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军虽然不记得,这个什么张晋颜的家伙最后是什么结局,但心理阴影已经在了。
他不相信明朝的那群混蛋官员,真的能够抗清。
“他们抗清坚决不?”
李岩一笑:“大别山里的这四十八寨的起因,是当年义军革左五营曾经在这里安营扎寨,抗拒官军的追剿。
当地一些地主官绅为了对付农民军,也据险结寨, 相互连保。
前年清军南下,弘光朝廷覆亡,江南百姓迫于清廷的剃发令奋起抵抗时,这一地区的绅民也闻风而动,利用原先的山寨作为抗清的据点。和称四十八寨。
商定遇有清军来犯,互相救援。
崇祯末年, 曾经担任过兵部尚书的张缙彦由于在河南站不住脚, 逃到英山,被四十八寨“推为盟主”。
在湖北、安徽、江西都被清军占领的情况下,英霍山区的联寨抗清,虽然形同孤注,却因为扼据鄂、豫、皖通道,牵制了清军的行动。
几次连番大战,战力和抗清决心是有目共睹的。”
这么一说,王学军多少放了点心。
“尤其前次,我们进攻河南,张尚书特意潜人来和属下联络,有加入我军,收复河南之意。如果他们加入,不但能增强我们的力量,更能为我们挡住鄂皖方向的清军,让我们后背安全。”
听到这样的背景介绍,王学军总算是松了口气,担心就小了些。
但也仅限于小了些罢了。
“那么,先生就再派人联络张尚书,谈一下双方合并问题。”
李岩施礼:“属下这就派人去办。”
随军的王光启就站起来:“我和张晋颜是旧识, 这事我去办比较合适。”
王光启身兼多项要职,尤其是皇上的参知政事帝师,但每次王学军领兵出征,王光启都会被皇上派来做为他的参军。
至于是表示他对王学军出征的支持,还是对王学军的监视刺探,王学军无所谓,大家也就不提。
这次他亲自请缨,倒是恰当人选。
“不过张晋颜现在心中到底怎么想,我们还不清楚,我怕张晋颜有反复,陷王大人于险地,不可行。”
王光启是个顾全大局的人,也是正直的人。
在得到皇帝的重用信任同时,也和王学军关系亲密,正好是两个人之间的纽带。
在娶了张紫妍之后,他的位置尤为突出重要了。
自己可不能把王光启丢了。
王光启却依旧从容淡定:“不说我和他有旧,就是我的身后这两军八万大军,他张晋颜即便有害我之心, 他也得掂量掂量。”
这话说的有道理。
凡是谈判,都要有坚实的拳头做后盾。
拳头解决不了, 谈判桌上也根本不能获取。
只要拳头硬,对面就得掂量掂量。
李岩也赞成王光启的想法:“我大军压境,量他们也不敢将我们的使节怎么样。如果能不费一兵一卒接收四十八寨,那最好。即便谈判不成,也能探听出他们的动向,为我们下一步的安排做准备。”
既然王光启坚持,李岩赞同:“那就辛苦王大人了。我将派三百昆仑奴做你的护卫。”
王光启一笑摇头:“带三百人,在号称四十万大军的大别山里,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反倒让他们戒备。不如王爷给我一头毛驴,我单身前往,那更显咱们的诚意。”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最终王学军同意了王光启的决定。
大军首先保护着他穿过已经不设
态势形成之后,这才送王光启进入大别山,找四十八寨盟主张晋颜谈判。
大别山中的老鸦口山寨,深处在三省交界之处,地形险峻,山寨规模宏大,这里就是四十八寨总盟主张晋颜的驻地。
在这里有兵三万。这也是整个联盟的主力。
现在的四十八寨情况堪忧。
清湖广总督佟养和与湖广巡抚何鸣銮会商,决定派黄州总兵徐勇领兵进剿。
徐勇果然是一员悍将,在大明的时候,面对各地的农民军和流寇,那是每战必败。
然而一投降大清之后,整个人就好像脱胎换骨,换了一个人一样,这次率兵进剿,短短用了两个月时间,就连续攻克了四十八寨中的的六个,还斩杀了大岐寨主王光淑。
迫使白云寨寨主易到三投降。
面对这样的局面,张晋颜果断的决定,向南京的南院大学士洪承畴投降。
张晋颜原先曾经是洪承畴的属下,所以洪承畴对他的投降深信不疑,亲自向大清做保。
然而上一次新明军队进攻河南,又让许多不愿意投降的山寨,看到了喘息和取胜的机会,站出来反对。
这么一反复,张晋颜也无奈不提降清一事。
张晋颜虽然不再提降清的事了,但却悄悄的接受了洪承畴命令洛洛欢给他的粮饷。
虽然只获得了当初约定的一半,但这已经非常难得了。
这也表明他还是有降清想法的,没有断了这条线。
尔后新明的军队撤退,徐勇又开始发动了进攻。这样一来,四十八寨又陷入了危机。
这时候他接到了洪承畴的劝降信。
信中洪承畴苦口婆心的给他分析着形势,并且许以高官厚禄。张晋颜就又动了心。
这一天正在自己的大厅里,和几个心腹的寨主商谈是降还是坚持的时候。
把守寨门的士兵进来通报:“启禀盟主、几位当家的,山寨外有一个儒衫老者,骑着一头毛驴,说是盟主的故交,特意专程拜访老友。”
张晋颜就微微一愣:“现在自己身处这个境地,几乎是四面楚歌。原先的亲朋好友都绕着自己走,今天怎么突然间有人自报家门找上门来?”
“来人可通报他叫什么名字?”
士兵回报:“此人自称王光启,曾经和大人同朝为官。”
张晋颜猛的想起了王光启。
在前明的时候,自己是兵部尚书,这个王光启是右侍郎。
但大明灭亡,王光启不是去了南明了吗?后来南明再次灭亡,就没有了他的消息。今日怎么走到了自己这里?
对自己几个心腹寨主吩咐:“我去迎接,听听他的目的。你们千万不可泄露我们和大清的事情,要一定表现坚决抗清的样子。”
几个寨主连连点头。
在这一段时间,不断的有周边的省份里的各个势力,来自己这里招揽。一个个封官许愿。自己这一股力量,显然已经成了香馍馍。有一种待价而沽的感觉。
这个原先大明朝的官吏,绝对不是无缘无故的跑到这里来访友。他身后一定也有一个势力存在的。
看看他又能给大家出什么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