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在她眼中真是够快的,她没有和原嬷嬷说。
原嬷嬷一个人又说起来:“这一路到京城都要平平安安的。”
圆月点头。
李福儿和爹——
接下来这一个月确实平平安安的,没有发生什么事,过得也是很快,虽然一路赶着路,加上又下了雨还有雪,不好走,让人很累,还是很快过去。
眼看还有两日就到,远远看去似乎能看到京城大门了。
原嬷嬷舒了一口气回头:“这一次是真的要到了,姑娘,这一路回京回想着就觉得难,比老奴一行去的时候难多了,让姑娘和县马也受累了。”半路下雪,好的是后面又停了,不然没法走,不知道还要耽搁多久,也是老天爷赏脸,知道她们要赶着回京城。
不过到这里也没事,看来是真没事,这次是真要到京城了,不久就会到。
李福儿嗯一声。
李二一样,他此时在马车上,没有不理会。
原嬷嬷跟着又笑着说要派人回京通知郡主等了,让郡主他们知道他们要到了,到时候好迎接姑娘,他们之前还是找到姑娘,劝得姑娘同意,要出发的时候,让人送了一封信给郡主。
后面就没有了。
一路上也不方便。
李福儿没说话,李二差不多。
等到原嬷嬷去了,圆月也跟着,李福儿才和爹说了说,李二:“能平安到京城能平安入府就好福姐儿,这一路真的有点难,下雪什么,到了后我们。”不知道会面对什么的情况。
他想起这个,担心起来。
李福儿临近京城,也在想:“水到桥头就直了,爹不看书了?”爹一直在看书。
李二应了声。
原嬷嬷找了人,不知道怎么安排后回来:“姑娘。”又叫了,说她安排了人,人去了,李福儿看到,看到有人骑马冲出去了。
“大概晚上人就会到,就能见到郡主。”单个骑马跑得快,原嬷嬷再开口。
之前送的信应该半个月前就到了。
李福儿看她。
“姑娘,要到京城,老奴再和你说一下,到了京城你见到人。”原嬷嬷一下子说起到了京城后见人行礼这些的问题,也让圆月和她示范。
李福儿也认真听了。
听完记住后,原嬷嬷又和爹说起来,竟也教起爹,整个人看着认真了好几分,也许一直都等这一刻?
李福儿不知道,见爹也记住,原嬷嬷不再说,看向外面。
她也看向外面,京城。
京城,大长公主府里,长乐郡主从半个月前收到信就什么都不做等着了,信里当时告诉她人找到了,也跟着一起回京了,
她不知道人怎么样,从信上看很好。
算时间要是一路上没有耽搁的话差不多该到了。
应该就是在这几日。
这一个月里面京城天气一直很好,路上的天气她不知道是不是一样好,希望是,这样就不会有什么耽搁,会按时到。
她就能见她的亲孙女。
还有女儿嫁的人。
她的女儿,从小就被换了,换到了外面,她——
这事她没有告诉任何人,养了这么多年一直很疼的女儿孙女也没有说,她害怕,当初要不是有老人说漏嘴,她还不知道她并不是她的亲生女儿,孙女也不是,她的亲生女儿被人换走抱到乡下知死活。
后来找了找找不到人。
要不是有人上门告诉她,她也还不知她的亲女儿和孙女在哪里,也许找几次下来找不到人,以为人没了就不再找了。
这事她也没有告诉娘那边。
娘一直嫌她软弱,不喜欢她的性格,觉得她不像她,不喜欢她的‘女儿。’也是因为这样她才一直疼着那不是自己亲生女儿的女儿。
等娘知道她的曾孙女还有亲孙女在哪,还不知道会如何!不过她是郡主。
等孙女到了,见了面再和娘说也不晚!
“郡主。”这时有人进来,恭敬的行了一礼,叫了声。
长乐郡主看着进来的人,是她身边的人,问有什么事。
来人行了一礼:“县主出门了,和姑娘一起出了门,好像有什么事急冲冲走了。”
“她们母女俩一起出门?能有什么事。”长乐郡主说着坐直了些。
“郡主。”
“不用管。”她们母女俩最近经常这样,是去找那位回京的殿下,那位殿下带着人回来,很多人家都带着家里姑娘去找。
可不是随便谁都能高攀的,没有一定的身份情份,他根本不理,没看到别的几家?
她知道她们母女俩也是在她这里求不到想要的,因此——
她那位‘孙女’一直没有封号。
以前一直想要她入宫求。
她答应过她们,可娘不同意,现在她找到亲孙女了。
不过那位殿下倒是派过人来找她,告诉了她孙女的位置,说见过,想到这里长乐郡主想着她的孙女和这位殿下,应该只是见过?
应该不会有什么过多交集,她对这位殿下很了解。
“郡马呢。”她问。
“郡主,郡马没有回府,昨晚一夜没有回来。”来人小声低下头说了。
关于郡马没有人敢说什么。
长乐郡主脸色一变,她们的女儿都成了假的,真的女儿死了没了,孙女找到要回来,他,他还是这个样子,什么也不知道,什么都不知道!
都是因为他,她身体才成这样,娘才不满。
当年要不是他,要不是他在外面养了别的女人,养外室,她心情不好,找上门难产,女儿也不会被人换,也不会有这事,都是他,他!
她心情不好,更难受了。
“郡主。”
来人看了郡主脸色唤了声,长乐郡主听不到了,想到娘让她和离,说了很多次,一直以来都让她和离,说郡马配不上她。
她一直不愿意,不想,因为人是她当年自己挑的,不是娘。
为了嫁给郡马当年她什么都不顾。
惹了娘生气。
她不想娘笑她。
“郡马好像又带一位姑娘。”来人又小小声的。
长乐郡主脸色再变,让她下去,郡马。
另一头。
谢琰收到一封信,知道人快到了,他放下信,前些天他安排的人回京带了人回来,审完,就等人到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