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历史 > 农家子的科举之路陈霄 >第五十九章 建设事宜

第五十九章 建设事宜

作者:秋梧字数:2149更新:2022-03-25 09:37

到了县衙门口,梅知县的事情也全部都交接完了,陈霄一下车,就看到县衙门口几辆装着满满的马车,还有莺莺燕燕的女眷坐在车里。

“县衙里面我夫人已经收拾好了,陈大人,我还急着上船,你要的东西全在里面,我就不和你多聊了,有缘再见。”

说完,梅知县冲着县衙门口正在安排事务的一位穿着灰色儒袍的中年男子喊道:“白师爷,陈大人来了,你有什么事就同他说。”说完,利索的上了马车,扬长而去。

陈霄愣住了,刚刚一直在马车里听梅知县说话,没机会看外面的情况,现在不由的打量了一番外面的街道。

两侧的铺子不少都损坏了,路上官差正握着手里的长刀在整理秩序,分发粮食。

如此景象,陈霄的心中只有四个字形容当地的情况,贫穷,很乱。

难怪那梅知县走的极为利索,不带一丝留恋。

白师爷忙的额头冒汗,见到陈霄,赶紧跑着过来,行了礼道:“大人见谅,实在是事太多。”

陈霄叹了口气,“无碍,你将衙内负责主要事务的几人全部见到里面,同我说说易县的情况。”

陈霄看向身后,“这些是我的家眷。”

白师爷道:“您稍等我这就让人带您的家眷去后院,梅大人一家走的时候后院的仆从全部都带走了,只有一个厨房的张娘子留着,张娘子在这一直帮工,我让她来帮您夫人。”

说完,让身后的衙役叫来一个皮肤黝黑,身材瘦小的女子,“这位就是张娘子。”

周玉柔已经下了车,陈霄道:“县衙有许多事情要处理,这位张娘子以前在后院做工,你辛苦些,将家里人都安置好。”

“相公放心,只管做自己的事,后院的事情,我会做好的。”周玉柔温柔一笑。

陈霄握了握她的手,对着后面的人道:“周管家你带人将东西全部搬到后院。”

“二表哥,无为,你们同我去县衙。”

安排好事务,陈霄在县衙里见了县衙里的众人。

易县受灾严重,朝廷的赈灾银子也只到了一半,如今的景象也是梅知县好不容易维持住的。

“如今县衙还有多少银子,百姓情况如何,赈灾进度如何?”陈霄问出心中所想。

白师爷毫无隐瞒的全部说了出来,陈霄闻言,只觉得头大。

“洪水已退,你速速派遣衙役去苗寨等地再寻找一番,有没有遗漏的百姓,让各镇的镇长务必全部报上来,不得隐瞒。”

“另外,将县里全部的大夫召集起来,分派到各镇给百姓看诊,所有费用全部都记在衙门。”

“如今易县遭此大难,陈某也是初次做官,日后要劳烦诸位了。”

陈霄行了一礼,底下众人连忙回礼,“大人客气了。”

白师爷带头,赶紧让人吩咐下去干活。

林建武同柱子也一同跟着章铁去做事。

“外面现在赈灾的情况如何?”

此时衙门里只剩下陈霄,白师爷,还有小厮无为。

白师爷道:“粮食都是县里的存粮,之前梅知县也派人用灾银去了南方买粮,只是如今还未到。”

陈霄看着各地呈上来的报告,如今洪水已退,现在只剩下建设方面了,最主要的便是防止疫病。

洪水之后,疫病最为流通,白师爷之前也担心过此事,但是当时梅知县一直想着离开,也没在管这件事,再者药材方面总是花费太多,百姓付不起银钱,自是不敢看病,好在陈霄一来,便下了这个命令。

“让各镇将劳力数量统计上来,不能就这么让他们白领粮食了,如今堤坝是最重要的,之前之所以没有挡住洪水,便是堤坝出了事情。”

陈霄之前有好生研究过易县的地图,易县此地有山有水,若是修建堤坝,将水源排到两侧的湖泊里,百姓便不会受此灾害。

“这,如今银子短缺,修建堤坝所需的银两怕是?”白师爷也想过建堤坝,但是没钱怎么行啊!

如今最重要的便是将易县和隔壁的地方阻断起来,不然下次还得遭殃。

“我刚刚在街上看过了,去领赈灾粮食的有不少青年壮力,让他们都去,若是不干活,便没饭吃。”

“这。”白师爷有些担心。

陈霄继续道:“我知道你的担心,妇孺老幼自是免费领粮的。”

“大人此举是好,只是这看管方面,本地民风彪悍。”

“看管方面就让各村的村长派人看着,管好自己村子的人,后面衙门派人去检查。”

白师爷想了想,“大人此举颇好。”

“大人舟车劳顿,还是去后院休息一番吧!”

陈霄摆摆手,“不了,我同你一同去外面看看。”

陈霄也想睡觉啊,但是一想到外面那情形,自己哪里睡得着。

外面的衙役已经按照陈霄的命令开始干活,陈霄从吏部带来的四名官差也被章铁收编,跟着他们去各镇干活。

陈霄在街上走了一圈,发现不少大户人家正在赈灾。

“易县还有这么多富户吗?”

白师爷道:“这里的人宗族意识颇深,无论如何是不会离开家乡的,故此,留下的富户人家不少。”

有的人家赈灾是心地善良,有的则是为了名声,陈霄想了想,随即道:“你晚上派人去家敲门,从明天开始不得私自赈灾。”

陈霄继续道:“若是真的为了善事,就让他们将粮食衣服全部送到县衙,由县衙统一发放。”

白师爷自是知道外面那些富户的心思,随即道:“大人,若是如此,只怕有些人不愿意啊!”

商户人家此举无不就是为了名声。

“你说你们这里有许多宗族?”

白师爷点头,“是,下官便是白家的人。”

陈霄道:"你同他们说,无论捐了多少东西,官府都会记录在册,晚些时候找个工匠,在县衙外竖块碑,将各家捐了多少都刻在上面,捐的越多,名字排的也越高。"

白师爷想明白了此事,不由赞道:“大人此举妙哉,既给了真心想做善事的人家机会,又给了那些沽名钓誉之家一个名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