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二班的讲台上,李忠信的班主任望着下面这些即将高考的学生,心中多出来很多的不舍。
这批学生呢!虽然他不知道是他自己带过的多少届学生,但是,却是在他心中最为不舍的一届学生,这届的学生简直是太优秀了。
对于到忠信高中来任教的事情呢!他心中一直有一丝后悔,因为他觉得,在公办学校一直讲到退休是他最好的选择,但是,为了家庭,为了自己的儿子,他不得不到忠信高中这样一所私立学校来工作,现在看来,他没有什么可后悔的了,而且,那种私立学校考不过公立学校的事情在这个时候被打破了。
别人不说,班级里面的学霸李忠信是模拟考试的状元,这次清华北大之类的学校是没有问题了。
正常情况下,私立高中的学生的学生学习水平要比公办学校的学生差上很多,毕竟这个时候,大部分的家长和学生对于私立学校还没有足够的认识,他们觉得,只有公办学校,才能够考上好的大学。
看着下面学习都相当不错的学生,他将考试需要注意的事项又重申了一遍,什么准考证身份证,文具别缺了,每一门考试入场时间是什么时候,要提前多久进场,考试之前的饮食要注意什么,包括作息也要和平时保持一致等等,事无巨细。
说完了注意事项之后又沉默了,同学们看着他,等着他最后的督导。
李忠信的班主任微微抿了一下嘴唇,很是有渲染力地开口再次讲道“三年探索,三年跋涉,三年陪伴,三年守望,我们共同在忠信高中一同生活了三年,这份青春飞扬的记忆足以令人铭记。
你可曾留意古朴校门上方,那江城市忠信高中这几个金灿灿的大字的每一笔每一画,知道那几个字所代表的意义是什么吗?
你可曾在白墙黑瓦、朱楼雕梁的凉亭,思慕过那一片永不凋零的树叶?
你可曾在小石桥上,寻寻觅觅那一条独属于你的锦鲤,去看他怎么在水中嬉戏,怎么跳跃龙门。
你可曾在晨光熹微中,默默注视过微学校校园当中那一尊古铜色的孔子,你是否会以孔子作为学习的榜样?
你可曾在来来往往间,仰望过那一面满满的荣誉墙?
墨香四溢,文气氤氲,同学们,这一切都是忠信高中赋予你们的特有味道,这是你们在镇中触手可及的丰富而又宁静的味道。
当然,也许你更熟悉这样的味道一千多个日夜晨昏,你时常穿梭在办公室间,向老师请教、探讨,直到把疑问一一化解,然后道一声谢谢老师;也许你也会一写完作文,就兴致冲冲跑来面批,迎接你的可能是新一轮的沮丧,或者是领悟后的欣喜;你主动或者被动地过来重默,或许等待你的还有重重默;你有了压力,你有了愧疚,你有了困难,你产生了迷茫,你不知所措,于是就有一次次亦师亦友般的谈心……
我也不说是什么春蚕到死丝方尽,但是,这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当中,老师一直都在,一直都在陪伴着你们。
我呢!希望你们不会忘记,紧张、有序的大扫除后,窗明几净的那一份美好。
你们也一定不要忘记,和同伴一起走过的分分秒秒。不会忘记奋笔疾书的那一个个宁静、自主的夜晚;不会忘记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做合适事情的谆谆教诲;不会忘记惊叹、羡慕大神解题之神速后,你的默默努力与坚持;不会忘记欢腾地跳起自由操,不会忘记穿上小马甲喊着班级口号,不会忘记忘我地闯进飞速甩起的长绳。
亲爱的同学们,总有一种味道,会让你眷恋。总有一种味道,会让你流连忘返。
三年江城忠信高中的梓荫华年,这一段奋斗的日子、追梦的岁月,你们所听到的、看到的、遇到的、想到的,慢慢都会积累成一种特殊的味道,终将成为你生命中最为亲切的味道。
我在最后要对你们说,愿你们高考顺利!愿你们前程似锦!”
李忠信对于班主任老师的这番话,有着他的理解,老师的水平很高,写出来或者是讲出来的这些东西呢!更是四平八稳,让人感觉到舒服的同时,也不会有什么挑剔的地方。
可以这样说,高中三年的精髓之处,老师算是说明白了。
班主任老师说完这些话以后,也就代表着,他们即将开始高考,即将离开这所他们生活相处了多年的学校。
一上午,是老师的关爱和讲解,下午的时候,是交高考志愿。
很多人不清楚一件事情,到了后世的时候,是先考试,考完试以后按照自己估分的成绩来进行报考,而这个时候不是,这个时候是你自己按照自己估计出来大约能够考多少分,那么,你就按照自己的分数来报志愿。
李忠信的高考志愿填写完成交给老师以后,没等到放学,李忠信便被班主任老师叫到了办公室。
“李忠信,你这是要做什么?难道你不知道高考是人生第一件大事情?你这是儿戏,你知道吗?你这样做,是对于你自己的一种不负责。
这是高考,是决定你人生命运的最转折的时候,你在这个时候填写这样的志愿,你是不是想要把你的人生毁了呢?
你填写志愿的事情和你的家长商量了吗?我希望在放学之前看到你的家长。”李忠信班主任老师看到李忠信的志愿以后,整个人都感觉到不好了,他立刻派学生到教室当中把李忠信抓到了办公室这边,他要通过他的努力,让李忠信改变填写的那个志愿。
如果说李忠信报考的志愿,填写的是清华北大这类重点大学,他真就没有什么想法,可是,李忠信填写的志愿,清一色是东北黑省那边的大学,甚至有一所大学的名字他都没有听说过,这不简直是白瞎了李忠信那么好的学习成绩了吗?
我的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