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历史 > 回到大明当崇祯 >第一四三章 国事,人事

第一四三章 国事,人事

作者:云中怪客字数:2165更新:2022-04-11 12:28

孙承宗提出以战代训的建议,朱由检不由联想到后世的老山轮战,或许他可以仿效一二,以糜烂陕西为代价,换来一支身经百战的天下劲旅。

而且陕西之所以会爆发民乱,当地的藩王宗室、官僚勋戚可谓居功至伟,如果他暗中示意洪承畴故意放水,引流民军打破陕西藩王宗室、官僚勋戚的堡垒,行借刀杀人事,事后陕西糜烂局面收拾起来才更加顺利吧。

不过朱由检很快又否决了这个令人心动的主意,原因有二:一,陕西不是老山,老山位于中越边境,即使打破砸烂也无所谓;而陕西却是大明腹心之地,战乱受影响最大的还是陕西百姓。

二,朝廷新军固然可以在陕西轮战中得到充分锻炼,成长为一支不弱于建奴的天下劲旅,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倘如流民军屡屡打破藩王宗室、官僚勋戚的堡垒,获得大量物资补充,他们的实力无疑会越来越强,说不定也会成长为不弱于建奴的恐怖新军呢。

对于这一点,朱由检不能不顾虑到,须知历史上李自成的大顺军、张献忠的大西军便是历经百战而来的。

流民军刚刚揭竿而起时,面对官军的围剿,好几次全军覆没不得不向官军投降,他们无论是面对天雄军、秦军、关宁铁骑还是四卫营改编而来的勇卫营,全都一战即溃,溃不成军。

但流民军和各支官军反复拉锯了近十年后,战斗力终于锻炼出来了,进入崇祯十年之后,流民军的战绩渐渐从屡战屡败转变成屡战屡胜,并最终于崇祯十七年一举打破京城,成为埋葬大明王朝的刽子手。

朱由检颔首赞许道:“孙先生之言可谓老成谋国之言,对于军人来说,再好的军校也比不过在战场上走一遭。

也罢,朕便依孙先生之言,以西山军校三百学员为基干,从精英中选拔三千精兵组成新军,入陕作战。

此外,狮子搏兔亦需全力,流民军最大的作战特点是流窜作战,他们流窜一地便糜烂一地,对地方破坏性非常大。

朕以为要彻底歼灭流民军,还需要一支机动性强的骑兵部队助阵,朕便从四卫营中选拔出两千骑兵,由李邦华率领,入陕协助洪承畴彻底平定流民之乱。”

黄立极赞叹道:“圣明无过陛下,有了新军和四卫营铁骑的援助,区区王二逆贼必反手可灭。”

朱由检摆摆手道:“朝廷以一国敌一隅,剿灭流贼是必然的。但剿灭流贼之后,还得安抚好百姓,让当地百姓安居乐业,勿要重蹈覆辙。

所谓流贼,其实大多数是由活不下去的百姓组成的,如果他们连最基本的生存权利都没有,只有揭竿而起才有活路,难道我们这些食肉者还能叫他们安安饿殍不成?”

李国普深以为然的道:“陛下所言极是,相比剿贼,抚民才是重中之重,只要陕西百姓人人都有饭吃,傻子才会跟着野心之辈造反呢!”

郭允厚却蹙着眉头说道:“陛下,倘若要解决陕西百姓的吃饭问题,那么朝廷至少要向陕西拨款五十万两以购买粮食。”

“又是五十万两?”朱由检不悦的道:“前段时间朕不是从内帑中拨款五十万两借给户部了吗?怎么那么快就花完了?”

郭允厚苦着脸道:“陛下,五十万两对于朝廷庞大的开支只是杯水车薪罢了,这批银子在国库还没焐热呢,便已经花的七七八八了。”

朱由检想了想,道:“内帑只能借出三十万两,不能再多了。还有郭尚书,朕之前提过的开海事宜你得早做准备了,郑芝龙等人大概还有几天就要到京城了,届时利益相关各方将召开海贸协商大会,户部就代表朝廷加入谈判吧。”

郭允厚并没有和崇祯讨价还价,显然三十万两银子已经达到他的心理预期,当即满口答应下来。

说完了陕西之事,朱由检拿起一份奏折,道:“今年你们交给我的官员任免名单朕已经看了,朕认为大部分都没什么问题,只是还有几个人选朕并不是很满意。”

黄立极身为内阁首辅,兼管部门当然是六部排名第一的吏部,听到皇帝对内阁草拟的任免名单不满,连忙问道:“恕臣愚钝,还请陛下明言。”

朱由检不客气的道:“比如吏部尚书周应秋,朕就对他非常不满意!朕知道,周应秋和你们同为一党,你们自然是要护着他的,可他在吏部到底做出什么功绩?

他什么事情都没做,堂堂吏部尚书,六部排名第一的官儿,却和文选郎中李夔龙行卖官分贿之举,简直是自甘堕落!

如今我大明吏治之所以败坏到这等地步,便是周应秋这样的官场蛀虫太多了。

这样的人,对于我们中兴大明的事业是不会有半点作用的,必须将他清理出朝堂!”

听到皇帝如此评价周应秋,黄立极等人已经非常清楚,周应秋的官场之路走到头了,虽然和周应秋有同党之谊,但也犯不着为他恶了皇帝,黄立极等人连忙点头称是,不敢为周应秋说情。

接下来,朱由检还一连点了七八个人的名字,这些人,有阉党、东林党、中立派的人,看上去没什么规律。

可仔细分析,却能发现这些人的共同特点便是无能,都是没什么功绩,只凭着资历在朝堂上滥竽充数之辈,徒费朝廷粮饷而已。

将这些滥竽充数的人清理出朝堂之后,大臣们的目光很快就盯住了他们去后留下的位置。

黄立极道:“陛下,吏部尚书排名六部第一,且管理着天下官员的升迁任免,极为重要,不知道陛下心中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吏部尚书何其重要,当然要找一个刚正不阿的大臣才能担此重任,纵观明末时期,刚正不阿而又威望隆重的大臣朱由检只想到一个。

朱由检道:“朕以为袁可立就非常不错,如果诸卿没什么意见就点袁可立为吏部尚书吧。”

听到“袁可立”这个名字,黄立极等人即使有再多的小心思也只能吞回肚子里去。

须知道,袁可立可是个大牛人啊,内阁在座的大部分还是他的后辈,谁敢说他的不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