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道人与众人寒暄了一番,这才对刘涌说道“刘先生,你尽可以放心。在这洞窟之中,我太华派不会与你们华山派为难便是。”
刘涌说道“道长有如此心胸,刘某佩服。此间事情一了,刘某自当再向道长言谢。贵我两派之事,牵涉甚多,大事非刘某所能决断。正如道长所说,此时此地,正应携手对敌,共度难关。”
他说完之后,向着清风道人拱了拱手,转头对司徒桥道“司徒先生,烦劳你继续给大伙儿讲讲这壁画中的故事。”
司徒桥一直皱着眉头,似乎对清风道人打断自己的话头颇为不满,只不过碍着刘涌的面子,倒也并未像方才那般出言讥讽,只是哼了一声,接着说道“郑伯做了郑国的国君之后,他的母亲和弟弟心中不服,都想着颠覆郑伯的国君之位。这武姜夫人暗想,段在都城,时刻受到郑伯的压制,自然难成大事,不如分封到外地,暗中蓄积兵马粮草,待机而动。是以她便向郑伯请求,将制邑封赏给段。那制邑是郑国最重要的城池,地势险要不说,城墙高大厚重,周围土地肥沃,粮草充足。郑伯听了武姜夫人的请求,便对夫人说道,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一旦有变,必是刀兵之地。何况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过于不吉,还是不要让弟弟去哪里为好。若是封给其它城池,我都可以照您的吩咐办。
“武姜夫人见郑伯不同意封赏制邑给小儿子,便气冲冲的对郑伯说,既然你说其它城池都可以封赏,那便将京邑封给段吧。这京邑也是郑国有名的大城池,郑伯虽然心下不愿意,只是先前话说的满了,无奈之下只得答应了下来。段兴高采烈地到了京邑,任用私人为官吏,招兵买马,积蓄粮草兵器。武姜在朝中也暗地里大肆活动,为段拉拢大臣。段的威名日盛,郑国人称他为京城太叔,也有人称他为太叔段,声名已在郑伯之上。
“郑国一些大臣见此情形,心下忧虑。有一个叫祭仲的大夫求见郑伯,对他说道,分封的城池如果城墙过三百丈,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先王定下了规矩,国内最大的城池不能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过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过它的九分之一。京邑的城墙不合法度,非王法所许,恐怕对国君不利。郑伯却是微笑着说道,母亲想要这样,是以我明知会有祸患,却也不能躲避。祭仲说道,人心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旦为祸之心滋长蔓延,那可就就难办了。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
司徒桥说到这里,略停了片刻,看着众人道“郑伯接着说了一句话,却是千古名言,一直流传至今。他对祭仲道,多行不义,必自毙!眼下咱们暂且不动,静观其变。各位想想,若是郑伯此时拦阻武姜夫人和段,绝了他们篡位之心,不只郑国少了一番内乱,便是武姜夫人和段也不会落得后来凄惨的下场。郑伯这番举动,看上去是仁孝治国,其实是故意放纵,助长武姜夫人和段的野心,使之一而不可收拾。到了那时,他自己再站出来振臂一呼,在公理上占了先手,即使是杀了母亲和弟弟,别人也说不出什么话来。”
众人听他如此一说,心下俱都一凛。司徒桥说的不错,众人心中原本都以为郑伯仁慈,不忍心让母亲难堪,这才对她的无理请求并未驳斥。只是此时听司徒桥这番抨击,才现郑伯表面仁爱,其实却是包藏着极大的阴谋。此人对自己的母亲和亲弟弟都用如此手段,心思之狠毒,让人不寒而栗。
却听司徒桥说道“郑伯之所以放纵武姜夫人和段行为不法,并非是不想加以约束。只是他继位不久,朝中的大臣并不是全都与他一条心。若是贸然动手,以武姜夫人在郑国的地位,说不定一道诏书到朝中,大臣们先把自己从王位上轰了下去。何况武姜夫人是申国的公主,若是请申国出兵,到时朝中支持段的大臣趁机鼓噪,自已内外交困,非一败涂地不可。是以他便定下了欲擒故纵的计谋,故意让武姜夫人和段志得意满,野心不断膨胀。这条计谋甚是狠毒,可以说得上是一石三鸟,其一是让母亲和弟弟以为自己懦弱无能,自然轻视自己,便不会对自己有所防备。其二是让武姜夫人和段放纵不法,四处树敌,在封地横征暴敛,激起民愤。到时自己屠母杀弟,天下人只会说两人咎由自取,不会指责自己狠毒。第三便是武姜夫人和段大肆活动,定然会拉拢朝中大臣和各地官员,自己在一边冷静旁观,便能知道哪些人不忠于自己,而是母亲和弟弟的亲信。
“郑伯这番心思,果然没有白费。太叔段见郑伯始终隐忍,还以为他怕了自己,越猖獗,不只在京邑胡作非为,还鼓动郑国边境上的几座城池背叛郑伯,投向了自己。朝中一些没有依附太叔段的大臣纷纷向郑伯上奏,请求郑伯制止太叔段的行为。其中有一个叫公子吕的大臣说的最为直白。他对郑伯说道,国家不能有两个国君,可是眼下太叔段的行为与国君无异,甚至已经凌驾于郑国国君之上。现在请问国君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就去投奔他;如果不把王位交给他,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大臣和百姓们焦虑不安。郑伯仍然微笑着说道,若是段多行不义,不需别人动手,他自己便会遭到天谴。
“此后不久,太叔段又抢夺了几座城池,他的领地已经扩大到原来的好几倍,而且还有不少城池的守将见太叔段势力越来越大,暗中也与太叔段勾结。公子吕忧心忡忡,又找到郑伯,劝谏道,若是想要除掉太叔段,现在已经到了最紧要的关头。太叔段掌控的土地越多,拥护他的百姓就越多。再这样下去,只怕难以控制。郑伯却仍然是一副平静的模样,对公子吕说,乱臣贼子,对君主不义,对兄长不亲,就算他控制的地盘不断扩大,百姓也不会臣服于他,是以最终也会垮台的。
“太叔段大肆建造城池,招兵买马,积蓄粮草和兵器盔甲,可以说得上兵强马壮。他便派人通知了武姜夫人。武姜夫人大喜,回了一封信给太叔段,要他派兵偷袭郑国都城,自己已经偷偷打造了都城城门的钥匙,只要太叔段的大军到了都城城外,自己就会派人用钥匙打开城门。同时朝中支持太叔段的大臣也会带人冲入王宫,到时里应外合,杀死庄公,大事可成。太叔段收到这封信之后,大喜若狂,便准备派兵偷袭都城。
“只不过武姜夫人和太叔段的种种行径,早就在郑伯的监视之下。武姜夫人的信还没有送到京邑,原样抄写的一封信已经摆在了郑伯的案头。郑伯拿着这封信,先是召集了王公贵族,将这封信给他们看过。王公贵族纷纷怒骂武姜夫人和太叔段大逆不道,罪当处死。郑伯取得了王族的支持之后,又召集了朝中的勋贵大臣,将这封信给众臣看了。朝堂之上自然也是骂声一片,众臣纷纷要求出兵消灭太叔段。其时郑伯已经派了心腹大臣子封统帅大军讨伐京邑,单只兵车便有二百乘。郑伯见都城中的王族和朝中众臣表态支持自己,便下令将武姜夫人和太叔段在朝中的同党尽数擒杀,同时严令子封除恶务尽,不能让太叔段及其同党逃走。
“太叔段在京邑横征暴敛,不得人心。他这人又一向狂傲,不将郑伯放在眼中。听说国君派出的大军突然出现在城外,当时便吓得呆了。想要派兵抵抗,那些召来的叛军早就一哄而散。京邑的百姓见国君的大军兵临城下,登时在城内聚集起来,围攻太叔段的府邸。太叔段吓得逃出京邑,一路跑到鄢城这个地方。子封率领大军紧紧跟随,没费什么力气便攻破了鄢城,将太叔段及其同党尽数擒住。”
司徒桥一边说一边指着墙壁上的图画,众人也纷纷向图画上望去,将图画中的情形与司徒桥的话一一印证,果然大都能对得上。
司徒桥道“左传中说,郑伯仁慈,并不想害了太叔段的性命,是以命令统帅大军攻打太叔段的子封,一定要将太叔段生擒活捉,不可伤他性命。正因为如此,太叔段虽被郑国大军围攻,先是从京邑突围,在鄢城也没有被郑军杀死,而是逃了出去,最后跑到了共国,再也没有回到郑国。只是民间传说,郑伯虽然表面上下了诏书,命令郑军不要害了太叔段的性命,私下里却叮嘱子封,若是将太叔段生擒回国都,便不好将他公开处死,是以只要尸体,不要活口。子封对这太叔段也一向没什么好感,在战场之上自然强攻猛杀,于乱军之中将太叔段擒住之后,派遣了心腹之人将他困于鄢城一处斗室之中,不给他食物和水,活生生的饿死了这位郑国国君的亲弟弟。其后更在斗室之外放了一把火,将太叔段的尸体连同屋子烧得干干净净,焚尸灭迹!”
司徒桥说到此处,众人心下均想“以段的所作所为,确是自寻死路。只是郑伯若是早早加以教训,绝了他阴谋篡位之心,段的这条性命,还是可以留下的。何况郑伯放纵段在京邑横征暴敛、胡作非为多年,给当地的百姓造成极大的祸害。待得刀兵一起,除了将士战死沙场之外,最倒霉的还是百姓。郑伯如此施计,确是有些过于狠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