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冯保太监的身份,本是没有资格直接参政议政的。
尽管他身为司礼监掌印,是内廷位高权重的第一号大头头,可对外廷政事基本上没有发言权。
司礼监只能通过披红(由秉笔太监)、盖印(由掌印太监)这种执行方式间接参与。
因为明宣宗之后,已经做不到完全由皇帝批阅,替代皇帝批阅的通常是司礼监秉笔太监。
这样,随着明朝内阁票拟的制度化,司礼监批阅也制度化了,称为批红。而掌印太监负责盖印,以确定批红的合法性。
由此,明朝形成了内阁票拟治国方案,秉笔太监批红,掌印太监盖印这样一种制度。其中秉笔太监可以驳斥内阁的票拟,掌印太监可以反对批红。
这个体制,其实和三省六部制差不多,负责起草治国方案的中书省和明朝内阁作用一样,负责审核中书省方案的门下省和司礼监秉笔太监作用类似。
不同之处在于,明朝丞相废掉后,皇帝实际上要承担门下省和尚书省的工作。但是,这个工作量极其大,皇帝便将尚书省负责的具体工作放手给内阁负责了。
所以说,朱元璋废掉三省六部制,想独揽大权。但在他懒惰的后人的作为下,皇帝加上司礼监只起到了门下省的作用。
相反明朝的文官集团,实际上起到中书省和尚书省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明朝中后期皇帝受到文官集团强大制约的原因。
关于司礼监,注意:司礼监权力是大,但那只是因为它与皇帝关系亲近代替皇帝朱批,可对政事不能指手画脚。
所以,明朝实质上没有出现像汉唐太监干政的情形,司礼监头目有权只是因为皇帝放权。
故而皇帝想除掉实权太监,收回这个权利小菜一碟,如刘瑾,杀他如同杀一只鸡似的。
像冯保、魏忠贤这种太监中的战斗机,被皇帝拿下也很容易,通常只需一句话的事。
这便是明朝司礼监的处境,或叫地位:可以代替皇帝行使部分权力没错,但不可以走到前面去对外廷政事(或文官集团)指手画脚。
司礼监能够指手画脚的只限于内廷中事。
比方说:司礼监可以负责为皇帝甄选嫔妃,可以负责为公主物色驸马,尽管也需要礼部等相关部门协助,但司礼监通常起主导作用,其它部门只是辅助,因为选妃、选驸马属于内廷中事。
但像王爷就藩,是要走出内廷的,司礼监就不能起主导作用了。
廷议是外廷官员商讨事宜的会议,哪怕权力大如冯保,原则上也没有发言权。
不过凡事都有特例,冯保想发声,只要万历皇帝不加阻止,在座官员倒是拿他也没办法。
可他发声,很多时候也并非因为他司礼监掌印的身份,而是因为他能够代替李太后发声。
李太后可是授了权的。
不然,冯保仅凭司礼监掌印的身份,恐怕难以成为万历皇帝头上的三座大山之一。
这是冯保的特殊性。
因此,他有话有说,外廷官员还得安静下来听。
冯保关切地道:“潞王爷,奴婢想问:您知道藩王的权利吗?”
他真担心朱翊不知道,完全凭着一股子气儿随口那么一说。
朱翊镠朗声回道:“伴伴,这个我当然知道啊。有明诸籓,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嘛,且不可参合四民之业,即士农工商四业。对不对?”
这下冯保就更纳闷儿了。既然什么都知道,那还俸禄补给全都不要?这是故意跟钱过不去吗?
冯保有点哭笑不得:“潞王爷,奴婢觉得,这事儿您还是得先与太后娘娘沟通一下。”
朱翊镠依然还是那副姿态,摆手道:“伴伴,不必了,这事儿我已经考虑得很清楚。”
冯保实在想不明白,封地选在哪儿都没想好,就信誓旦旦地保证一切不会逾越,都会按规矩来……
这一刻,他真怀疑朱翊镠脑子是不是进水了?
傻呀!
在座的其他官员也差不多,简直找不到一个稍微合理的解释,心里头纷纷在自问:潞王爷到底想干啥子嘛?
申时行都开始有点愧疚了,想着自己能够担任临时代理首辅,全仰赖于朱翊镠的暗中扶植。
结果,朱翊镠被朝臣弹劾干预朝政,引来自求惩处。
可谁能想到,朱翊镠如此异想天开竟主动请求付出如此之大的代价呢?
关键,他是很认真的啊!
申时行想,其实以潞王爷的身份,大可不必认真。
像之前一样,脸皮厚一点,混蛋一点,弹劾还能把他怎么滴?如果不想接受惩处,谁还能咬他?何必那么认真呢?
此时此刻他却……万历皇帝和冯保两个人劝都不起作用。潞王爷变了吗?原来可不是这样啊!
弹劾朱翊镠的三位官员也都懵逼了。虽然轮不到他们说话,可朱翊镠这波骚操作让他们震惊。
他们万万没想到朱翊镠对自己的惩罚竟是如此之狠!
一个人不要俸禄与补给也就罢了,还承诺整个潞王府不要,这意味着他的子子孙孙也都不要,完全自力更生自负盈亏。
而且还承诺,就藩前不会多要朝廷一两银子……
这是什么精神?
冯保劝完,皇极殿里不约而同沉默了好大一阵子。
好像,似乎,确实都想到一个问题:如果以后的亲王都能像潞王一样,自力更生不给国家添堵,那大明王朝得减轻多少负担啊!
皇室宗亲各路藩王郡王对朝廷的沉重负担,当官儿的谁不清楚?
只是,想到这儿,还是觉得可能性不大:如果都像潞王一样,让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食禄”之皇室宗亲何去何从?他们的权力受到诸多限制,谁敢相信他们都能自力更生而不扰民?
作为廷议主持的王国光,他忽然问道:“潞王爷,能否容臣也问你一个问题?”
“当然可以。”
“潞王爷为什么要这么做?”
“高兴。”朱翊镠脱口而出,但只回答这两个字,没有继续。
“……”王国光被噎了一下,不过他不死心,继续追问道,“潞王爷高兴这么做,本无可厚非,可您知道后果吗?”
朱翊镠没有立即作答,而是悠悠道:“那王大人,本王也问你一个问题,你认为本王请求这样的惩处是好还是坏?或者说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
……。