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永凡关于私人铸币的奏疏已经呈递上来了。
朱翊镠立即召开廷议。
因为这个问题在他看来很关键,所以下旨像例朝一样,要求在京所有四品以上的官员全部都得参加。
包括内廷二十四监局的掌作,以及司礼监的各位秉笔。
众官员来了一看,就知道这次廷议非比寻常,将有重要议题。
朱翊镠带着王安弄来的假钞,在冯保的引领下坐到金台御幄上。
皇极殿里一片肃静。
朱翊镠也不墨迹,扫视一圈儿后开门见山地说道:“今日朕召开廷议,是想给诸位看一样东西。”
说罢一摆手,让冯保将假银票、假铜钱递给各位大臣看。
一个看完再传递下一个,也有大臣挨着近的,便凑过来一起看。
起初都还一个个纳闷儿,这不就是银票与铜钱吗?廷议上看这作甚?
忽然,户部尚书王遴讶然一声:“哎呀,这钱好像有问题,是赝品。”
此言一出,大家看得更仔细了,然后传来窃窃私语的声音。
待得差不多都看完了,经过一番议论后,大家也基本确定这就是假钱。
朱翊镠这才再次开口缓缓言道:“想必诸位爱卿也都已经看出来了,这就是市面上大行其道的假币。”
“假币的危害到底有多大,宛平县的县令,也就是驸马严永凡,写了一道条陈上来,伴伴,你先念给诸位听听,然后再商议采取什么措施。”
朱翊镠将奏疏递给冯保。
冯保轻轻咳嗽一声清了清嗓子,打开奏疏高声念道:
“泰和元年正月,微臣严永凡发现宛平县境内市面上流通有假币……”
严永凡这道奏疏写得不是很长,也就一千多字而已,不过将假币的危害也基本上阐述清楚了。
简单来说,一句话概括就是,假币会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再细化一点,假币的出现增加了市面上的金钱数量,造成货币贬值,而货币贬值造成国家经济的不稳定,甚至会造成经济危机,严重干扰正常的社会秩序,还会使一些无辜的人受到伤害,滋养了社会不正之风等等。
待冯保念完。
朱翊镠朗声说道:“关于私人铸币的危害,不用朕多说诸位也都清楚,朕感到非常奇怪,自朕登基即位以来,居然没有一位大臣提及此事。”
“朕只当一系列改革太多,所以诸位无暇顾及。朕更好奇,历朝历代都有过禁止私人铸币的举措,可为何屡禁不止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症结到底出在哪儿呢?”
朱翊镠逐一扫过诸位大臣,然后将目光投向户部尚书王遴。
“王尚书,你先说。”
“臣以为,一是监管力度不够,二惩罚力度也不够,三是防伪标志专业性强却不明显以致普通人难以甄别。”
王遴算是说到几个重点了,掌管户部的工作没有白干。
朱翊镠点了点头。
但明显还不全面。
朱翊镠希望在这次廷议上引出国家银行,由国家银行统一发行货币,等于将主导权牢牢掌握在国家手里。
这是重点。
朱翊镠也不多问,直接说道:“王尚书说的几点朕都同意,但朕还想补充两点:第一,眼下市面上的银票多而乱且地域性强,以致流通性不足;第二,正如王尚书所言,无论是监督力度还是惩罚力度都不够,在朕看来其实是国家对许多领域的控制力不够。”
“这也是为什么好几次与诸位卿家廷议时都提到一个观点:天下财富既不在国家,又不在百姓手里,国库经常捉襟见肘,而天下百姓苦不堪言,这是不是说明国家控制财富的能力不足?既然如此,那就要加强这方面的控制。”
“所以,朕有一个想法,成立一个国家银行,天下货币统一由银行发行,由国家调控,任何个人私铸货币行为均以罪论处。诸位卿家以为如何?”
“国家银行?”
“什么是银行?”
立马儿有大臣提问。
朱翊镠解释道:“银行就是类似于钱庄、票号,可以存款、贷款,但主导权在国家,而不是少数有钱人的手里。这样国家便能控制经济命脉,而不至于遇有大事时,国家没有钱,反而需要去求助外界组织与个人。”
“陛下,这是个好主意。”户部尚书王遴忙兴奋地表示赞同。
“臣附议,早该如此!”礼部尚书徐学谟跟着,他也不怕被人说道,是因为他想做陛下的老丈人想疯了。
“陛下,只怕天下商人联合起来反抗啊。”首辅申时行谨慎地道。
“朕的执政理念是以人为本,不是以商人为本,商人已经够有钱了,朕希望天下人都可以享受到国家改革与发展带来的好处,而不只是一小部分人。”朱翊镠音韵铿锵地说道:
“诸位卿家都心知肚明,如今天下财富集中在豪强权势大户人家手里,国家很苦,百姓更苦,只有国家富裕了,百姓的日子才能好过,成立国家银行的宗旨亦在此:国富民强。”
“但朕此举并非剥夺钱庄、票号的财富,他们过去发行的银票国家用统一的货币购买回来,使得市面上流通的货币只能是由国家银行统一发行的,其它均被视为是伪币、赝品。”
“这是朕拟定的一项国策,希望各衙门积极配合户部推行落实下去。但发行多少货币,户部必须谨慎考量,多发不行,会导致通货膨胀;少发亦不行,会导致通货紧缩,都会引发经济问题,所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王尚书,有信心做好这件事吗?”
“有。”王遴大声回道。
“好,尽快拿出一套方案,银票的制作,包括纸张的选择,都需要仔细斟酌好,尤其是防伪标志,密押、水印如何设计,要请专业人员完成。”
“臣遵旨。”王遴感觉他这个户部尚书当得越来越带劲了。
朱翊镠道:“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政策,诸位卿家没有意见吧?”
众位大臣一一点头,但心想,陛下这话问得,有没有意见还能怎么滴?哪次陛下决定的政策被谁驳回过吗?
大家都早已经习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