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82正文卷第一千两百三十七章挥洒自如李忠信看到晴子一脸希冀,便答应了下来小美女晴子。李忠信告诉晴子,夏天如果有时间的话,他可以领她们去看莲花,去看中国美妙的江南好风光。
李忠信说完了莲花,又用手指着年画,说起了年画当中的鱼:“中国鱼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数千年积淀,几乎涵盖了民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我们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中,鱼有着民俗审美文化意蕴。第一个呢!我们一般说的是图腾崇拜。氏族社会时期,鱼是生活于中华大地上的某些部落的图腾崇拜物。
第二呢!我们称之为丰稔物阜。首先,鱼强盛的繁殖能力使它具有了生殖崇拜的意义,祈禳多子多福的中国人将鱼视为能够给人带来好运,实现美好愿望的吉祥之物。
其次,鱼多鳞的生理特征及成群结队的生活习性,使其成了丰年多产的吉兆。再次,鱼在音韵上与“余”“裕”“玉”相合,这种谐音也使“鱼”带上了吉祥的文化意义,人们祈盼着连年有“余”,吉庆有“余”,生活富“裕”,金“玉”满堂。因此,中国年文化中的鱼成了这些美好愿望实现的载体。
然后是鱼的神话功能,古人认为天上有水,星空为河,鱼、星同为中之物,异质而同构。于是,鱼成为“星精兽体”的象征,与三足乌为“日精兽体”,蛙为“月精兽体”形成对应。由于鱼的神性,它成为沟通天地、生死的使者。在道教神话中,鱼甚至成为不少仙人的坐骑。最后,“鲤鱼跃龙门”等诸多传说,使它成为望子成龙、状元高中的象征。
可以这样来说,“连年有余”的三个意象除了分别独具传统的民俗审美文化意蕴外,还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传达着中国民俗文化中民众乐生祈福的文化心理。
“连年有余”诸意象多是柔和、光滑的曲线,它本身就能给人带来舒畅优美的感受。再者,“连年有余”四字在读音上有叠音意味,使之具有音韵之美,读来琅琅上口,回味悠长。此外,这一吉祥图纹就普遍地存在于大众民俗之中,散见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中国最大的民俗节----旧历新年,给人们带来欢乐、喜庆、吉祥。带来对来年富足、顺达的希望。
中国传统年画是民间艺术的先河,是最富有群众基础的美术形式。它的表现内容与年文化相适应,突出表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与热爱;它发挥了多方面的功能与作用,多取材历史与戏曲故事;它是民间的大众读物与教育读本,发挥了普及历史知识与道德教育的作用。年画的造型美与色彩美,促进了民众的审美形成,传播了审美思想,而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造型色彩观。
李忠信侃侃而谈,更有着一种挥洒自如的形象。虽然李忠信没有刻意去准备什么,但是,说一些他熟知的风俗民俗这类的东西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腊月二十八的时候,没有什么民俗或者是什么太多说的,那就把这两样都说得好一些,反正三井雅子她们一行人就是听个热闹,无非就是多接触到一些中国的民俗文化罢了。
李忠信领着三井雅子他们在家里转了一圈之后,基本上就到饭点了,晚上呢!因为属于是家宴,李忠信并没有让家里面的人弄太多精美的食品,而是搞一些东北这边比较特色的吃食,味道好,有家里面做菜的那种味道最好。
要知道,像三井雅子小村惠香她们这些人,在外面吃饭的时候居多,很少有时间在家里面做饭,而且,她们基本上不会做什么吃食,大多都是雇佣的佣人或者是厨师来做这些。
所以呢!越是精美惊喜好看的美食,对于三井雅子她们就越没有什么吸引力,绝对不如搞一些什么家里面的家常菜。
李忠信的几个舅妈都是地道的农村人,她们都做得一手农村的好菜。
在这样的一个时候呢!李忠信家里面本地鸡,大鹅等等山珍海味都有很多,李忠信直接就说了,晚上不用从忠信鱼馆那边找厨师,也不用去宾馆那边找这个时代的大厨,只在家里炖两只小鸡,炖几条冬捕的江鱼。
东北的本地鸡和野生的江鱼,怎么做最好吃,那就是用大铁锅按照正常的家常做法来做,小鸡里面加一些优质的榛蘑,野生的江鱼炖的时候放一些东北这边的粉条和笨做的大豆腐。
榛蘑呢!李忠信家里面的都是那种东北最好的榛蘑,而且都是那种蘑菇头,虽然比一些榛蘑看上去小,但是,却是最好吃的。
最好的榛蘑是白奉义送过来的,一直以来,白奉义就负责收购这些东西,有最好的,品相最佳的,自然要先给李忠信和王波他们拿过来。
粉条呢!是竹板屯这边的粉条厂做出来的,最开始李忠信带领着一些农民弄出来了东北这边的正宗土豆粉以后,李忠信就放弃了那种原始的营生,不过呢!李忠信却是给竹板屯,不,现在应该说是长青乡的乡长董国忠提出来了建议,让竹板屯这边建设一个大型的粉条厂,可以供给忠信连锁超市,也可以直接拿到批发市场上进行售卖。
粉条厂的那些人呢!基本上都是竹板屯那边的老人,其中的几个关键性的岗位,更是最开始和李忠信一起做粉条的人,所以在这个时候,李忠信家里面什么时候都会有那种粉条厂做的最好的粉条。
豆腐是东北人最爱吃的食品,特别是笨豆腐,这种豆腐物美价廉、嫩润可口,老少皆益,而且炒、炖、煲、熘、凉拌皆可。
东北的黑土地盛产大豆,而且质量好,含油量高,蛋白质丰富。从古到今,豆腐一直扮演着平民化价格,宫廷、达官贵人们喜爱,平民百姓、穷苦人们也爱食用,是所有中国人熟悉的食品。
书客居阅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