻城吓一吓赵诘。

李三郎也不信邪,这赵诘怕完颜宗望,难道便不怕我李大帅?

赵诘果然还是那个赵诘,眼看关中大军一副不死不休的样子,当即便怂了,连忙派张叔夜出城交涉。

李三郎也不多话,将张叔夜自家签署的接收物资名单丢给了他,张叔夜顿时老脸通红,呐呐不知所言。

李三郎冷笑一声道:

“怎么?他完颜宗望说上一句,便能得无数好处,我关中的物资说不给就不给了?这是看不起我关中?既然如此咱们就刀剑之下见真章吧。”

张叔夜被其充满杀意的言语骇了一跳,连忙劝道:

“李帅莫要冲动,老国公一生忠义,万万不能临老还背个叛国之名吧?且容老夫再去与陛下好好说道说道,如何?”

李三郎冷笑一声道:

“你也别拿爷爷来压我,我等从关中千里迢迢前来救你们,没点像样的赏赐便也罢了,我等也不在乎,但这批物资是我关中将士死了多少人才截下的,阵亡将士的安置全看这些物资,你等若敢贪墨,我答应我关中将士也不会答应的,老大人还请三思。”

张叔夜也自知理亏,不敢再多言,只能拱手说了句‘李帅放心,老夫接手的物资,便是死也要将其如数奉还。’

说完便转身离开了关中大营,回了汴梁去与赵诘商议。

赵诘自然不想给,而且即便想给也拿不出来了,为了先行凑足宗望的赔偿,那批物资之中的金银已经被赵诘取走了半数,如今汴梁这幅鸟样,如何还能凑得出来。

又经过几日的交涉,最终先将剩余的物资金银交给关中军,至于缺额便商议好了逐年交还一部分,李三郎看汴梁确实是拿不出来,便也勉强同意了。

金银这些还好说,粮草数量实在过于庞大,单凭关中军这点人手是万万运不走的,再者说关中如今并不缺粮食,关中如今水利通达,已经大丰收了十余年,存粮多得都快放不下了,粮食的价格也基本稳定在一升五到七钱左右,这些粮食虽多,但是运到关中也不值多少钱。

李三郎算了算这笔账后,便将一部分粮草送给了文演,剩余的除了留下够一万大军三月之用后,便尽数分给了汴梁的百姓。

这些粮食虽然平摊给到每个人头上不算多,但也能暂缓了城中百姓的燃眉之急,令得百姓称赞关中军乃是仁义之师。

许多有抱负的青年官员,看着关中义举,也是心中微动,辞了官职后准备随着李三郎等去关中看看。

李三郎自然大喜,其从小便在李成义身旁,早就耳闻目染的明白了人才的重要,关中能有如今的气象,第一功当然是得益于全真教扫除妖邪,让关中稳定。

这第二便是道堂源源不断的输出人才,使得关中强盛。

这第三便是李成义为人眼光卓绝,不止培养了许多关中本地人才,对于来关中避难的人才也从来都是一视同仁,求才若渴。

如今有这许多青年才子的投靠,即便其中大部分只能当个县令之类的百里侯,但只要出上一两个像李靖那般的人才,便是赚死了。

此举自然惹得赵诘大怒,直骂李三郎等是狼子野心,收买人心。

关中如今与大周算是被赵诘逼得撕破了脸,李三郎如何会在乎赵诘的想法,又在汴梁停留了好几日招贤纳士之后,才心满意足的带着两百余青年士子,大摇大摆的回关中去了。

如今北方大部分已经被魔门所占,从北方回关中虽然不是不行,但也颇为危险,如今关中大军所带物资颇多,且带着这两百多士子,李三郎也不想冒险,便准备和文演一道先南下,然后从荆州入蜀,而后从汉中入走陈仓过祁山道入关中。

这条路虽然远了一些,但胜在稳妥,而且李三郎也准备从蜀中看看有没有机会,由蜀中或者汉中攻入高原,让佛门首尾不能相顾。

李三郎和文演两军一路往南,到了荆州后便分开一方走东南,一方走西南,张通灵需要回去坐镇龙虎山,没法与赵守敬回关中拜见许道平,便让赵玄朗代自己向祖师请罪,让其跟着师叔去关中一趟,也算游历一番。

荆州本来是星辰派的地盘,关中军想要从荆州入蜀,虽然不算难,但被刁难一番本也算常事,只是如今星辰派在道辰子的带领下,如今正在山东与玄元和神宵一起与曹芳等人对峙,荆州也就留了一小部分力量,自然不敢与关中军为难,赵守敬只是派了个弟子说上一声后,便大大方方的放行了。

众人从白帝城坐船一路入蜀,而赵守敬知道了李三郎的想法之后,便带着李三郎和赵玄朗先行一步去太白拜访,毕竟蜀中形势,太白作为蜀中剑派盟主自然一清二楚的。

将大军暂时交给段志玄暂时统领,三人一路飞遁,不到一日便来到了太白山门,赵守敬递上拜帖之后,出来迎接的是齐玄真的得意弟子孙云峰真君。

如今正是天地气运勃发之时,众人修炼比起从前也是快了许多,这位孙云峰也在前不久证就了真君。

孙云峰将众人带到待客的大殿之中,上了茶,仔细听了李三郎的想法后,叹息道:

“小友眼光不差,能够通看全局,只是这想法却不行的,高原之上对于我等修炼之人来说自然无妨,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却是毒药,没有几年的适应是没法在高原上作战的,只靠修士也不现实,毕竟人少没法真正威胁到佛门统治。”

李三郎这才知道,为甚祖师从来没提过让蜀中从后方杀入高原,原来不是不想,而是不能,也难怪佛门如此有恃无恐,原来即便是败了也不过是回到高原休养生息便可,也不怕关中顺势攻入高原。

李三郎起身谢过了孙云峰的指点,赵守敬和孙云峰也算是旧相识了,二人聊了一会修炼问题之后,这才告辞离去。

李三郎出了太白山门之后,便一直在沉思,自家战略想法不差,但是战术上还得多想一想才是。

从蜀中和陇右一起攻入高原的确是上策,但是一个高原问题不解决,便如井中月水中花,没得办法实施。

而高原问题好像除了适应也没得甚办法,不过关中习武之人多有,这些人比起普通人还是要强不少的,应当用不到两三年来适应才是。

心中有了计较之后,李三郎也不在多想,这计策想要实施,还需要时间,反正自家如今年轻,时间多的很,慢慢和其周旋便是了。

大军行进速度不快,又绕了好大一个圈子,待回到关中之时,已经过了三个来月,而宣和七年也正式结束,如今已经是靖康元年了。

经过两年多接近三年的拉锯,陇右如今的形势已经是关中全面占据上风了,天水一线已经收回,而吐蕃大军也被打的损失惨重,当年入陇右之时的三十多万人马,如今虽然陆陆续续补充了一些兵力,但也不足二十万了。

整个吐蕃大军都被压到了沙洲一带,只能靠着黄河固守,陇右算是基本全面收复了。

只是这佛门还是不死心,一直不曾退回吐蕃,关中军也只能与他们耗下去。

如今陇右全真教的大部分弟子已经回了终南山,只有许道平这个掌教还被拖在陇右动弹不得。

而西域的局势随着魔门将目光投向中原之后,粘汗大军也相继撤走,如今只有不到十万兵马在乌孙固守,如今两方是谁也奈何不得谁,再在西域布置大军也就没了必要。

李诙也带着大军准备撤回关中,西域都护一职也交给了黄韬,而其兄弟徐成也带着李诙留下的八千精锐骑兵担任其衙兵。

如今天下大势,便分成了四个大势力,其中魔门最强,如今占据了漠北、辽东、中原北方大部分地方。

其次便是以玄元宗为首的大周一方,如今大周虽然威望全无,但只要玄元宗为首的中原正道联盟不垮,如今剩余的南方之地,也还守得住。

再接下来便是关中、汉中、蜀中这三家的联合了,其中以关中底子最厚,大军最为精锐,随时能拉出四五十万人马,乃是三方之中的领头者,但也因为关中接壤中原和吐蕃,导致大部分力量被牵制,故而也难有作为。

至于吐蕃佛门一方,只要没拿下关中,便没资格去逐鹿中原,便也不提了。

如今天下大势其实还是在魔门和玄元这两方老牌势力,如果魔门能将玄元宗击垮,便能顺势取下山东、山西、河北等地,将南方形成包围之势。

只要慢慢经营个七八年,不管是吃下关中等地,还是一举覆灭南方,对其来说都是占尽了战略优势。

如果魔门选择先下南方,完成基本的一统,而关中三地虽然人口不少,但是比起中原的人口繁盛还是大大不如,到了那时候,关中基本也是待宰的羔羊,只看魔门什么时候将之一口吞下罢了。

而如果魔门想要先拿下关中等地,只要派遣一支军队守住黄河一线,便能从容的与关中纠缠,待得关中一下,便能从蜀中与河北两个方向一起出兵,南方也挡不了其雷霆一击。

如今想要破局其实不难,只要关中与南方联合共同出兵夹击,魔门在北方也绝对站不住脚的,只能退回辽东和漠北一代。

只是关中军力被佛门牵扯,却是有心无力,只能看着魔门将整个北方大部吞下。

而且如今宗望吃了一回亏后,已经在河洛之地布下了重兵,关中再想从潼关出关中入中原,已经变得极难了。

不将河洛之地的魔门大军击破,关中军也不敢绕道去中原,不然人家将潼关和武关一堵,你便是出的来,回不去的结果,而没有稳定的后方,粮草稍稍出些意外,那便是万劫不复的下场了。

不过这些事,暂时还轮不到李三郎来思虑,回了长安之后,将有功将士和阵亡将士的后续处理完毕之后,李三郎先是呼呼大睡了三日,这才重新振作起来。

先去看望了爷爷李成义,而李成义比去年之时身体更加不好了,人也变的有些痴呆起来,和李三郎说话的片刻功夫,便好几次都忘了是自家孙子,一会以为是大儿子李钰,一会又以为是三子李诙。

有一次更是将其认作了许道平,而且耳朵也变得极为不好使了,声音稍稍小些,便听不到,李三郎和其说话都得喊出来,才能让其知道是说些什么。

看望了爷爷出来之后,李三郎心中有些悲切,自家爷爷何等英雄,关中如今的强盛,是李成义步履维艰的和全真教一起开创出来的,其在其中占据一半功劳这话,实在不是什么抬举之言。

当年关中何等景象,全靠李成义艰难维持,才稍稍留下了些底子,待得全真教入关中之后,才能有人口基础让关中开始发展。

而且其当国公这些年,不知道收拢了多少人才,便是自己家族之中都培养了不少方面之才,不然以如今关中几面受敌的处境,虽然有山川之险,但也绝无安稳可言。

而且单靠全真教,虽然能让关中安定,但是绝对做不到,这等只要二十来年,便能以一地同中原抗衡的局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