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历史 > 不负大明不负卿 >第354章 两大核心人物被弹劾

第354章 两大核心人物被弹劾

作者:十光字数:2215更新:2022-03-03 19:22

每逢三六九,都是例朝的日子。

这个习惯还是张居正为了万历皇帝确定下来的,十年未变。

例朝当天,万历皇帝要在皇极门金台御幄中升座,京师中凡四品以上官员待鸿胪寺官员鸣鞭后,分文东武西鱼贯而入行叩头礼,然后登阶循廊,分班侍立,按部奏事。

至于那些级别较低,也就是四品以下的官员,则只能候于午门之外,在鸿胪寺官员的引导下行五拜三叩之礼,然后向北拱立静候旨意。

御门决事本是常朝旧制,但今日的例朝气氛显然有些不同。

按理说,皇长子刚降世不久,李太后、万历皇帝、朝廷各大小官员及天下百姓本应都十分高兴,就连监狱里关押的犯人都开心。

然而,总有一些人总想找茬儿。

今日气氛大为不同,皆因昨天一天发生了两件怪事儿。

第一件:大公公冯保遭遇了三位言官的弹劾。

要知道,上一次弹劾冯保,还是在十年前。那一次冯保刚上任司礼监掌印没几天就遭遇言官们的弹劾,可谓是史无前例,无异于平地一声雷。

时隔十年,冯保再次遭到弹劾。先且不说弹劾的内容是什么,就以冯保这十年来的优秀表现,以及李太后对他青睐的程度,谁敢对他蓄势发起攻击,也算是人中之龙了!

冯保不同于朱翊镠。

朱翊镠一连遭遇两次弹劾,是因为他“王爷”的尴尬身份。

虽然朱翊镠的地位要比冯保高多了去,但论权利,朱翊镠不知差了多少。

王爷在京城基本上没有权力。

朱翊镠若不是李太后和万历皇帝宠着护着,以他的表现,恐怕早就被人挫骨扬灰了。

所以弹劾朱翊镠看似以下犯上,可实际上没有多大风险,因为朝臣与朱翊镠几乎没有交集。

可冯保就不一样了。

他是司礼监掌印兼东厂提督,权力自然不言而喻。

司礼监掌印就不用说了,二十四监局之首,外廷官员无论是呈上奏本还是传话,都要通过司礼监。

东厂说出来更是让人害怕了,他们相当于一特务组织,消息特别灵通,京城里有任何风吹草动,一概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

当官儿的,尤其是大明的官员,哪怕是自诩清高的言官,只要不摸,一摸他们屁股全特么是屎,有几个官员敢让自己被东厂的人盯着?

所以,冯保是万万不能得罪的!这十年来,尽管他依然做了不少坏事,可谁能谁敢与他争呢?

就连万历皇帝和张居正,都要忌惮退避三分。

一句话:没人敢找冯保的茬儿。

十年前,是因为高拱挑起来的,高拱誓要将冯保赶出京城。

如果不是高拱,就凭几个言官,冯保还真不放在眼里。

可眼下,又是谁借了言官们的胆儿再次弹劾冯保呢?

如果背后没有大佬的支持,该不会有人弹劾。

这也是为什么冯保十年来保持平静的原因所在,毕竟弹劾冯保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有几个不顾死活的?

总之,弹劾冯保给本来还沉浸在欢喜中的京官儿平添了十分紧张,纷纷猜测背后支持弹劾的大佬会是谁?无非就两个:一万历皇帝,一张鲸。

理由都很明了。

万历皇帝这两年一直处于想极力疏远冯保的状态中。

张鲸一直渴望再往上爬一步,当然想扳倒冯保。

除了他们俩,想不出还有其他人。

……

发生的第二件怪事是,天官,也就是吏部尚书王国光也被言官弹劾了。

这就很耐人寻味。

谁不知道王国光是张居正最亲密的战友?张居正担任首辅十年,王国光是陪伴他时间最长的一位部院堂官,而且功绩卓越,是位非常成功的政治家。

王国光于万历元年(1573年)担任户部尚书,于万历五年(1577年)担任吏部尚书至今。

尽管被人弹劾过好多次,但他从嘉靖二十三年中进士起开始入仕,从兵部到户部,从刑部到吏部,几乎各个重要的部门都有过他的足迹,虽然中途有过中断,可谓几起几落,但由于他的突出贡献,仍然不能抹杀他的政绩。

否则张居正也不会留他在身边长达九年(有一年被弹劾辞职不干了)。

然而,张居正刚辞世不久,最亲密的战友就被弹劾了。

到底什么意思?

这到底是攻击张居正还是真的将目标只对准王国光本人?

……

如果将这两件怪事儿联系在一起看的话,一个是张居正亲密无间的政治盟友冯保,一个是张居正最亲密的战友王国光,一内,一外,两人在朝中的地位都是首屈一指的。

居然同时遭到言官弹劾……这不让人浮想翩翩才怪呢!

会不会是政治风向标呢?

当官儿的最要紧的事就是站队啊!队一定不能站错了,否则没有前途。

所以,京城各大小衙门的官员胥吏少说也有几万人,没有哪一个不被这两件让人意想不到的怪事儿撩拨得心神不宁!

因此,东方刚泛鱼肚白时,就有不少官员已经来到午门外。

寅时一到,只听得三通鼓响,午门立时洞开。

禁军旗校早已手执戈矛先行护道排列,盔甲兵器光芒耀眼夺目自是不容人逼视。

鼓声刚停,两匹披红挂绿的朝象被御马监的内侍牵出午门,在门洞两边站好,各把长鼻伸出,挽成拱桥。

御钟响起,够级别的显官大寮肃衣列队,逐一从象鼻子桥下进了午门。不够级别的则留在原地看个眼热。

移时,礼部鸿胪寺官员清点例朝官员人数之后,手持黄册名簿报了进去。

过不多会儿,传旨太监便来到皇极门外的台阶上,尖着嗓子喊道:

“有旨:召内阁、五府、六部众皆至——”

一听这旨意,在场官员都知道万历皇帝要在京的所有官员一个不落的全部到场。

通常这种情形,只有皇帝要宣布重大事情时才会发生。

一时间,众官员先是面面相觑,接着又都忍不住交头接耳,唧唧喳喳议论一片。可议论来议论去,也猜不透到底有什么大事要发生?

申时行作为百官之首,早朝位置就在金台御幄旁边,与万历皇帝的位置只有咫尺之隔,他第一次经历这种事,心里紧张得不行。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